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020-09-03董俊唐碧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0期
关键词:普通型危组危重

董俊,唐碧波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0 引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由β属冠状病毒导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自2019年12月发现以来,它对公共卫生造成重大的威胁,至今,全世界已有两百余个国家累积600多万人确诊感染[1]。2020年1月12日,该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2020年2月11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将命名为“COVID-19”。

2019-nCoV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传播性强,潜伏期及发病后均具有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一般1~14天,不过也有报道长达24天[2]。我国已将其纳为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本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乏力,多数患者病情较轻,预后良好,少数患者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甚至死亡。临床上常将COVID-19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3]。本文回顾武汉雷神山医院住院的成人COVID-19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旨在探讨成人COVID-19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武汉雷神山医院2019年2月~3月住院的共175例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其中男性86例,女性89例,年龄18~90岁,平均年龄(62.75±13.48)岁。

1.2 方法

1.2.1 入选标准

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诊断标准,入选患者均在入院前已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及肺部CT检查明确诊断COVID-19[1]。

1.2.2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影响凝血功能疾病如血栓栓塞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肌梗死、慢性肝病、慢性肾衰竭;近1月内有手术外伤史;长期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妊娠期或产后6月。

1.2.3 分组

患者入院后于24h内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将所有患者按临床分型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3],因轻型患者集中收治于方舱医院,且无肺炎表现,故未收集纳入研究。按CURB-65评分评估该肺炎严重程度并进行分组,评分标准包括意识障碍、呼吸频率升高(≥30次/分)、血压下降(收缩压<90mmHg或舒张压≤60mmHg)、血尿素氮>7mmol/L及年龄≥65岁,每符合一项为1分,不符合为0分,总分 0分或1分者归为低危组,2分者归为中危组,3分以上者归为高危组。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临床分型组D-二聚体异常率的比较

如表1所示,175例COVID-19患者中普通型有129例,重型有31例,危重型有15例,以D-二聚体值>0.55mg/L为异常,重型、危重型患者D-二聚体异常率显著高于普通型组,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临床分型组中的D-二聚体异常情况

2.2 不同临床分型组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

如表2所示,危重型患者D-二聚体水平比重型、普通型组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不同临床分型组中的D-二聚体水平(mg/L)情况

2.3 不同CURB-65分组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

如表3所示,中、高危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较低危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不同临床分型组中的D-二聚体水平(mg/L)情况

2.4 不同年龄组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

如表4所示,年龄<65岁的成人COVID-19患者有115例,年龄≥65岁组有60例,两组间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不同年龄组中的D-二聚体水平(mg/L)情况

3 讨论

目前COVID-19已严重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该疾病发展过程中可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脓毒血症、严重的酸碱失衡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恶化情况,有的患者甚至很快死亡。至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COVID-19,临床上以呼吸支持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因此及早预测病情恶化,及时进行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D-二聚体是血液中的纤维蛋白经纤溶酶降解的特异性产物,临床上常用于评估血栓风险和诊断血栓性疾病[4]。D-二聚体水平升高除见于血栓性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恶性肿瘤、心肌梗死、严重的肝肾疾病等情况,还可反应机体感染的状态。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处于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状态,以维持体内血液稳定的流动,当体内发生炎症时,这种平衡会被打破,它会促进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原溶解,使得D-二聚体产生增多。而重症肺炎常伴有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启动体内凝血过程,与此同时,血液流速减慢,易形成微血栓,激活纤溶系统,从而使得D-二聚体增多。已有临床研究表明D-二聚体水平与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相关,D-二聚体升高者危重率及死亡率增高[5]。

COVID-19作为一种新型病毒导致的肺炎,D-二聚体是否同样可以评价其病情严重性有待研究。我们在治疗COVID-19患者过程中发现许多病人的D-二聚体水平偏高,因此我们对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进行统计,使用CURB-65评分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分组研究,结果证实普通型、重型、危重型之间D-二聚体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中危组、高危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且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提示D-二聚体可作为评价成人COVID-19的严重性指标。

COVID-19的一个重要的病理特征是肺部血管透明血栓的形成[3],这可能是导致许多患者D-二聚体偏高的原因。COVID-19出现凝血异常的机制可能与人体感染2019-nCoV后免疫失衡所导致的细胞因子风暴有关,对血栓评估风险偏高的患者给予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有利于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发挥一定的抗炎作用,从而降低死亡率[6]。因此检测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D-二聚体可作为一种临床预警指标,有助于临床医生鉴别出那些危重的需要特别关注的病例,通过干预手段及时治疗,从而降低COVID-19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猜你喜欢

普通型危组危重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联合微小RNA 评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危险程度的价值△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HRCT影像分析
成人新型冠状病毒重型肺炎早期预警指标探讨>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