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东亚地区秩序的发展方向

2020-09-02侯鑫鹏

大经贸 2020年6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

【摘 要】 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流派。权力与结构是现实主义的两个核心概念。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国家间矛盾冲突加剧的状况,以现实主义路径分析东亚地区的发展走势有着实际的理论需求。随着美国在全球层面的实力衰弱和中国在地区层面的实力崛起,美国失去了全方位领导东亚地区秩序的能力。东亚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安全上依靠美国,经济上依靠中国的双重体系结构。

【关键词】 现实主义 体系转型 双重两极格局

世界银行在2019年6月4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2019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降到了2.6%,比照先前的增长预测又降低了0.3个百分点,全球经济增长持续疲软,经济和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经济活动持续恶化,对全球的贸易和投资将产生重大影响。[1]

尽管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有着严重的下行风险,但是东亚地区仍然是当今世界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从世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来看,世行预计欧洲和中亚地区的经济增速在2019年中将保持在1.6%的水平;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增速在2019年中将保持在1.7%的发展水平;中东和北非地区因石油产出下降和美伊矛盾加剧,其经济增速在年中将持续在1.3%的低位徘徊;撒哈拉以南地区,其经济增速在2019年中将维持在2.9%的水平。反观东亚地区,尽管本地区的经济增速受到全球经济发展疲软的大环境影响,2019年的经济增速较之2018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但世行预测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速为5.9%,保持在高速增长阶段,远高于全球其他地区。

东亚地区虽然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在政治互动密切、经济繁荣发展的表层下,却暗含了诸多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本地区内外的大国、中等强国以及弱小国家之间爆发了一系列的矛盾争端,内容涵盖领土、贸易、历史、核武等诸多方面。随着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提出的“美国优先”的政治口号,导致东亚地区的纷争和对抗进一步加剧。因此,在这种环境下,用现实主义的路径来分析东亚地区未来的秩序发展走势,是有着重要的现实依据的。

一、现实主义的理论视角

(一)、现实主义视角下的权力

权力,是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石。摩根索在其著作《国家间政治》中明确指出“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无论国际政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权力总是它的直接目标。”摩根索将权力看作是控制他人思想和行动的能力,把国家权力视作个人权力的集合与放大。他提出,“任何事物,只要能建立并保持人对人的控制,就包含在权力之中。权力,包含了人对人的支配,服务于所有的社会关系”。

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一样,权力的追逐和斗争是其永恒的内容。古典现实主义将权力定义为“支配他人意志和行动的控制力”,所谓的政治权力,是指公共权威的掌握者之间以及他们与一般公众间的控制关系。权力,作为一种心里关系,通过影响被支配者的意志而发生实际效用。权力的影响来源于三个方面:期待利益的回报;对损失发生的恐惧;对领袖、制度的敬爱与向往。权力发生作用的形式同样表现为三个方面:命令、威胁和个人权威或是超凡魅力。

古典现实主义强调,人类社会步入现代阶段后,血缘、效忠关系等被国家的权力和政策认同所取代。在国际政治领域内,权力运作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首先是现状政策,目的在于维持历史上某一特定阶段的权力分配态势,其特点在于反对任何会导致两个或多个国家间权力逆变的趋势。其次是帝国主义政策,不同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意涵,人性现实主义将帝国主义界定为“一项目的在于推翻两个或更多国家权力关系现状的政策”,即为一种挑战现状的修正政策。最后是威望政策,既向世界各国彰显自身的国家权力,其特征在于既不虚张声势,又不谨小慎微,常以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力量作为威望展示的手段。

在爱德华·卡尔对权力组成的论述基础上,摩根索将国家权力进一步细化为相对稳定的权力和动态变化的权力两大部分。具体来看,又可以分为地理、自然资源、工业能力、战备实力、人口、民族性格、国民士气、外交素质和政府素质九个方面。在摩根索看来,地理要素決定了一个国家在核时代能否成为大国的可能性;自然资源,特别是粮食的自供应,决定了一个国家政策执行的持久性;人口,是一个国家成为一流大国的必要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古典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应该追求一种权力的相对优势,而非制度主义倡导的绝对量。在讨论人口增长问题时,摩根索强调一种相对优势的评判视角;在讨论一国权力中的某个要素与其他国家权力要素作比较时,又一次强调了相对性的评估标准;在讨论外交政策成功与否的时候,摩根索再一次强调了政策执行的正确、错误的相对比较分析。

