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探讨

2020-09-02李志刚

大经贸 2020年6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摘 要】 我国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会计也随之变化和发展,与此对应的会计目标也在不断地被研究和明确。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梳理了学术界对会计目标的两种主要观点,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我国会计目标以受托责任为主、我国会计目标以  托责任为辅决策有用为主、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观”,结合以上所有观点提出新时代下我国会计目标当前正处于从受托责任向决策有用过渡阶段,未来将朝着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观”发展。

【关键词】 会计目标 受托责任观 决策有用观 经济发展 权益保护观

1会计目标的涵义

财务工作者首先要树立的目标就是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构成会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工作中是指导财务工作者工作方向的指针,是制定会计相关政策的导向。会计目标的含义是在财务工作中,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想要财务活动完成什么样的工作,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完成什么样的目标,一句话总结就是会计为谁提供什么样的信息。目前国际上和学术界对会计目标的观点主要有两类: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1]。

2会计目标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

2.1受托责任观。首先是受托责任观的含义,它主要是从现代企业的公司制和产权理论的视角出发,涵义大致包括两方面:一是资源的所有者将资源,也就是企业委托给受托方进行管理,受托方对所交付的资源承担管理责任;二是受托管理的一方要将自己管理资源的过程和结果如实完整地与资源委托方汇报和沟通,这是受托方的义务。在履行受托责任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会计目标在于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强调对委托方的忠实性; (2)受托责任实际上是一种产权责任,产权责任要求受托者必须要如实完整的汇报自己的履约过程和结果,并且保证结果的真实可靠,不偏不倚并可以验证,以维护产权主体的权益,因此更加强调可靠性;(3)在计量属性和計量模式的选择上,主张采用历史成本;(4)为了客观、有效地反映受托责任,会计信息应尽可能精确。

受托责任观的局限:(1)它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局限于委托人,单纯地将受托人与委托人的契约关系作为公司发展的最核心关系,忽略了委托人以外者的利益与要求;不能真正反映会计最终为谁服务;(2)受托责任观不能合理解释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企业的财务会计目标;(3)受托责任观也不能合理解释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的企业的会计目标。

2.2决策有用观。决策有用观是在资本市场日渐成熟的环境下形成的。随着资本市场日渐成熟,证券市场发挥的作用日渐凸显,股东等投资人对企业经营的利益诉求也日渐提升,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也不得不考虑这部分人对会计信息的要求,随之就产生了决策有用观,即会计信息的产生与报告必须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2]。

决策有用观的局限:(1)决策有用的涵义过于抽象,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众多,企业提供的信息可能受企业主观判断而决定会计信息最主要受益于哪一类人,从而在形式上掩盖了事实上各种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2)现代审计产生于受托责任,也服务于受托责任,审计对决策有用可能达不到目的。

3我国会计环境

3.1经济环境。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要以公有制作为经济体制的主要部分,同时多种所有制经济协同发展。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改革开放以后大大提高,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力量在逐渐壮大,但国有企业.央企仍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国家的行政机关在有企业的市场化进程中,不同程度地直接参与了国民经济的调控和发展。客观上讲国家政府机关部门仍是会计信息的最大的使用者。

我国的证券市场相对于西方国家起步较晚,市场还不成熟;股权大多集中在国家手里,国有股不能流通,职业的投资者比例较少,并且专亚知识较匮乏、综合素质较低。目前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国家政府机关部门。

3.2法律环境。我国属于成文法系,总体来说会计的相关法律模式属于 “立法会计”,在我国财政部制定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强制性,但要制定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还是有很大的难度。

综合过去学者的研究,我认为,基于我国现实的会计环境来看。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应该要满足以下几点: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国家对企业实行多种方面的监督管理,制定政策;我国企业是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但同时证券市场还没有发展健全,尚需完善。国家和企业法人手中集中了主要股权。证券资产占CDP的比重校小,职业投资人主要以大众散户为主,这些人员的普通教育素质普遍较低;企业的外部融资主要从银行获得,银行资产占GDP的比重较大。

因此,我国的实际情况是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都不成熟,仍在努力的建设和完善中,所以当前的会计目标制定主要定位在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报责任履行职责上[3]。

4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其他观点

在利益相关者的视角下,要将会计目标定位为:首先要确保各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相关利益的实现,也就是 “权益保护观”。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权益并不是否定了股东以及其他债权人的权益和要求,在实现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时,需要对各方面进行综合把控,实现动态上的平衡。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以会计目标为基础,利益相关者契约论下的“权益保护观”能够实现相关者利益的动态平衡,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从而是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5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会计目标的定位,国际上主要形成了以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两种观点,我国部分学者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前提下提出了权益保护观。笔者认为,一国会计的发展与一国的传统文化以及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是分不开的,所以在研究我国会计目标定位时,必须结合我国的整体国情进行考虑。

【参考文献】

[1] 李勇.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思考: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J].财会学习,2018(1):104-106.

[2] 张凯峰.会计目标定位——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J].时代金融,2015(2):176-181.

[3] 闫文婷.从企业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对会计目标的再思考[J].会计审计.财经预览,2015(6):141.

作者简介:李志刚(1980-)男,汉族,甘肃酒泉,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财务与会计。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