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腹超声结合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9-05彭晓岚黄北京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经腹肠套叠肠管

唐 琼,彭晓岚,敖 颖,明 婧,黄北京

(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超声科,广东佛山 528000)

小儿肠套叠是临床上危险程度较高的一种急症,系一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相近的一段肠腔内,导致肠道梗阻,内容物无法通过,患儿多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或腹痛、呕吐、果酱样血便、腹部包块等典型临床症状[1]。经腹超声是最常用的诊断小儿肠套叠的方式,但临床实践发现,经腹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漏诊、误诊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延误治疗。高频超声探头频率高、分辨率强,能够从多切面观察病灶的细微结构和血流情况,广泛应用于各类浅表疾病的超声诊断,可以弥补经腹超声诊断的不足[2]。为探讨更加有效诊断小儿肠套叠的方法,本研究分析了经腹超声结合高频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小儿肠套叠患儿80例,所有患儿均在我院接受治疗并痊愈出院。80例患儿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年龄(2.28±1.16)岁;发病时间6小时~27小时,平均发病时间(16.42±4.43)小时;37例患儿出现腹部包块,51例患儿表现出阵发性腹部绞痛,42例患儿出现腹泻,25例患儿出现呕吐,12例患儿出现便血。

1.2 入选标准

⑴纳入标准:按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3]中小儿肠套叠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所有患儿均在我院完成治疗并有明确的钡剂灌肠X线检查结果。⑵排除标准:哭闹不配合检查患儿,继发性肠套叠,合并超声诊断禁忌症者,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合并先天性肠道畸形患儿。

1.3 方法

所有患儿在治疗前均先接受经腹超声检查,然后接受高频超声检查进行诊断。

1.3.1 经腹超声检查 使用PHILIPS HD15、EPIQ 7C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频率为3.5MHz~5MHz。检查时,家长在旁辅助,将患儿保持在仰卧位,探头在患儿腹部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结合纵、横、斜切面进行全腹扫查,观察有无异常包块、肠管扩张,以及肠管蠕动情况和有无腹腔游离性积液,尤其是回盲部、压痛点等部位要进行多次扫查,避免漏诊。以肠道包块横断扫描见高低回声交替的“同心圆”,或中央高回声、周围低回声的“靶环状”图像,纵段扫描见高低回声相间的“套筒状”图像诊断肠套叠[4]。

1.3.2 高频超声检查 使用与经腹超声检查相同的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HMz~10HMz。当经腹超声扫查出具有“同心圆”、“靶环状”或“套筒状”包块后,用高频探头对包块进行多方位、多切面扫查,包括包块最大直径、内/外圆直径等,记录包块在腹部所处的位置、包块边界和包块内部血流信号、回声情况等,并仔细观察腹腔淋巴结、包块内及周围淋巴结是否存在肿大的情况;然后对包块邻近肠管进行观察,查看是否存在肠管扩张、肠内充气等情况,观察是否存在腹腔积液等;同时观察包块的血流信号,若包块血流信号丰富,则肠套叠时间较短,若血流信号呈星点状或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则提示该肠管包块处已缺血坏死[5]。另外,使用高频超声对患儿其它腹部区域进行扫查,避免漏诊。最后,改变患儿体位为侧卧位,再次使用高频超声观察包块情况。

1.4 观察指标

⑴统计80例患儿钡剂灌肠X线检查诊断结果。⑵统计经腹超声、高频超声单独检测与联合诊断结果,以钡剂灌肠X线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二者单独与联合诊断小儿肠套叠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钡剂灌肠X线检查诊断结果

80例患儿中,39例患儿经钡剂灌肠X线检查诊断为小儿肠套叠,小儿肠套叠检出率为48.75%(39/80),另41例患儿为其它肠道疾病,包括小儿肠炎34例、婴儿腹泻2例、过敏性紫癜1例、急性阑尾炎4例。

2.2 诊断结果与诊断价值

经腹超声、高频超声联合诊断小儿肠套叠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均明显高于二者单独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4:

表1 经腹超声诊断结果与金标准比较(n)

表2 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金标准比较(n)

表3 联合诊断结果与金标准比较(n)

表4 三种方式诊断价值分析(%)

3 讨论

肠套叠是一种高发于婴幼儿的急腹症,被认为是肠闭锁的重要诱因之一,治疗不及时还会诱发肠管缺血性坏死,导致腹膜炎、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6]。在临床诊断时,由于婴幼儿年龄较小,不能很好地描述疾病症状,以及部分婴幼儿患者早期病症不明显,未能表现出肠套叠的典型临床表现,常会导致临床误诊、漏诊[7]。因此,提高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准确率尤为重要。为此,本研究探讨了经腹超声、高频超声和二者联合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二者联合诊断小儿肠套叠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均明显高于二者单独诊断,表明二者联合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价值优于二者单独诊断。

超声诊断技术具有价格低廉、无创、可反复操作、无辐射、检测方便、检查时间短等特点,在各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中运用广泛[8]。经腹超声与高频超声诊断技术是目前常用的超声诊断方式,经腹超声探头频率低,穿透力强,应用范围广,但对病灶细节的显示效果较差[9]。相对于经腹超声,高频超声的探头频率更高,对病灶的分辨能力更强,在对病灶不同方位、不同切面的细节进行观察的同时,能更加细致地显示病灶特点和病灶内部的结构,但高频超声穿透力差,显示的有效范围有限,对于位置较深病灶难以显示整体结构,部分肥胖患者的检测也会受到一定影响[10]。因此,单独使用经腹超声或高频超声检测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价值均不高。而应用经腹超声、高频超声联合检测时,先利用经腹超声穿透力强、应用范围广的特点,对患儿的肠道进行大范围筛查,待发现可疑病灶后,再利用高频超声清晰显示病灶的结构特点,因此明显提高了诊断有效率,对临床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较高价值。

猜你喜欢

经腹肠套叠肠管
马属动物腹股沟阴囊疝的辨证施治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儿童肠息肉继发肠套叠27 例临床分析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肠套叠如何辨别一定要记住这几点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儿童小肠套叠治疗经验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经阴道和开腹手术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