APP下载

女性深度休闲体育特征的研究

2020-09-07邱亚君周文婷田海波

中国体育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团体受访者深度

邱亚君,周文婷,田海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专注于休闲体育活动,如长跑、攀岩、骑行等,以期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女性表现出怎样的特点,这些表现背后的意义又是什么,值得学界关注。

深度休闲的概念最早是由Stebbins(1982)提出的,他认为深度休闲是指休闲活动参与者有系统、有计划且持续较长时期参与的休闲活动,他们投入事业般的专注,并藉此获得专门的技巧、知识以及经验。此外,Stebbins(1992)发现,深度休闲参与者在长期投入自己喜爱的休闲活动过程中,表现出六大深度休闲特征,即坚持不懈、显著的个人努力、生涯性、强烈的认同感、独特的文化和持久的利益。基于Stebbins提出的理论框架,有学者针对不同的休闲体育项目展开了研究,发现在跑步(Shipway et al.,2010)、骑行(陈锡平等,2008)、冲浪(Cheng et al.,2012)等运动中,参与者都具有这6个深度休闲特征。但也有研究提出了不同观点,如有学者对跆拳道参与者进行研究发现,其深度休闲特征为个人努力与持久利益、独特精神、强烈的认同感3项(刘丰源等,2010)。此外,关于深度休闲特征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某一休闲项目,虽然有学者关注不同的人群,如智力残疾人群体(Patterson et al.,2009)、女性群体(Stalp et al.,2011)、老年人群体(Heo et al.,2013)等,但这些研究并没有探索该类人群的深度休闲特征,还需进一步完善。

对于女性群体,研究发现,虽然深度休闲体育活动给女性带来了多种益处(Cronan et al.,2008;Kim et al.,2016),但依然会受到性别因素的影响(Bartram et al.,2001;Wegner et al.,2015)。为了进一步了解女性参与深度休闲体育蕴含的意义,Dilley等(2010)通过对性别不平等的认识,以及对差异和身份的理解,认为女性登山者参与深度休闲活动的意义远远超过休闲活动本身,她们在休闲活动中努力地改变关于女性身体和母性的传统观念。可以看到,女性群体参与深度休闲体育活动表现出自己的性别特点。

自深度休闲概念提出以来,国外对深度休闲的研究已有近40年,但目前关于女性深度休闲体育特征的归纳性研究相对欠缺。因此,面对当下中国女性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热情,有必要在特有的中国文化背景下,探索和解读中国女性的深度休闲体育特征。深度休闲体育特征指个体通过长期坚持参与深度休闲体育活动,在行为、心理、社会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本研究将基于深度休闲理论,运用质性访谈的方法,对参与不同项目的女性深度休闲体育特征进行归纳。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访谈,要求访谈者在充分了解研究问题基础上,运用一定的访谈技巧,从受访者话语中去获取研究所需的资料。结合现实情境和个体话语,分析现象中的各个要素,挖掘个体的实际体验。

在访谈中,以“您是什么时候开始这项运动的?”为起点,通过一个轻松简单的问题,让受访者慢慢沿着时间的推移,回忆自己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以来的经历,包括行为、认知、心理、社交等方面的变化。在访谈过程中按照受访者的回忆思路进行提问,逐步深入研究问题,让受访者自由阐述关于焦点问题的具体细节,以探究女性参与过程中可能表现出来的特点。

2017年2月—2018年12月,根据深度休闲的概念,选取参与体育活动6个月及以上,每周3次及以上,每次30 min以上的女性为目标对象进行访谈。以不再获取到有关新信息为止,最终目的性抽样确定了19名女性受访者,年龄24~63岁,已婚14名,未婚5名,持续坚持运动时间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30年,运动项目包括马拉松、健身、骑行、越野跑、冬泳、普拉提、瑜伽、羽毛球、乒乓球(表1)。访谈在安静舒适的场所进行,在获得受访者知情同意后,进行全程录音,访谈时长30 min~2 h。同时,与受访者保持微信联系,必要时补充个别访谈内容。