(二)、现实主义流派的结构观

华尔兹将国际政治理论按照其研究层次,划分为还原理论和系统理论。所谓还原理论,是关注个人或国家层次,“为解释某一集团行为而对其成员心理进行研究”的方法。还原主义的特征在于通过整体包含下的部分,来理解整体内容,通常较多的使用其他学科方法来理解研究客体。

在华尔兹看来,还原主义下的国际关系理论仅仅是通过观察国家内部特性来解释国家的对外行为,本质上是从单元层面着手研究,其得出的理论仅仅是描述性质的论述。他从系统理论入手,对结构提出两种定义,一种将结构看作是一类补偿机构,试图保持体系结果具有一致性,始终处于均衡状态;一种是将结构定义为一系列的约束条件,通过奖罚来限制行为体的行为选择。 华尔兹同样采纳了第二种定义,并进一步指出,结构自身并不会产生某种结果,而是通过“竞争”和“社会化”这两种途径间接影响系统内的行为。

华尔兹认为政治系统由结构和和互动单元构成,单元的排列原则定义了结构。从国内政治结构的定义中,华尔兹推导出结构现实主义的核心假设。首先,国际体系的排列原则是一种无政府状态;其次,体系中的行为体以国家为主,彼此功能相似,其基本目标是保证自身的生存安全;最后,决定体系变化的核心变量是国家间的能力分布。

结构主义从政府形式、意识形态、经济制度等方面,强调单元间的互动产生了国际事件,单元内部的异质性导致不同的行为。新现实主义者则从体系层面出发,提出单元互动产生了结构,而体系一旦建立,便存在一种自在性,其他层面的因素变化不会影响体系自身的性质。在国际政治體系中,无政府状态下的单元排列原则,使得国家功能相似,单元间的能力分布差异最终决定了国家的行为。

二、以现实主义理论检视东亚地区秩序

(一)、国际体系的二重嬗变

当今时代,权力中心正在发生显著的转移变化,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国际体系的变化往往取决于大国间的力量对比和战略互动,体系中的主要大国塑造了基本的体系格局,当大国间关系发生变化时,体系内部的实力分布自然也随之变化,因此体系格局也就产生了变动。

在全球层面,由于冷战后的美国主导着国际秩序,权力的使用没有受到外部环境的强大制约,因此从克林顿政府到小布什政府,再到如今的特朗普政府,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家行为展现出鲜明的单边主义、实力优先和价值输出的特质。美国在世界范围内谋求建立一个绝对安全的世界格局,导致其尤为看重自身的军事能力,将武力摆在了政策选择的优先位置。西方价值观念的输出与军事干涉的叠加使用使得美国在后冷战时代的国际体系中四处出击,以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代表的两次行为更是极大的损耗了美国自身的权力,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使得美国的霸权实力在国际层面出现了相对衰弱的迹象。

在地区层面,美国自冷战时期依托美日同盟、美韩同盟牢牢地掌握了东亚地区的主导权。但是随着中国的崛起,东亚地区的实力对比正发生显著的变化。首先,本地区内部的经济关系因中国的崛起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中国在东亚地区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例如,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在2018年中,日本对中国和美国的出口额分别是1439.9亿美元和1400.6亿美元,其对中国和美国的出口增速分别是8.4%和3.9%,对中国和美国的出口额分别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9.5%和19.0%。日本进口排名中,中国和美国分居一二位,其进口额为1735.4亿美元和815.5亿美元,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3.2%和10.9%。中国已成为日本的第三大重要逆差来源地。[2]

