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城》:一首朦胧凄美的田园牧歌

2020-09-06郭逸群

北方文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爱情悲剧边城沈从文

郭逸群

摘 要: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如同一首田园牧歌,既有我们为之喜的风物之纯、人情之朴,又有我们为之悲的爱情悲剧,诗意化的湘西世界中始终浸润着一种淡淡的悲伤,给这首田园牧歌谱上了一层朦胧凄美的曲调。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小说文本,探讨《边城》中所描摹的风物人情以及人物悲剧,深入理解沈从文笔下美和悲的相互交融、对立统一。

关键词:《边城》;沈从文;田园牧歌;风物人情;爱情悲剧

如果说哪部作品,可以将湘西至纯至真的风情、至善至美的人性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定非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莫属。《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发表于1934年,小说以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凄美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一座充满诗意和人性美的边城。有学者说《边城》聚集了沈从文以往湘西文本中涵括的所有牧歌性因素,构筑的是一个理想的诗意化世界,但又不同于以往的湘西作品,始终浸润着一种深厚的悲哀。在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里,人似乎与世隔绝,与现实拉开距离,呈现出一场美的心灵盛宴。

一、风物之纯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1]作品伊始,单几句,一幅恬淡宁静的画面便跃然纸上。小溪、白塔、人家,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好一个神秘而又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茶峒山城。简单的几个意象让质朴的美中充满禅趣,舒适悠缓,古朴淳厚,故事便在这片和谐中展开。独特的湘西文化和淳朴的风情,孕育了沈从文及其温柔、清淡的文字。于作品中的呈现,便是一片“岁月静好”之景。青山绿水、黄狗素人、号子歌声,勾勒出世外桃源般的边城,使我们如痴如醉,心向往之。

在沉浸于沈老先生勾勒出的湘西小镇纯粹自然的田园生活、如诗如画的茶峒美景之外,书中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也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弦。在沈从文清淡的笔墨下,在美与美的交融中,我们为之喜,亦为之悲。

主人公翠翠,是一个触目为青山绿水,眸子清明如水晶,在风日中长养的女孩子,“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做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心机后,就又从从容容地在水边玩耍了”[1]。只几言,便将翠翠这一灵动的少女形象呈现出来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山水中长养的翠翠,自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似那水性,也融化在了骨子里。

二、人情之朴

小说中,翠翠与傩送第一次见面便一见钟情。然而,天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翠翠。为了成全弟弟,天宝外出闯滩,遭遇急湍溺水而死。傩送则愧疚于哥哥的死,离家远行。最后,老船夫也撒手人寰,离开了翠翠。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青年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回不来了,也许‘明天回来。”[1]一声慨叹,意味深长,物毁可以修复重建,人死却不能复生,出走的心上人或许永远不会回来。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但《边城》里的美好并未被毁灭。故事以翠翠等待的情景结尾,虽留下淡淡的遗憾,却也给予了读者无限的期待和希冀。这样一个开放的结尾,文字戛然而止但思绪绵延,作者立意的巧妙之处由此可见,这也是沈从文田园牧歌的精髓所在。

谈及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沈从文的笔调中,总带有一股“回忆式的美化”,比如“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人民每个日子仿佛皆在这种寂寞里过去”。或是太过留恋曾养育过自己的那一方净土,或隐含对大都市繁华的讽刺及倦困。在爷爷与翠翠、天宝与傩送、船长与爷爷、爷爷与船客、杨马兵与翠翠之间,人情之朴显而易见[2]:爷爷与翠翠靠着渡船相依为命,彼此相伴;天宝与傩送因同时喜欢上翠翠而公平竞争、相互尊重;爷爷去世后,杨马兵无怨无悔地与翠翠相伴……

三、悲剧之美

正如沈从文所言,“美丽总令人忧愁”。翠翠,这样一个美丽善良的少女只能孤独地守着祖父的渡船,等着不知归期的心上人。对于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没有过度的渲染强调,而是消融在朴野的自然中,这就使得这首田园牧歌笼罩着一层朦胧的凄美。而隐藏在这悲剧背后的力量,则留给世人深思。