表1 受访者基本情况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Interviewees

访谈结束后,将录音转化成文本资料,运用NVivo 11.0对资料进行管理和编码。采用类属分析法,通过逐级编码将具有相同属性的条目归入同一类别。首先,对访谈资料进行逐字逐句的开放式编码,根据研究目的,在401个相关条目中归纳出坚持、发展、语言、装备、性别意识等本土概念。然后,通过关联式登录发现各条目之间的相关关系,确定了5个主要类属和11个次要类属(表2)。最后,检查所有的类属是否都归于女性深度休闲体育特征。为保证研究的信度,一名研究员在完成编码后,由另一名研究员对部分材料进行再一次编码。从9个不同运动项目中各选择一个访谈对象的材料进行编码,编码到相应节点或新建节点,然后对两位研究员的结果进行编码比较,得出编码一致性在96.64%~100%,说明具有较好的信度。

2 研究结果

2.1 自我提升

自我提升是指女性为了推进自己的休闲参与,会做出一系列的努力。该类属共计140个参考点,分为自我坚持和自我发展。自我坚持表现为女性积极克服不自信、伤病、缺乏时间、天气差等限制因素来坚持体育活动。休闲限制变通理论认为,通过使用时间管理、技能获取等变通策略能够帮助休闲参与者减少限制对休闲参与和偏好的影响,从而继续参与休闲活动(Hubbard et al.,2001;Jackson et al.,1993)。

自我发展指女性在休闲体育参与过程中,会努力练习技能和获取知识,并经历休闲行为和休闲认知转变的不同阶段。受访者通常会利用空闲的时间,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有参与一项活动和掌握一定难度技能的强烈愿望(Shupe et al.,2016)。加强练习的同时,她们十分重视从多种渠道学习相关的知识。参与者还会购买运动装备、器材、培训课程以及参加业余比赛,来促进技能和知识提高。另外,受访者的深度休闲体育参与会经历一个行为和心理的发展过程,如1名女性跑者由起步期“在江边跑一两公里”到提高期“自己去慢慢加量,原来我也能跑半马的,跑完半马之后再去挑战全马”,再到狂热期不断参加比赛追求最好成绩,如今慢慢回归理性参与。还有年纪较大的受访者提到,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不再追求运动能力的提升,更倾向于坚持运动的健康状态。

表2 女性深度休闲体育特征编码Table 2 Women's Serious Leisure PhysicalActivity Qualities Coding List

2.2 团体文化

团体文化是指女性参与者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融入到体育团体,相互接受和分享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有自己团体特有的标签。团体文化有32个参考点,包括语言、装备、精神等。1)她们的交流语言可能对于不参与这个运动的人是陌生的,像骑行者的“拉爆”“摇车”“休闲骑”等。2)她们还有自己的群体精神,如有骑行参与者提到,“我们出门看到有骑友在路边,就会停车下来去问,你要不要帮助,其实对骑友的感觉真的像是一家人”。国外也有研究发现,深度皮划艇参与者会有特定的故事、服装和技能等(Kane et al.,2004)。

2.3 项目认同

项目认同是指女性往往高度认可他们所选择的活动项目,能够在活动中构建或确认自己的休闲认同(Green et al.,2005),并获得他人对她们参与该活动的认同,共有34个参考点。自我认同表现为受访者十分热爱自己选择的体育项目,不会受其他事情影响自己继续参与下去的决心,并在坚持过程中认可自己的行为表现。Shipway等(2010)发现,深度休闲参与者对活动的认同强度,比活动过程中的其他认同更加突出。同时,受访者在深度休闲过程中也得到了他人的认同,如一名马拉松参与者提到,“我的同学、朋友、同事、家里的亲戚看到我的变化,就觉得跑步能让人状态这么好,他们也会去跑”。认同也被认为是不同生命周期女性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重要动机之一(邱亚君,2014)。

2.4 休闲利益

休闲利益形成的参考点最多,共计156个,包括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个人利益指女性自身体验到的深度休闲体育活动的益处,分为身体利益和心理利益两方面。1)身体方面,受访者会明显感觉到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表现为身材变好、睡眠改善、疾病减少等。她们还特别提到,坚持运动有助于平稳地度过更年期、促进产后恢复等。2)心理方面,受访者认为运动带给自己的第一感觉就是心情舒畅、愉悦,让生活变得充实有质量。在不断挖掘自己运动潜能的过程中,对自己能力的提升也会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更重要的是,受访者认为,坚持运动带来的积极转变还延展到了工作和生活领域,改变了自己看问题的角度、生活中更加自律等。

