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调查

2020-09-02孟婧媛

大经贸 2020年6期

【摘 要】 精神分裂症属于重症精神病,社会各界尤其是普通民众对其偏见较深,患者又身处于较为封闭的医院内部接受治疗,和外界接触较少,因而了解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状况对其未来的康复、消除社会偏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深入到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进行实地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认知支持、情感支持和行为支持这三个维度来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发现主要存在认知支持双向缺位、情感支持网络萎缩、行动支持来源有限以及社工支持频率分散等问题。之后对这些问题从认知、情感以及行为三个维度针对如何完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患者 认知支持 情感支持 行为支持

一、前言

(一)调查背景

到目前为止,除了医学领域对于精神病的研究,其他学科领域也对精神病进行了研究,比如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学科。根据一些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当中只有很小比例的患者到医院寻求过治疗。这些精神病人在被贴上“精神病人”的标签之后,他们的生活就远离正常人,即使在康复之后也很难被社会大众所接受。

精神分裂症患者这种重症精神病,家人和朋友以及社会的支持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和社会功能的恢复以及减少复发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大众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偏见加深,加之精神疾病医院大多为全封闭环境,这就由此形成越是缺乏了解,越是偏见加深”这样一种恶性循环。

(二)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是参考了肖水源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受众所设计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同时根据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具体情况从认知支持、情感支持、行为支持这三个方面来设计问卷,在肖水源所设计的量表的基础之上围绕这三个维度对于问卷的问题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扩展。

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病程划分可分为发病期、稳定期和康复期三种时期,处于发病期的病人对外界隔离,位于L医院的五个病区内,我们无法进入发放问卷。L医院中处于稳定期和康复期的病人的病区一共有六个,其中包含两个女性病区、两个男性病区以及两个开放病区。问卷的发放由医护工作人员协调帮助病人进行集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病人填写问卷。因医院处于安全性考虑,不允许病人自行拿笔进行填写,因而问卷的填写过程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由调查小组成员进行提问,病人进行回答。

回答过程中由于有病人因情绪问题或者发觉问题过多而终止回答,因而最终虽然一共发放12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0份,问卷有效率83.3%,符合统计学研究的规定。

2.访谈法

本次调查的访谈主要是针对医院内部对于病人管理最为熟悉的主治医生A某,A某是医院病区的住院总,对于病人的具体情况最为了解,因而仅对A某进行了访谈。问题主要是针对病人在认知支持、情感支持、行为支持三个方面的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 L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我们回收的问卷当中,女性有42人,男性有58人。71%的患者年龄都集中在18-50岁这个区间内部。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大部分被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较低,被调查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69%的患者学历都处于中专及以下,究其原因,在我们调研过程当中也了解到,学历高的人会更加谨遵医嘱,定期复查,对于自身病情也比较了解,因而更容易恢复,并且不容易复发。婚姻状况上来看,大部分患者都處于已婚状态,而男性患者当中,未婚人数较多。

(二)认知支持特点

1. 治疗前认知支持来源单一。

问卷统计数据显示,有49%的患者获知病情是从家人口中获知,其次是有27%的患者是由医护人员口中得知。从朋友和同事口中得知只占到5%和6%。这也符合社会上大部分人对于精神疾病都避而不谈,唯恐避之不及的态度,这也就导致了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由轻度转成中度。

2. 治疗中建议获得充分,信息获取渠道单一。

有76%患者表示在治疗中获得过详细的建议,其中有43%是来自于医护工作人员,患者在医院处于一个全封闭环境当中。从问卷分析中来看,病人的选择有73%和53%集中在“电视节目”和“和亲人朋友聊天”这两个选项上,病区病人会在晚饭后收看新闻联播等电视节目,由于大部分病人文化程度不高,因而获取信息渠道单一。

3.康复后生活意愿与现实认知的不匹配。

和我们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理解不同,大部分病人对于自己康复后的生活是有一定的规划的,有39%的患者选择了“有较为完整的规划”和有“非常完整的规划”这两个选项,只有19%的患者表示“没有想过”,但是对于康复后如何护理相关事项,只有10%的和8%的患者表示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这就导致了患者对于回归正常生活的意愿和对于康复后如何防治疾病复发这样认知上的矛盾,因而许多患者在治疗出院之后,导致病情的反复。

(三)情感支持特点

1. 情感主动获取满足意愿强烈。

有63%的患者在遇到烦恼时愿意向他人求助。这就说明患者所获得的倾诉上的情感支持有得到一定的满足。有7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示在病区内有好朋友,并且有94%的患者表示会和其他病友都有一定的交流。

2. 情感被动接受来源固定,支持方压力较大。

患者家人来看望的频率在每个月一次和每半个月一次的较多,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33%和26%,频率较为适中。有17%的患者家属看望患者的频率较为频繁,为一周一次,在遇到困难情况时,有57%的患者得到过家属的安慰和关心,但是来自于同事以及社会团体的关心较少,这种情感支持来源的固定也给支持方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四)行为支持特点

