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演变及优化思考

2020-09-02宋婧

大经贸 2020年6期
关键词:结构优化政府职能财政支出

【摘 要】 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的三大职能,而支出结构优化的根本目的是保障政府职能的更好履行。本文从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入手,分析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支出 政府职能 结构优化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各项职能将集中起来的经济资源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行为和过程。顾名思义,财政支出结构则是指各类具体的财政支出项目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它反映了政府在履行政府职能时的方向、范围,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关联。

一、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演变

财政支出结构与一个国家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使用的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息息相关,其状况和变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正在履行的重点职能及变化趋势。因而,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总趋势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换而变化。

(一)改革开放前财政支出结构情况

改革开放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扮演重要角色。从财政支出占比来看,国家高度重视经济职能,中央政府调动了大量资源从事生产活动,经济建设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比高。改革开放前,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平均值在60%左右,在1950年-1978年间,经济建设支出占比最高达到了71.7%。从财政支出范围来看,几乎包揽了生产、投资、消费各项社会事业,涵盖了政府、企业和家庭各类行为主体。

(二)改革开放后财政支出结构情况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仍然有浓厚的计划经济时期财政支出色彩,即经济建设支出占主要地位,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扮演重要角色,政府逐步减少参与配置,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比大大降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支出比例提高。伴随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经济体制框架的完善,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逐步调整,财政支出从一般竞争性和经营性领域逐步减少,转而突出保障农业、社会保障、环保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致力于在满足公共需求上发力,如2008年财政支出重点向“三农”和民生领域延伸,力求满足人民需要。十九大的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进入新时代,财政支出在三大攻坚战等重点领域支出比例加大,从财政部公布的2018年财政收支情况看,大力压减了一般性支出,增加了对脱贫攻坚、“三农”、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的投入。应该说,财政支出结构在符合社会公共需要的基础上各要素占比日趋合理和协调。

二、影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因素

从演变过程的分析,可看出财政支出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跟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关,受多种因素约束。

(一)政府履行职能的状况

财政支出的直接目的是满足政府履行其职能,因此,财政支出结构与政府职能及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也有直接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承担着社会公共需要和大量竞争性、经营性方面的事务,在财政支出结构上必然体现出浓厚的计划经济体质的特点;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发生转变,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资金供给范围也随之发生变化,伴随相应体制机制的完善,支出的结构也更加趋于合理和规范。若政府职能的转化滞后或者政府在行政活动中不规范,势必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而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规范化的政府职能标准是满足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灵”。因此,对我国政府来说,应该把市场能解决的事情交给市场,而政府应该把社会公共需求领域的事情做好。

(二)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

政府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直接影响到财政支出结构,政府要发展什么,控制什么、支持什么、限制什么,在财政支出的占比中可以清晰看到。如1998年以来国家针对内需不足、经济不振的状况,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支出比重高,1998、1999两年的国债投资就达2100亿元。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每年财政对科技、教育投入的增幅也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根据2018年的财政收支数据,财政支出聚焦“三大攻坚战”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等反面的占比大幅提升。

(三)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是财政的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财政收入及供给水平。我国虽然是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据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虽然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备,但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的限制,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占比较低,社会保障的程度和范围仍然有限。因此,财政支出结构状况也打上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印记。

(四)预算管理体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预算管理体制也逐渐完善。政府预算科目能更为清晰地反映政府的收支活动,反映出政府履职的范围和方向,其经济分类的规范化有利于财政支出结构的完善和优化,提高政府财政的透明度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

(五)財政监督力度

财政监督是国家经济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财政监督机制的有效发挥对加强财政管理和维护财经纪律具有现实意义,受监督方式单一、监督门槛专业化、内部监督较为薄弱等因素的影响,财政资金在使用和预算的执行存在漏洞,甚至造成腐败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进程。

三、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路径思考

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劣是经济发展方向的先导,是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是实现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优化经济建设支出结构。财政支出仍要支持经济建设,在确保经济建设支出总量的同时,注意经济建设支出范围的使用,避免政府投资过分干预市场经济发展。重点支持民生行业和支柱产业,从而保证投资结构的合理性。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评估,保障投资效益的高效性,避免盲目投资。

(二)优化社会文教支出。保障公共需要的原则是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重要原则之一,财政活动中必须把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放在首要位置。而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基础科学研究属于公共产品范畴。虽然每年这方面投入在不断加大,但是要在高质量发展上发力,重点调整和优化内部比例关系,加大对相应公共基础的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三)压缩行政费用, 提高管理效率。要进一步精简政府机构,严格控编,提高行政支出效率,明确机关运行经费支出、资产配置和服务保障标准,取消低效无效支出。继续压缩“三公”经费预算,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在保障有效履职的同时提高效率。

(四)完善支出管理制度。为适应规范、科学的支出管理方式,进行支出管理制度的创新。一方面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程序,强化财政约束,提高财政资源配置。另一方面,根据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加强政府预算科目的改革,不仅要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所有收支活动,而且要强化收支分类的经济分析功能,加强前瞻性,提高财政透明度和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水平。

(五)强化财政监督。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提高财政监督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强调财经纪律、加强政务公开,从创新工作机制入手,构建预算编制同步监督、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决算审查评价相结合的全过程财政监督机制,从而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让财政行动在阳光下运行。

【参考文献】

[1] 王宏道. 关于我国公共支出结构优化的思考[J]. 财政研究, 2006(6):17-19.

[2] 张裕民. 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思考[J]. 辽宁经济, 2010(5):44-45.

[3] 孙晓峰, 马秀丽. 关于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几点思考[J]. 财金贸易, 2000(12):31-33.

[4] 郭爱云. 中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03.

作者简介:宋婧,(1988—),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单位:中共忠县县委党校,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结构优化政府职能财政支出
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探析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政府职能转变的积极尝试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实践工程咨询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