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实”相生——论小说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2020-09-02许晓萍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1期
关键词:逻辑

许晓萍

摘  要:本文将从小说的虚构建立在逻辑真实之上、细节真实引起的真实感是巨大的、情感真实是比事实真实更逼真的真实、小说的虚构通过背景真实走向真实、思想主旨真实是小说虚构的最终目的等方面出发,论小说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关键词:小说虚构;逻辑;细节真实;情感真实;背景真实;思想主旨真实

塞万提斯曾说:“虚构愈切近真实就愈妙,情节愈逼真愈有可能使读者喜欢。”事实上每个作家都在努力地寻找真实的通往虚构的道路。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探究小说虚构通向真实的方式。

一、小说的虚构建立在逻辑真实之上

小说中的虚构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类型是可称之为“现实主义小说”,它将现实进行缀合、变幻,嫁接,重构一个和现实高度相似的世界。这一类的虚构却必须符合现实坚硬无比的逻辑,使读者产生绝对真实的印象,甚至比生活还真实。福楼拜为自己小说的人物“包法利夫人”之死而痛哭,却又无可奈何:“写到这里,生活的逻辑让她非死不可,没有办法呀!”因为情节不能与生活产生矛盾,不能不近情理。

人物的塑造也同样不能脱离逻辑,必须得符合人性的真实,否则就会有失真感。鲁迅曾批评《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西方谚语有云“人是天使和恶魔的集合体”,说的是人是善与恶,美与丑的集合体,纯粹的善或恶只能是神魔不是人,或者说这样的人就难以在世上生存。孔明的失真感就在于他更具“神性”,他几乎是无所不能,甚至人格上都没有任何缺点。而关羽则更具“人性”,他虽骁勇善战,忠诚勇敢,但却也骄傲自大,虚荣心强。比如:他听说马超被封为五虎上将的时候他心里很不服气,竟然打算抛下荆州去找马超比武,不顾守边重责,把个人的私欲置于国家之上,......这种个性也是他后来失掉荆州的原因。但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反而更加的立体丰满,或者说他更加的真实。

二、细节真实引起的真实感是巨大的

一部小说是由成百上千个细节组成,每一个优秀的作家都非常重视细节的独特和可靠。列夫托尔斯泰曾以“艺术起于至微”来阐述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生动逼真的细节是现实主义艺术的基础。现代主义小说或后现代派小说也并未弃细节真实于不顾,反而利用大量逼真的细节来让荒诞的情节看起来不像寓言式说教而是确有其事。比如博尔赫斯的《沙之书》虚构了一本无始无终的书,但为了让“沙之书”更具真实感,文中虚构了很多细节:比如文章一开头他就直接声明真實;书的样式之类的物象细节;“我”得到书后种种寻常和不寻常的想象、举动等人物细节;交换“沙之书”的场景细节;藏书的国立图书馆的环境细节等等。可以说无论是哪个流派的小说,生动逼真的细节都可谓是使读者产生真实感的源头活水。

三、情感真实是比事实真实更逼真的真实

文学表达的是心悟的真实,而不是眼见的真实。情感上愿意相信是真实的比“看起来”是真实的更重要。作者让读者从情感深处接受文本的真实性方法有二:

其一、运用叙事手法营造代入感。这种小说的的作者往往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是故事的“亲历者”、“见证者”、“在场者”,以此来强调小说的真实感,比如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中过半数都是第一人称叙事,以叙事主体的情感渗透来营造真实的氛围。而在阅读过程中,以“我”为叙事人,也很容易让读者产生代入感。

其二、通过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来让读者产生真实感。“文学是运用语言构造一种蕴含着特定审美体验的感性图景,这种感性的文学图景会引起读者的情感波动。”所以人们阅读时时常伴随着激烈的情感活动。只要读者情感上接受了文本虚构的设定。那么无论他是否符合现实中的真,读者都愿意在情感上认可它、信服它.

四、小说的虚构通过背景真实走向真实

“现实主义小说”常常依托现实社会或者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些人、事、环境来给读者以真实感。《三国演义》的人物和事件大多取材于三国时代的历史事实。“鲁镇”这个在鲁迅故乡系列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地名,更是被直接设置在作者的故乡绍兴的坐标之上,依托真实的环境给人以真实感。

“非现实主义小说”往往转向寻求社会问题真实。劳伦斯就曾反复地说:“艺术家是个说谎的该死家伙,但是他的艺术,如果确是艺术,会把他那个时代的真相告诉你。”比如《百年孤独》就是马尔克斯用一个具有魔幻色彩的故事隐喻拉丁美洲的社会问题。门多萨曾询问马尔克斯:“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可以看成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吗?”马尔克斯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感内涵了拉美大陆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之外的“孤独”、西方思潮对拉美大陆的侵蚀,马孔多镇的战争则是美洲反殖民战争的缩影......

五、思想主旨真实是小说虚构的最终目的

小说可以虚构,但并不是就可以胡编乱造。作家在写小说的过程中,会尽力将虚构的东西写得就好像在现实中真正发生过一样,将真实和虚构融合在一起。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动、说服我们,引起我们对周遭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人和事的重新审视和思考。这种审视和思考就是小说虚构的目的,就是思想主旨真实,也是所有真实当中最深刻的真实。

可以说,想象与虚构的前提是必须为“作者所要表达的倾向”服务。它展示的是创作主体的心灵和意图,是客观世界的本质,是超出文本自身的关于人的命运的思考,它是建立在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和精神上的自省上完成的。小说作为思想的作品,如果不能担负起这个责任,那么它就算不上艺术作品;小说的虚构如果不能服务于它的思想主旨,那就是没有意义的文字游戏。

总之,小说作为幻想艺术,其虚构出来的世界有现实的影子又和现实各自独立。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这种真实超越了我们所能耳闻目睹的事实,让我们得以了解事件背后的真相,看到人物的命运,看清一个时代的面目,看见人类内心的隐秘,从而抵达艺术真实。

参考文献:

[1]王鹏程."谎言中的真实"与"真实中的谎言"——论小说中现实与虚构的关系[J].小说评论,2014(03):40-46.

[2]刘果.论明代历史题材小说真实与虚构观念的理论与实践[J].明清小说研究,2005(03):36-44.

猜你喜欢

逻辑
假作真时真亦假:逻辑通关②
逻辑
2021年高考“集合、简易逻辑”经典问题聚焦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专题训练(一):集合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创新认知逻辑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从逻辑隐喻看培根《散文集》翻译的隐性逻辑连接
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