1. 行动支持获取有限,社会支持薄弱

经济支持方面,有84%的患者在经济上曾经得到过家人的帮助。有56%的患者有工资或者退休金来源,再加上患者在医院用钱处较少,因而经济上可以自给自足。有些病人因为患上此类疾病羞于向自己的同事或朋友提起,造成病人在实际行动上获取帮助的范围狭窄。

2.支持联系的双向割裂。

有51%的患者在外面有3个以上关系较为亲密的朋友,仅有17%的患者表示一个也没有。相较于回答结果,回答过程更能反映出患者主观上就已经在入院后将自己与外界的联系割断了,他们羞于向外界朋友表示自己的处境,害怕异样眼光,因而导致应有支持的缺失。

三、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主观满意程度影响因素

为了更好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以便提出建议,将问卷中最后一项对患者主观满意度调查为因变量,上述问卷中的各项指标作为影响患者主观满意度的自变量,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为控制变量。

通过spss 22.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信息获取渠道”、“未来规划程度”、“对医生情感”、“是否有病区好友”“家人探望频率”、“居住方式”、“家庭的照顾力度”以及“经济来源”这几个因素通过了假设检验,对于患者的社会支持的满意度有很大影响。结合影响社会支持的满意度以及社会支持现状,对于患者目前的社会支持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病情自我认知不足,认知支持双向缺位。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前难以发现自己的病情,身边人对于精神疾病因为某种原因只是对病人的病情进行简单告知。这样会使病人产生逆反心理,不愿相信自己的病情,给后续医生的治疗工作带来障碍。

其次,由于社会各界对于重症精神类疾病的偏见加深病人对自身病情的偏见。病人不愿将病情告知除发现者之外的人。因而难以获取更多建议支持。表现出支持的双向缺位。

(三)情感支持来源分离,支持网络萎缩

患者在患病期间情感上的支持主要来源于家人、病友和医护人员。“家人的探望频率” “对医生情感”以及“是否有病区好友”和患者的社会支持满意度呈现出正相关,行为上的支持也表现出入院前后病区好友和外界朋友联系的割裂。由于环境的封闭性以及病情的特殊性导致患者在入院前后与亲近之人联系减少,进而导致支持网络的断裂与萎缩。

(四)社工机构角色定位缺失,支持频率分散

无论是在认知上、情感上还是行为上,患者选择支持来源于社区社工机构的频率最多也只有5%,基本上都是带以专业调查的目的前去,因而在医院停留时间较短,或者以较为固定的模式进行“帮助”到达但是时间并不固定。

(五)行动支持依靠力量有限

患者在生病期间获得的经济上的帮助还是比较充足的,有56%患者依然会有一部分工资或者退休金上的收入。患者最需要的是遇到困难时可以获得的实际行动上的帮助,与情感支持状况类似,“家庭的支持力度”和患者的社会支持满意度正相关。这也说明了患者能够依靠的力量有限,对于家庭的寄托较重。

四、相关建议

(一)针对性健康知识教育和大范围健康知识宣传相结合

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初期症状不明显,仅仅表现出疑心重或者有时情绪较为激动的症状,由于家庭对于精神类疾病本身了解较少,导致患者病情治疗出现延误。加上目前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伤人事件频有发生,社会偏见愈加深重。相关专科医院应当积极开展相应的精神类疾病的宣传,譬如进社区、进学校等方式。同时对于已患病患者家属的认知误区,积极开展家庭式精神教育,尤其是直系亲属应当作为重点对象,延长患者的认知支持链。

(二)丰富患者休闲生活,减少患者对家人情感依赖

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身处封闭环境,情感上除医护人员外对家人依赖较大,但是由于家人工作和日常琐事,加之医院严格的管理,无法到医院频繁探视,医院可以利用一些节日来组织一些联欢活动,让病人参与其中。同时日常和社会工作者进行合作,组织一些有利于患者康复的集体活动,分散患者注意力,减少患者对家庭的情感依赖的同时减轻家人的压力。

(三)加深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成为患者沟通外界的桥梁

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能够增强患者对于外界环境的信任,社会工作者应当加深介入程度,帮助患者和家人进行良好和有效地沟通,打开心结,将患者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反应给有关部门,扩大患者的支持网络。

(四)加强学校、社工机构、医院三者联系

面对学生学习实践的需求,学校、社工机构以及医院三方应当合作,学生在进入医院前应当接受相关社工机构专业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依托社工机构定期进入医院,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实践素养,还可以为社工机构培养预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02):98-100.

[2]米歇尔.福柯著作刘北成等译者著.疯癫与文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2012-09-01.

[3]董汉振,蒲金玉,孙梦月,白晓雷,路英智.综合支持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康复效果的对照研究[J].中国康复,2010,25(04):308-310.

[4]和小敏. 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云南大学,2012.

[5]董梦薇. 养老机构自理老人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6] 刘娜. 稳定期精神分裂症的综合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D].同济大学,2007.

[7] 郭佳丽. 住院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8]埃米爾.迪尔凯姆.冯韵文译.自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作者简介:孟婧媛(1995—),女,汉族,河南郑州市人,法学硕士,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专业,社会政策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