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的荒漠

2020-09-06王丹

现代交际 2020年14期
关键词:自我

王丹

摘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对心理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麻风病人的吻》是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代表作,是一部典型的以刻画人物心理著称的心理小说。作者展现了主人公精神和心理的变化,剖析了人生的戏剧性,使读者深深体会到孤独压抑的灵魂。结合精神分析法洞察《给麻风病人的吻》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并揭露人物性格。

关键词:潜意识理论 本我 自我 超我

中图分类号:I565.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4-0114-0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诞生于20世纪初,首先应用于医学领域来解释人的心理活动,还广泛应用于文学批评,强调本能的欲望。通过这一理论,人们可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理解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冲突。在擅长描述人的心理状态的作家中,20世纪的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是典型的代表;他写于1922年的小说《给麻风病人的吻》堪称心理小说的经典之作。以下借助精神分析法分析《给麻风病人的吻》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性格。

一、精神分析和文学批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是20世纪文学批评领域中最有力的理论,不仅影响了西方文学的思潮,还影响着现代文学的创作。首先,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所有艺术家的白日梦,同样文学也是作家的白日梦。在《梦的解析》一书中,弗洛伊德讨论了梦的奥秘并得出结论:“艺术是造物主无意识的本能欲望的满足,造物主正在把他们的欲望转化为艺术,以缓和被压抑的灵魂。”因此,与梦相似的文学作品也只是无意识的伪装欲望的结果,可以用分析梦境的方法来解释文学作品。弗洛伊德承认创造的动机来自性刺激,创造活动是无意识的心理运动。在文学批评领域中,弗洛伊德主张,个人的无意识是文学作品最强大且唯一的推动力,作家通过文学创作来满足他们的愿望。

二、《给麻风病人的吻》男女主人公的特征

1.让·佩罗埃尔

让·佩罗埃尔身材矮小、样貌丑陋、内向胆怯,家境优越却心地善良。在阅读了尼采的书籍之后,这个可怜的人似乎变得强大一些。让第一次见到诺埃米,他就变得十分矛盾,因为他对她的美丽充满爱慕之情,希望能娶诺埃米;同时他既焦虑又慌乱,在她面前自惭形秽,认为这个美丽的女孩永远不会爱上他。结婚后,让卑微地爱着诺埃米,因为他认为是自己的存在导致了妻子的痛苦。他感到极为孤寂,即使经常幻想与妻子陷入爱河,但在现实生活中他无法要求她这样做,心地善良的让认定自己有罪。为了使诺埃米减轻痛苦,这个可怜的人最终决定染上肺结核,自我毁灭。一方面,受尼采思想的影响,不管让有多勇敢、多自信,他总是敏感、脆弱、胆怯、自卑、孤独且矛盾。另一方面,让又是一个诚实、忠诚又善良的人。

2.诺埃米

诺埃米来自贫农家庭,年轻单纯,体型微胖。最初,诺埃米的父母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场婚姻,而她也没有违抗命令,甚至表现得异常懂事。当诺埃米独自一人的时候,会变得很沮丧,因为这场无爱婚姻使她陷入深深的绝望。婚后,作为忠诚的基督徒,诺埃米压制了心中本能的厌恶,尽力做好妻子的职责。这场不幸的婚姻让这个女孩越来越敏感,内心充满矛盾与仇恨,但仍然听凭命运摆布。诺埃米尽管厌恶让,却没有勇气伤害他,独自忍受着一切。她天真美丽,和所有的女孩一样,渴望得到真爱,时常幻想让是个好男人,他们在一起是因为相爱而不是为了金钱。尽管她对丈夫的父亲有些不耐烦,但仍然很尊重他,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诺埃米善良,单纯,天真,忠诚,有孝心;和她的丈夫一样,她也很感性,冷静又敏感。

三、基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剖析男女主人公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论、性欲理论和对精神分析理论的修正。运用潜意识理论和人格结构论,对男女主人公进行剖析。

1.借助潜意识理论和人格结构论分析让·佩罗埃尔

让·佩罗埃尔的性格具有双重性。当让和诺埃米第一次见面时,让就对她产生了幻想。最高尚的思想属于超我,代表着美好的理想,因为它完全符合道德和教义。相反,最低级的思想属于本我,体现了最原始的欲望。通过本我与超我的比较,可以发现他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变化,正是自我和超我之间的不平衡导致让的性格的双重性。卡黛特的孙子非常英俊,让非常嫉妒他,也讨厌自己对他的厌恶。让希望有一天这个男人会变成一个丑陋的农民,但在那一刻,他认为自己的灵魂非常丑陋。让嫉妒这个英俊的年轻人,因为本我的作用,出于本能地嫉妒他美丽的外表。本能就像是一种未被驯服的动物,因此我们无法判断它的好与坏。让也很讨厌自己憎恨他,看似两者相互矛盾,但是用人格结构论来分析,就可以找到答案:道德不允许他嫉妒,此时超我在运行。为什么让这个年轻人变丑陋的想法没有让他减轻痛苦呢?因为在本我和超我之间存在着自我,它负责调节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自我意味着让意识到卡黛特的孙子是一个聪明的男孩,而且这是个事实,让必须接受它。然而,当自我对本我展露这个现实时,自我无法驯服本我,也无法完成超我的任务,可怜的自我被敌人包围,他无法再控制自己的欲望。此时,为了缓解痛苦,让只好借助想象力进行幻想。

