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2020-09-06李玉霞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9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初中生培养策略

李玉霞

【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初中生展开有效知识学习的基础,教学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本文即是针对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进行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初中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满足当今时代教学发展的需要。以往的初中生教学以知识教学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对此,教学老师在开展初中生教学时,就要注重做好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工作,这是重中之重。因为通过培养初中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自身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正确理念,实施理想教育

正确的行为习惯始于学生的远大理想,即起点决定高度。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从学生的起始阶段开始,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够使得学生对于自身的行为发展进行引导。有的学生以报效祖国为目标,则其就会严格按照国家的发展和需求进行学习,从而自己将自己塑造成为国家的栋梁人才。有的学生可能以危害社会为目标,则其就会沿着另外的一个方向发展。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但是却也说明了学生自身的思想对于其未来成长的重要引导性作用。教学老师在对初中学生进行思维引导时,就要做好相应的人才教育培养工作,而起点就在于做好学生思维的引导工作。

具体而言,教学老师可以经常性的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通过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比如在课间,教学老师就可以走进学生中间,和学生进行对话交流。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老师在和学生课间对话的过程中,其不要站在讲台上,而是要走进学生中央,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对等交流,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也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果教学老师还是站在讲台上,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距离感,也就不会透露自身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工作也就无从谈起。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不仅仅是要从知识理论教学的角度出发,而且更要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做好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工作。比如,教学老师可以直接提问学生的理想是什么,并对学生理想的实现进行步骤规划,以此实现对学生正确学习理念的引导和贯彻。此外,教学老师还可以借助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就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讨论,这也是树立学生正确思想观念,提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式。比如就当前较为火热的“徽州宴”事件,教学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于这件事发表各自的看法。在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教学老师不要加以干预,而是需要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老师要注意对学生们的思维加以统计,然后才是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有钱任性,这就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对此,教学老师就要对于学生的错误思维加以转变,而对于学生当中的正确观点,则要加以发展。当然,教学老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辩论的方式,激化学生的思维,进而使得学生之间能够展开更为激烈的辩论,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和深入的看待问题,从而达到优化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利用班队活动,讨论明确认识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还是需要通过行为实践的方式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性地深化学生的日常行为,起到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在日常教学老师的思想引导下,还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的行为引导,并且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实现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对此,教学老师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班会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班队活动。

具体而言,教学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班队活动时,一般需要以班级学生的行为问题为基础,即根据学生们的日常行为问题组织学生活动,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性地优化学生的行为习惯。比如班级学生出现抄袭作业的行为,班主任就可以通过以此为引导,要求学生就抄袭作业的行为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讲述这种做法错误的原因。其实这也就相当于学生在进行自我检讨。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老师不需要向学生说明任何的情况,而是全部由学生自己进行反思,这样最有实效性。而且,通过学生的自主反思,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出如何规避学生抄袭作业的方法。因为学生本身知道自己是如何进行作业抄袭的,而通过学生的方法对于学生的抄袭行为进行限制,最是能够强化学生的恶性抄袭行为,而且也最是能够保证学生的最终的作业学习效果。在引导学生得出最后的抄袭规避方法之后,教学老师就可以在后续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按照这种既定的抄袭规避方式展开教学,以此保证和提高学生的最终知识学习效果,同时这也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培养。此外,教学老师自身也要加强对于学生作业情况的监督,避免学生抄袭作业情况的发生。

三、防守自主管理,促使行为自律

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时候,教学老师还要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主管理,使学生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学生养成自律的好习惯。教学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对于班级内的事务,教学老师不必事事都亲力亲为,而是应该给予学生权利和信任,尤其要发挥班干部的作用。通过自主管理,学生不但在能力上得到了锻炼,思想意识也会提高。

比如,在秋季运动会来临之际,教学老师可以将运动员报项目、管理纪律、管理卫生等任务交给班干部去做。学生在体会到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之后,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会很高,而且也会提升自己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在组织学生开展其他活动时,教学老师也要采用这种自律性的方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做好自主管理工作,让学生自主开展各项学生活动。比如在开展值日工作时,教学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分组,而且还要设定一定的标准,而不是让学生随意进行分组。同时,对于值日活动的有效开展也需要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践,如此才能够更加高效性地保证和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同时,这本身也是对学生工作能力的一种锻炼。在无形之中,这种教学管理方式就会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影响,而且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就会逐渐得到有效性地控制。在积极展开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教学老师也要加强对学生自主行为的管理,即通过指导的方式转化学生的行为习惯,使得学生向着正向的、积极性方向转变。

四、加强多方联系,强化家校共育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受到多方面的共同作用的,包括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这样才能够更加高效性地保证和提高学生们最终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老师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引导时,就要注重加强多方联系,不仅要发挥自身的力量,而且还要结合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力量,如此才能够更加全面地做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工作。当然,社会力量的参与可能并不容易争取,但是教学老师可以尽力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保证和提高学生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例如,在开展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教学老师就可以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并且通过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管理工作。首先,教学老师需要和学生家长达成共识,这是开展家校合作的基础。比如在组织学生家长开展班会的过程中,教学老师就可以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这种沟通并不是一对一的沟通,而是通过集体商讨的方式展开。学生家长既要参与到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来,又要为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出谋划策。比如,教学老师可以先给出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和学生家长进行商讨的方式进行完善,如此才能够更加高效性地保证最终的家校共育效果。

總而言之,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简单,教学老师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努力,从各个角度出发,如此才能够实现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维苹.浅谈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7,{4}(03):11.

[2]孙伟玉,孙钢.初中生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培养办法[J].新课程(中学,2015,{4}(06):32-33.

[3]唐峥嵘.浅析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J].青年作家,2014,{4}(16):280.

[4]文国军.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之我见[J].广西教育,2009,{4}(08):41-42.

[5]陈德名.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8,{4}(19):101-102.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初中生培养策略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