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生态文学

2020-09-01胡可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3期
关键词:人与自然生态文明生态

摘  要: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文明的建设必须提上日程,生态文学也作为研究生态问题、传播生态思想、建设生态文明等承担着多种需求和作用下诞生的文学,了解、研究生态文学也成为了当代文学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从生态文学的特点、发展历程、作用和不足四个部分浅析生态文学,以求能对我国的生态文学有初步且明了的认识。

关键词:生态;生态文学;人与自然;生态文明

作者简介:胡可(1994-),女,汉族,云南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3-0-01

文学作为一门以语言文字为工具、能具体生动地反映现实的艺术,从古至今都有以大自然、生死和爱情作为文学艺术永恒的三大主题的说法,因此,当文学界开始关注生态问题时,就形成了生态文学。简单来说,生态文学就是以文学的方式,用科学的观念来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

一、生态文学的特点

生态文学旨在用独特的文学魅力融合人类自觉的生态观念来唤起人们对自然的保护和喜爱,一直试图用文本内的文字保护文本外的生态自然,生态文本往往承担着唤醒人类生态意识的责任,号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构建一个顺应自然规律的和谐地球。生态文学的另一大特征是体现出了人对于生态所具有的责任,生态文学在不停探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过程中认为人类有责任保护自然,将其作为文学的主题和主体进行作品创作。

除此之外,在现代化的作用下,生态文学既然作为是一种展现自然与人相互关系的文学,它还有“文学即人学”的功能,不但要表达人,还要引领人。首先,它是通过较为生动形象具体的情境设置来让读者有感同身受的体验从而达到启发读者的作用。其次,它作为有自然辩证法等科学、先進观念的指导,是通过科学且先进的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自觉的自我判断而不是强行对读者灌输某一种或是某几种观念。最后,除了有理性的观念支持之外,它还有情感上的作用。通过“共情”“移情”等写作方式,在情感上打动读者。

二、生态文学的发展历程

虽然在文学界的研究和生态文学的普遍认知上来看,我国的生态文学是在徐迟先生翻译的《瓦尔登湖》这本著作下确立诞生的,但追根溯源,在我国古代其实就有着很多文人开始关注生态自然问题并且落实到自己的创作中了,如在传统文化中,几乎是儒道各家学说有提出的“天人合一”[1]的观念,也是庄子一生追求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2]之后董仲舒将之引申提出自己的观点“天人感应”,接下来的陈朱理学又提出“天理之说”;老子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也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哪种思想都认为“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除此之外,后来的山水田园派诗人陶渊明、王维或是李白、苏轼等这些我国耳熟能详的诗人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的有着生态思想的体现,“天人合一”始终是这些诗人们一直追求的生活理想,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诗学建构、创作内容和他们的生活态度。之后的鲁迅先生的创作也被看作有生态文学创作的迹象,从《边城》中也能看出沈从文是一位具有较为先进生态观念和倡导保护生态自然的作家。这些思想的提出、作品的存在也恰好证明了在我国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历史源远流长。正如夏光武先生所言:“早在生态文学形成之前,生态思想就已经隐藏在各种神话、传说、宗教教义等原始思维的背后。”[4]

我国的生态文学发展至今,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等文体对都生态问题有所触及展示,内容、表现形式和描写手法都有多种多样的体现,生态文学创作炙手可热,优秀作品大量涌现。如贾平凹的《怀念狼》、姜戎的《狼图腾》等都是我国当代生态小说中较为有特色且思想上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在未来,优秀的作品也必将络绎不绝,奔涌而来。

三、生态文学的作用与局限

首先,生态文学的传播及意识重塑的作用能有效地让公民在阅读中提升自我认知和环保意识。再者,文学传播是传播力度更广、更能被人民大众接触和接受的一种方式和途径。生态文学的存在也许不能在根本上使得生态问题消失,但是生态文学的存在却可以改变人们现有的想法和观念。

我们不可否认生态文学给我们现代文明带来的作用,但就目前看我国的生态文学创作中仍然有许多不足,在生态文学的研究中也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是选材上较为固定,主要以陆地或是动植物为主。其次,是作品中较少关注人类反思由于人类自我意识所造成的生态危机。除此之外,模式化的写作方式及写作内容也是我国现存的生态文学写作中的突出问题。

四、结语

“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中说“探知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诗人的领域。”这体现着文人们的社会作用,生态文学用着感性的文字传达着理性的生态观念,它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前进,根源在于生态文学的关注点始终立足于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存自然环境。在未来,生态文学仍将步履不停,继续前进。

注释:

[1]张载.《张子正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2.

[2]庄周.《庄子》.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09.

[3]老子.《老子》.中华书局.2016—07.

[4]夏光武.《美国生态文学》.学林出版社,2009年,第1页.

参考文献:

[1]王诺. 欧美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研究概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夏光武.美国生态文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3]汪树东.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文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刘青汉.生态文学[M].人民出版社,2012.

[5]周生贤.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人与自然生态文明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