让·佩罗埃尔是一个焦虑的人。自接受婚约以来,他逐渐被痛苦和焦虑吞噬,其中包括关于现实的焦虑(也就是自我),关于超我的道德上的焦慮,以及与性生活失望有关的等待的痛苦。现实的焦虑发生的原因是当让意识到将要和他结婚的是他深爱的女人,他审视自己的外表,认为自己不可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伴侣;根据现实原则,美丽和丑陋的人无法在一起。这两点一直在困扰他,自我根据现实原则不断对他施加压力,最终成为道德上焦虑的前兆。当现实造成的痛苦达到顶峰时,超我开始起作用,它将道德原则强加于自我。这种由于金钱利益而缔结的婚姻违背了道德,因此他非常焦虑。对性生活失望的痛苦是如何形成的?弗洛伊德认为,最常见的原因是不满意或未曾使用的性欲发作。当让本能地追求这个美丽的女孩,原始的冲动迫使他希望与诺埃米发生性关系。这都是本能导致的,也是无意识在工作。然而,当这种冲动想要打破所有的障碍,以便进入到主人公的意识里时,它受到自我的严重攻击,现实导致性欲找不到出路;因此,主人公感到焦虑。总之,焦虑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超我、自我和本我不能保持平衡状态。

2.借助潜意识理论和人格结构论分析诺埃米

诺埃米最初是个单纯的女孩,深受宗教影响,但缺乏学识。尽管诺埃米担心这场婚姻,但仍然选择顺从它。诺埃米年轻漂亮,按照快乐原则,本我使她渴望帅气的男人、美好的爱情,讨厌丑陋的男人,因此她是反对这种婚姻的;但根据现实原则,佩罗埃尔家族非常富有,因此没有人拒绝他们;而且这场婚姻是由神父和她的父母安排的,又代表着宗教和道德,因此,超我不允许她违背宗教和道德。她强迫自己压抑原始的欲望,因为她很清楚,不能拒绝佩罗埃尔家族的儿子,于是她的父母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桩婚事,也没有考虑到女儿的意见。但当诺埃米接受它时,她已经跌入了痛苦的深渊。

可是为什么她又感到开心幸福?由于超我,她感到幸福,这个超我往往是在家庭和宗教教育中形成的。在当时的社会里,根据道德原则,作为一个妻子,要甘心为家庭和丈夫付出。在接受了这种教育之后,超我引导诺埃米扮演一个好妻子的角色,她不能长时间坚持的原因是当超我引导她的自我时,本我在试图了解更多的情况,可怜的自我无法承受来自超我和本我所造成的压力,从而失去了调节功能。人格结构论本我、自我、超我在任何时候都是相互作用的;因此人们可能突然会有不同的行为。以前,她担心丈夫不情愿,当晚上丈夫睡觉时,她才会亲吻丈夫。然而,当让的死亡临近,诺埃米似乎有点后悔,她认定自己有罪,丈夫是为她而死。如果她的丈夫痊愈了,她肯定会爱他的,这意味着让的死亡根本不能使诺埃米解脱。根据人格结构论,道德感很容易战胜自我。有时,我们想做一些幻想的事情,但最后不得不放弃,因为道德的阻止;相反,有时,我们被原始欲望吸引去做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即使做完了,道德也会惩罚我们,让我们感到十分内疚。诺埃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冷冷地对待了她的丈夫,道德感使她内疚不已。

3.让和诺埃米的共同点分析

男女主人公的个性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是这场金钱交易真正的受害者,宁愿自己承受巨大的痛苦,成为受害者,也不愿伤害对方。现实生活给了他们精神和身体巨大的压力,而他们在内心深处依然是信仰基督教的、善良的人,拥有简单纯洁的灵魂。

四、结语

《给麻风病人的吻》是莫氏风格的开山之作,利用精神分析法,我们了解到男女主人公有本能的欲望和冲动,但仍相信自己有罪,总是根据超我原则做事。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他们无法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保持平衡状态。总体来说,借助精神分析法,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然而,这种批评方法也有局限,因为其只重视心理分析,往往把艺术作品中的人物视为病例来研究;当我们分析《给麻风病人的吻》时,只关注了人性的灵魂,往往得出的結论是男女主人公有精神疾病。这对于理解整部作品来说有些片面,并不能代表整个作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弗朗索瓦 · 莫里亚克 . 给麻风病人的吻 [M]. 石横山,译 .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彭舜,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3]李明.文学研究与精神分析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5):24-25.

[4]金玮.用精神分析法浅析《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J].青年文学家,2009(6).

[5]康雪.试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分析小说《莲花》[J].才智,2013(4):269.

[6]文聘元.弗洛伊德与梦的解析[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7]杨华.弗洛伊德式精神分析法解读《奥兰多》[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8]钟晋芸.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剖析《给麻风病人的吻》[D].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自我
试论中美体育电影中的身份认同
论《金色笔记》中的自由、自我及言意矛盾
中国商业广告中的“自我”呈现
对戏剧艺术表演中自我与角色关系的探究
认同的崩溃
作文需“自我”感受在场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成长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