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高水平运动队文化策略研究

2020-09-01孔义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化教育科技创新

孔义平

摘 要:多元优质的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运动员文化水平,文化水平较高运动员的领会能力和智力水平也会较高,他们能较快理解教练员训练意图,较准确把握体育运动规律,运动训练的自觉意识较强.尤其在集体项目中,文化水平高的运动员更擅长与队友进行配合,发挥出更好的竞技水平.此外,具备良好文化素质的高水平运动员退役之后,会在从事的岗位上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运动员期间积累的丰富文化知识,为进入社会奠定深厚基础,有助于尽快地转换角色,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途径,为社会创造更高价值[1].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对我省高水平运动队文化教育进行深入探究,推出一系列文化教育策略,为促进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科技创新;高水平运动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0)07-0093-03

1 研究目的

体育总局、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3号)中指出:运动员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群体,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切实做好运动员保障工作,对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中明确:完善运动员文化教育与保障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2019)指明了未来体育人才的培养方向,就是要着力培养更多高水平高层次的复合型体育人才.体育工作必须与现代科技、人文社科进行自觉的深度交叉融合.由此,进一步确立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2].但安徽省高水平运动队的文化教育无系统规划,文化学习缺乏连续性;教材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完备;未建立相关评估机制和量化指标;未配备稳定专业随队教师,学训矛盾得不到解决.笔者通过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旨在提高运动员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生活技能等,试图转变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现状,为运动员的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方法

(1)专家访谈法,对安徽省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者和行业专家进行走访咨询,比对调查结果.

(2)文献资料法,查阅近几年关于高水平运动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学术资料,涉及学术期刊、硕博士论文、学习强国平台等,借鉴其研究成果为笔者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问卷调查法,向安徽省部分高水平运动员发放问卷400份,其中考入大学的运动员150份,在训运动员200份,已工作的运动员50份.回收问卷378份,问卷回收率94.5%;有效问卷368份,有效率92%.(见表1,2,3)

(4)统计分析法,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访谈、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数理分析并得出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文化教育策略的前瞻性和持续性对运动员的竞赛和生涯影响深远,笔者跟据《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结合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制订出相关研究策略.即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拓寬运动员学习渠道;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筑牢文化自信;构建科学完善的文化教育体系;创设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运动员文化学习效果等.

3.1 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拓展运动员学习渠道

熟练掌握大数据平台、优质资源库,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软件,合理利用智慧课堂对运动员实施文化教育;运用SPOC平台和微信、QQ群,辅以MOOC,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网络互动交流,作为文化教育的有效补充[3];探索高水平运动队的智慧管理手段,实现文化管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建立优秀运动员成绩网络分析库,便于对运动员文化成绩进行查找、分析、比对,从中归纳出文化教育经验,为体育运动的理论研究提供详实的依据,并用于指导运动员的实战训练.

3.2 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筑牢文化自信

通过开设思政、语文、心理健康教育及相关术科,多角度拓宽运动员知识视野,丰富运动员生活经验,帮助运动员掌握一定生活技能.尤其要在文化教育中注入人文教育,提高运动员的思想境界,增强运动员的意志品质,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素质,锤炼运动员的协作精神.将爱国精神融入教学之中,是人文教育的核心所在.(1)笔者教授语文课程时,不仅注重字词句的解析和写作方面的操练,而且努力挖掘其中的爱国元素,对运动员进行生动、持久地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精神牢牢扎根于运动员心中.(2)因运动员语文知识储备较少,表达能力较弱.经过精心的指导和反复的练习,运动员口语组织的条理性,书面表达的准确性都有明显提高.为冲击世界和全国比赛金牌,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大,任务重,往往会滋生负面情绪,通过爱国情怀的感召和乐观向上的心理疏导,运动员战性困难的决心得到加强.(3)定期举办经典诵读的比赛活动,分组参赛,团结协作,锻炼运动员自我展示的胆量和情感表达的技能.通过诠释经典背后的历史文化,剖析作者的人文情怀,从一个侧面拓展了运动员的人生阅历,丰富了运动员的文化内涵[4].对高水平运动员实施多角度立体化的人文素质培养,能够不断夯实运动员的文化自信.