社会利益指女性由于长期参与深度休闲体育活动,与同伴之间形成积极的亲密联系,继而获得一系列的益处。访谈发现,受访者大多有自己日常一起运动的小团体,运动将陌生的女性相互联系起来,她们在团体中结交朋友,所以说体育活动可以成为女性建立社群的工具(Heuser,2005)。同时,体育活动提供了分享交流的平台,让参与者深入建立情感,增强了社会联系。国外学者对深度休闲利益研究也包括了以上内容,如Major(2001)总结长跑参与的利益有成就感、健康和健身、社会归属等;Kim等(2014)发现,韩国老年人的深度休闲参与会获得心理益处的体验、社会支持的创造、身体健康的加强。

2.5 性别意识

性别意识指女性在深度休闲体育参与中,会认识到自然的生理差异,以及传统社会文化对女性角色的期望。访谈中性别意识主要包括性别差异认识和女性角色约束,共计39个参考点。1)性别差异认识方面,女性意识到自己因为生理、心理等因素,与男性的运动能力相比还是有差距,但她们有想要接近或达到与男性一样运动能力的意愿。2)女性角色约束指女性受到传统社会文化对女性家庭义务、女性气质等要求的影响,不同程度的会影响她们的深度休闲体育参与。女性的家庭承诺是女性参与休闲活动的限制因素之一(Wood et al.,2012)。

3 分析与讨论

基于参与深度休闲体育活动的故事、经历和感受,女性表现出5个深度休闲体育特征:自我提升、团体文化、项目认同、休闲利益、性别意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受访者参与的是不同的休闲体育活动项目,有不一样的运动体验,但她们都表现出共同的特征。同时,作为生活中长期坚持的一项活动,这些特征的获得不仅仅是个人主观意识的驱动,也与女性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性别文化息息相关。

3.1 深度休闲体育活动彰显女性的主体实践

伴随社会的发展,很多现代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并逐渐认识到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女性参与休闲、享受休闲,是女性主体意识不断觉醒的表现,也是女性自我发展的路径选择。同时,女性在长期坚持深度休闲体育参与过程中,努力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使自己在一个新的领域得到提升和满足,体现了女性积极的主体性。在自我提升中,女性参与者通常会通过书籍、公众号推文等多种途径去了解、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知识,或者制定训练计划提高自己的技能。女性的自我提升是主体意识下对休闲体验的深层次追求。

对于大多数现代女性来说,虽然可能面临着工作和家庭双重维度的压力,但她们仍积极努力地追求自我的价值、追寻生命的意义。女性在深度休闲体育活动中获得的休闲利益会激发个体主动地去追求自身的真实经验,重视持续休闲体育参与的积极体验。通过深度休闲体育的参与,女性既能在认同这一休闲活动和休闲行为的基础上,促进自我认同的形成,也能重新发现自我的价值、充实自我、实现自我。正如瑞典哲学家皮普尔所说,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寻找生命的意义。

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理论认为,个体主体性的确立和实现,都必然不能脱离其社会属性,交互主体性是社会交往内在的根本要求(孙庆斌,2004)。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个体间的联系变弱,而深度休闲体育团体形成的社会世界提供了互动、社交、形成新友谊的机会(Robinson,2014)。在社会利益方面,很多女性都加入了体育团体,女性十分受益于休闲活动建立的情感联系,能够走出原来局限的私域空间,感到一种社会归属(Major,2001)。在互动的实践过程中,女性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确立,不但能遵从个人的真实经验,也正积极塑造自己的社会世界。

