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

2020-09-02潘存毅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1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案例分析高中历史

潘存毅

摘  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在历史教学以及高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内涵,曾不断引领中国历史前进;家国情怀教育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保障。因此立足高中历史教材内容,通过多样化的策略和方法渗透家国情怀的思想,成为了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案例分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提出著名的“一体四层四翼”理论,指导了新时期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其中“四层”特别提到了“学科素养”能力,就历史学科来说具体包含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在我看来家国情怀是指: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细化分析包括: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等。由此可见,家国情怀是现在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同时家国情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民族自信的树立,学生的多元成长和发展进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既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教育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一、分析名人事迹,引领家国情怀

历史人物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元素,历史的研究离不开具体人物及其事迹的研究和探索,很多历史人物的历史事件中都蕴含着家国情怀的内容。所以在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时,我们就可以从这些名人事迹着手,一来能够使家国情怀的教育更生动形象;二来能够提高学生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能力,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但在此过程中,需要我们立足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方式,注重引导和点播,让学生对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有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我在历史教学中,会适时介绍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先国后家精神;文天祥被俘时,宁死不降英勇就义的对国尽忠的大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林则徐主持销烟时为了抗击英国的殖民侵略,所表现出的睿智和勇气;康有为、孙中山等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以及崛起不断探索和努力;周恩来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可以说名人事迹的引入和分析,既让学生对家国情怀有了更好的感悟,也提高了学生的人物分析能力,一举两得。

二、创设历史情境,建构家国情怀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家国情怀作为人文情怀的重要内容,当然需要以此为根本来展开教育教学。这就需要我们改变说教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能够让学生运用史料,通过多样化的情境去感受高中历史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以此来增加学生的亲近感认同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理想渗透效果。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我们立足所要展开的家国情怀的教育,创设更具有针对性的体验情境;另一方面要确保情境的多样性、丰富性,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参与的主动性,以达到更好的情境创设效果,家国情怀建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抗日战争”这一内容时就给学生播放了抗日战争相关的影视资料以及图片等,直观的画面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日军残暴的行为和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激起了学生内在强烈的情绪,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没有强大的国哪里有安全的家,进而迸发为了祖国的强大而学习的斗志。又如在讲授建国后的科技文化成就、一国两制实践中港澳回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新时期理论建设成就等内容,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家国问题,无形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三、展开实践活动,体验家国情怀

事实证明,家国情懷的有效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述灌输,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自我感悟和理解。所以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而且能够让学生对家国情怀的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能够实现家国情怀的有效拓展和延伸,促进学生实现多元发展。而实践活动的展开一方面要确保实践活动的多样性、丰富性,另一方面要提高实践活动的实用性、针对性,以此来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收获更好的家国情怀教育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利用遵义丰富的历史和革命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遵义会议会址以及博物馆,让他们通过看实物、雕塑、器物、文字资料等来巩固红军长征等相关知识,亲身领悟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伟大长征精神;又如通过参观遵义世界遗产海龙屯古迹,学习和了解古代中原王朝管理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进而领悟中国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总之,通过多样化实践活动的组织,激活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热情,达到了有效的家国情怀教育效果。

四、关注中外时事,渗透家国情怀

我们应该具有关注时事的意识,具备通过中外时事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的能力,进而润物于无形。现代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现在的学生使用各种手段获得信息的能力也很强。通过典型的时政分析,能够在学生中产生更好的效果和共鸣。

例如,我在讲解一国两制相关知识的时候,向学生介绍了近些年来特别是去年夏天“修例风波”以来香港社会的种种乱象,引导学生分析事件来龙去脉和是非曲直,以及产生该问题的种种因素,并且着重分析部分香港青年在事件中的恶劣表现,激发学生对种种恶行的愤慨,进而领悟稳定和发展是中国社会共同的愿望和追求;又如通过分析中外政府在冠状病毒期间的种种表现,激发学生对国家制度和价值观念的高度认可等。

总的来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展开家国情怀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非一人之力可为。但只要我们增强紧迫感,认准方向持续共同努力,终有得源头活水,清清如许之时。当然受制于篇幅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所做的分析不够完善,给出的四个策略也仅仅是个人观点。在日后教学实践和理论知识学习中还会继续为之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皋银飞.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000(017):P.66-66.

[2]康富永. 刍议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12).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案例分析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