问卷显示,(1)超过90%的运动员认为人文教育对产生了正面影响,表明人文教育是运动员文化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与问卷中半数以上的运动员交流得出,人文教育实施过程中需做到因人而异,常授常新.(3)有10%左右的运动员对人文教育的价值认识模糊,亟待进一步强化.

3.3 构建科学完善的文化教育体系

充分研究运动队的现状、发展和未来,结合运动员的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1)选编与时俱进又切合运动员实际的授课教材,突出其趣味性、针对性和时代性.(2)为从根本上解决高水平运动员的教训矛盾,建议配备随队的专业文化教师,弥补运动员文化教育时间和地点上的局限[5].(3)改进课程设置,提高运动员思想境界和知识水平,培养运动良好情绪和心态,锻炼运动员生存技能.(4)与品牌高校共建,输送优秀体育人才,为运动员提供更高的学习平台.(5)制订更高层次的人才引进与激励政策,建立健全文化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新型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6)继续贯彻科教兴体思想,完善科研设施,培养科研人才,提升高水平运动队理论研究水平.(7)加强法制化建设,构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和保障体系[6],努力开辟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和谐稳定的成功道路.

3.4 创设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运动员文化学习效果

采用个性化和差别化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 提高运动员的学习效能[7].既执行“规定动作”,深耕教材,全面学习.又设计“自选动作”,(1)为运动员量身定做小课堂.拟订每日或每课一讲,使用10分钟左右时间,涉猎大国工匠,文化名家,其共同点是他们身上都有执着的信念、不懈的追求、蓬勃向上和永不气馁的精神.把“讲文化”和“讲体育”结合起来,把“讲故事”和“讲道理”结合起来,让运动员在积淀中领悟,在领悟中感动,在感动中不断激发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2)使用生动多趣的交流方式.比如课后小启发,制作随身小卡片、定期小朗读、讲述小故事、定期小“旅游”等,打造“不一样的课堂”.使运动训练不间断,文化教育不缺失.(3)在训练或比赛的间隙中穿插各种生动活泼的互动和交流,凸显文化教育的休闲性和愉悦性.经过多年的文化打磨,运动员的自学能力明显增强,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兴趣和知识积累有大幅提升.通过问卷比对,运动员的文化实际能力均有很大改善.

问卷显示,85%以上的运动员认为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多种思维能力,但“明显提高”比例小于“提高”,说明文化教育对运动员的影响需要一定的时间;“無提高”占比较多,说明文化教育实践过程的复杂性.针对运动员自身的特点,需采用差别化、个性化的教育;在进行文化教育时,不能拘于知识的机械传授,而要从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教法的多变以及创新的理念等方面寻求突破,探索提高运动员多种能力的方式和途径.

问卷显示,90%以上的运动员认可了文化水平高在为人处事、就业前景等方面存在较大优势,而“没有优势”占比较低,说明文化水平对运动员今后的生活道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力证明了文化教育的不可或缺性,但“无优势”比例的存在,也反映出极少数运动员未能意识到文化教育的重大意义.笔者会与运动员深入交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激发他们学习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极大热情.

4 结论

“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8].通过对高水平运动队文化教育策略的研究,力争在高水平运动队形成学习文化的热潮.以制度规范文化教育,以知识引领文化教育,以激励促进文化教育,以科技助力文化教育,以就业推动文化教育,以使命鞭策文化教育,使文化教育成为高水平运动员有益的精神食粮,从而推动我国体育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

参考文献:

〔1〕李晨峰.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2〕陈晓峰.努力构建新时代体育人才治理体系——《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解读[N].中国体育报,2019-09-16.

〔3〕顾秀萍,刘斌.网络技术应用于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之初探——以南京体育学院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01):108-109+131.

〔4〕王立国,曹国林.我国竞技运动员文化素养培养探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33(05):13-16.

〔5〕陈立.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5.

〔6〕浦义俊,戴福祥.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和学籍管理模式重构的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6,29(06):92-95.

〔7〕刘喜山.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新模式思考——以湖北省普通高校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s2):165-166.

〔8〕孙葆丽,沈鹤军,王月.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初步探索阶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 61(07):1-8.

猜你喜欢

文化教育科技创新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跨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对策探析
如何通过韩国文化教育开展韩语教育工作
数学知识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要素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