3.2 深度休闲体育活动让女性理解身体意义

后现代女性主义将身体研究作为重点,重新思考身体意义,并试图揭开身体认知理论的新起点(吴华眉,2012)。体育参与过程中,个体最直观的感受是来自身体的反馈。长期以来,身体作为生活中重要的审美对象,受到社会的改造与塑造(赵歌,2019)。访谈中不少女性最初参与运动是为了减肥,塑造苗条的身材,有更好的外在形象。但是,深度休闲体育活动所带来的美好体验让女性对身体的认识逐渐发生改变。随着参与程度的提高,她们慢慢有了积极的转变,开始将运动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获得身心的美好体验。这种转变不单单是因为女性开始逐渐内化运动参与动机,更重要的是她们认识到身体不应该被满足他人目光的主流话语所束缚,要更多地去遵从身体最真实的感受。

女性也开始慢慢理解自己的身体意义。即使体重不再减少、腰围依旧如此,也要继续坚持运动,改变了原来对形体的片面追求,有了积极的身体形象认知。在努力发展中,一些女性参与者有很高的运动目标期望,她们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探索身体极限,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参加铁人三项、百公里越野、10天川藏骑行等比赛。她们发现当达到身心极限的时候,会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女性能够根据自己对活动涉入的程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追求技能和挑战平衡中产生的最佳身心体验,享受运动中忘我的自由之感。这无形中也体现了女性想要在运动中树立坚强独立、积极向上的形象。

3.3 深度休闲体育活动对性别差异的重新构建

在性别意识中,由于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造成的两性差异是既存的现实,女性参与体育活动也自然地会体会到两性间的休闲差异和约束。而与此同时,在深度休闲体育参与中,两性差异开始有不同的路径可以消解原有的意义。在团体文化方面,不少受访者觉得自己的团体就像一家人似的,虽然大家的生活背景不同,有着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但日常的沟通交流都是平等轻松的,有自己群体的交流语言,运动之外的私人生活按个人自愿程度有所涉及,团体中洋溢着互帮互助、积极乐观的精神。这个过程中,个体之间的相处,特别是两性之间,是一种求同存异的状态,亲近与友善下蕴含宽容与尊重。因此,深度休闲体育团体聚集了不同的人,重新构建了一个集体和社会空间(Dilley et al.,2010)。女性能够通过运动团队的联系减少工作中的落差,释放生活中的负担和压力。

同时,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强调尊重和保持每个女性的特点。在自我发展中,女性需要不断的自我调整,以面对行为和认知的变化。她们通常是基于自己的社会文化背景去实现深度休闲体育参与,如一位老年冬游爱好者每天清晨到附近的池塘游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可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是女性个体能够长期投入休闲体育活动的重要保障。

3.4 女性深度休闲体育活动受传统性别观念牵制

在自我坚持方面,女性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去坚持深度休闲活动。在项目认同方面,虽然周围的人认同女性对运动的坚持,但也会提到像“男生不喜欢强悍的女生”“跑步占有了你大部分时间,你还要结婚生孩子,所以不要太拼”等建议。

由此,深度休闲体育活动虽然一定程度能够赋权女性有更好的参与机会,但休闲赋权对于女性而言,更应该是去实现杰弗瑞·戈德比等(2015)所说的“给予人们想要的,并使其通过学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相应的知识获取和适当的技能练习对女性合理的科学参与是必不可少的。更重要的是,女性需要坚定自己的休闲选择。

4 结论

女性深度休闲体育特征归纳为自我提升、团体文化、项目认同、休闲利益、性别意识5项,其中自我提升包括自我坚持和自我发展;团体文化包括语言、装备、精神;项目认同包括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休闲利益包括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性别意识包括性别差异认识和女性角色约束。

女性深度休闲体育参与一方面是女性主体实践,理解身体意义的途径,但另一方面女性的参与需要继续寻找挑战的可能性。其中深度休闲体育团体扮演了重要角色,提供了女性情感联系、两性求同存异的空间。女性应该更主动地加入自己感兴趣的体育团体,在同伴的支持与鼓励中坚持运动、愉悦身心,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有序。

本研究以女性群体为切入点,在特有的中国文化背景下,对Stebbins(1982,1992)提出的深度休闲理论进行了本土化的质性探索,深入探讨了中国女性的深度休闲体育特征。同时,通过理解女性对休闲体育活动的坚持,更加强调了深度休闲体育活动对女性自我发展、身体认识、社会联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未来随着社会和性别文化的发展,女性的深度休闲体育参与也将更具新时代意义。

猜你喜欢

团体受访者深度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认识亚健康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