贸易关系是经济关系中反应国家间互动紧密程度的重要指标,以中国的经济体量和其贸易地位,再结合具体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条结论:中国正逐渐取代美国,获得东亚地区的经济中心的地位。因此,从全球和地区两个维度来看,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度的转型,美国在全球层面面临着实力衰退的窘境,在地区层面面临着新兴大国的地区主导权的挑战。

(二)、东亚地区的双重两极格局

所谓双重两极格局,是指在东亚地区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二元格局体系。具体而言,在经济层面,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经济格局;在安全层面,形成了以美国及其盟友为中心的安全格局。在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中美又各自是两个重要的极化中心。

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东亚的格局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美国最初在这一地区处于全面领导的地位,统辖着经济、安全等多方面领域。随着中国实力的飞速增长,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领域方面的领导地位首先受到了挑战。中国于2009年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在2010年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2011年成为全球124个国家中的最大贸易国。美国在东亚地区与主要盟友的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也被中国逐渐取代。在东亚地区,经济上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经贸体系。

美国作为后冷战时代的唯一超级大国,尽管其并不是地理意义上的东亚国家,但是它的影响力对东亚秩序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来看,美国凭借着在东亚地区的驻军及其与盟友间构筑的联盟框架,领导着东亚地区的安全秩序。尽管美国在21世纪初打了两次耗费巨大的局部战争,但是其对美国自身军力的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一方面,美国为了应对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其军费开支在稳步提升,年度国防开支从2001年的3047亿美元飙升至2010年的6936亿美元,装备采购费用从517亿美元激增到1336亿美元。其军队规模也由138.4万人增加到143.1万人。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以其巨大的军事开支、庞大的军队规模以及先进的武器装备,继续维持着东亚地区安全秩序的领导地位。

三、东亚地区的未来走势

从权力的获得状况来看,东亚地区本身已经不存在单纯的单极支配体系。具体而言,美国在东亚地区不再具备从安全、经济等方面全方位领导本地区秩序的能力。美国在本地区内的经济领导地位已经让位于中国,尽管中国在市场规则制定权和地区秩序制定权方面仍有诸多的欠缺,但中国的经济发展潜力和经济实力已经得到世界各国所公认。另一方面,美国以其军事力量的优势仍然维持着东亚安全中心的地位。在东亚地区,经济中心与安全中心的错位,使得东亚各国在政策选择方面会带有明显的两面下注的特征,即:经济上依托中国,安全上仰仗美国。

从体系的结构来看,尽管美国在全球层面面临着实力衰退的问题,但是它在东亚地区的实力仍然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够完全与之匹敌。虽然中美间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逐步缩小,但中国的崛起更多的是从东亚地区范围内来观察的,中国在体系层面并没有全面挑战美国领导地位的实力。因此,在东亚地区内部的经济、安全的双重两极结构仍将长期存在。

【注 释】

[1] 具体详情,见:https://www.shihang.org/zh/publication/global-economic-prospects#firstLink01632

[2] 来源商务部国别数据:https://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110209.asp?news_id=62832

【参考文献】

[1] 刘丽坤编译:《全球经济:在低迷局势中稳定增长》,载《社会科学报》, 2019。

[2] 汉斯·摩根索 美:《国家间政治》,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

[3] 肯尼思·华尔兹 美.:《国际政治理论》,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年版。

[4] 朱锋:《“权力转移”理论:霸权性现实主义?》,载《国际政治研究》, 2006年第03期, 24-42。

[5] 周方银:《中国崛起、东亚格局变迁与东亚秩序的发展方向》, 载《当代亚太》, 2012年第05期, 4-32。

[6] 周方银:《东亚二元格局与地区秩序的未来》, 载《国际经济评论》, 2013年第06期, 106-119。

[7] 吕晶华, 罗曦:《冷战后中美西太平洋军力对比的发展演变》, 载《美国研究》, 2019年第03期, 80-95.

作者简介:侯鑫鹏(1993——),男,汉,辽宁鞍山人,硕士,研究方向:国际关系理论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
骄傲的法国现实主义开创者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与新中国70年戏曲现代化
现实主义对左拉文艺思想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化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
后现代语境下的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