有人说悲剧才是人生的主旋律,因其拓宽了人内心的情感深度,而产生对这个世界的幻觉,唤醒自我最真实的意志。《边城》中,傩送是“粗线条”而意气用事的,在得知哥哥的死讯后,他的出走便表现出孩子气的一面。而翠翠,在追求爱情、表达自我方面胆怯、懦弱,正处于朦胧、青涩阶段,加之对爷爷的依恋,与爷爷没有坦诚沟通,多重原因造成其爱情无果的结局。但翠翠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那一段没有尽头的爱情。我们不得不想到爷爷眼里的翠翠,“他忽然觉得翠翠一切全像那个母亲,而且隐隐约约便感觉到这母女二人共通的命运”,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窥见一丝命运的意味,这也在暗示下文翠翠的爱情悲剧。

无论是象征爱情情愫的虎耳草,还是象征着传统文明逐渐消亡的白塔,不论是一句“大鱼咬你”,还是消散在风中的歌声,翠翠终于选择了等待,就像大黄狗守着屋子在等待,同水手定终身的娼妓在等待,被爷爷遗落城中的翠翠也在等待: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只是不知,最后翠翠是否能够等到心上人的归来。这其间滋味,渗透着生命的美好,流淌着民族珍贵的品德。这座边城,是翠翠心灵的归宿,她一直留在溪边无尽地等待。沈从文以清淡隐哀的笔调,在那座与世隔绝的小城,悄悄勾勒出只属于每个人的边城、每个人的故乡、每个人的翠翠与傩送、每个人的爱情。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边城,它既是我们的枷锁,也是我们的归宿。

四、诗意之境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对于爱和美的理想,他将如画的凤凰古城描摹成笔下的茶峒,那里人情温暖,民风淳朴,捂热世事凉薄,承载着一代代人生命的厚重。人与人之间没有等级尊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坦诚相待,赤子相交。沈从文笔下所勾勒的明朗图景尤其衬托出人物的灵气,他们灵魂纯粹,内心明净。《边城》既不向往灯红酒绿,也无须追名逐利,在那份淳朴与温暖中,让人洗礼身心,淡去风尘杂念,遗忘俗世纷纭。《边城》以它厚重庄严的姿态,孕育着最质朴的情感,最纯粹的情怀。[3]著名评论家李健吾称《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边城》也曾在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评选中荣居第2名,足可见其文坛地位。

归人何以迷津渡,羁客无须钓酒愁。每一笔轻描淡写的深情,每一次低声无奈的叹息,都饱含着沈从文悲悯的情怀,都灌注着一个人性作家最真挚的情感。因为一座城的文化底蕴而深情厚爱,因为一份湘西情怀的简净纯粹而依依不舍。

五、结语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自始至终都交织着一层朦胧凄美的色彩,在这岁月静好的湘西世界里,美与悲彼此交融。正是在美与悲的对立统一中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了湘西风物人情的至真至美,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都留下了一座属于自己的边城。人生实在是一本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值得每个人翻到个人所能翻到的最后一页,而且必须慢慢地翻。正如读《边城》,仿佛衣襟带花,岁月抚平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创伤和战火,每身孤独都拥抱光明,人性的温暖连绵不绝地铺满了整个生命的纸面。读最纯粹的文字,赏最美丽的风情,品最质朴的人性,这首朦胧凄美的田园牧歌,这颗“千古不磨的珠玉”,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边城:纪念版 [M]. 武汉:武汉出版社,2013.

[2] 唐玉艳 . 《边城》中湘西世界的真善美 [J]. 北方文学(下旬),2019(9):30.

[3] 蓝师俊 . 浅论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 [J]. 文学教育(上),2014(04):40–41.

猜你喜欢

爱情悲剧边城沈从文
边城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浅析《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和润叶的爱情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
沈从文小说开头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