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020-08-31陈小辉

读与写·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三语文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陈小辉

摘要: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到的东西,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尤其是人文素养的养成,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合理提升学生的境界,充分激发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内心精神,所以语文教师就需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充分挖掘,创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使语文课堂中充满人文精神,从而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在现代功利社会中能够从容应对,使学生的思想逐渐强大,不断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为学生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关键词: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3-0110-01

1.提高教师自身感染力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这个职业最真实的概括。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遵循职业道德,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还需要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进行引导。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是从模仿开始,逐渐走向自我创新的一个过程。他们的模仿对象,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用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当中。再通过自己的创新,将知识进行升华,用知识去改变社会。通过模仿教师的行为,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再将其应用在社会发展当中,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为此,教师要从自身入手,不断地提高自我素养和知识能力,以此来影响学生,对他们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和更深层次的传递。

2.开展课堂互动,营造充溢情感意境的人文氛围

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生动活泼的。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有助于营造和谐轻松的人文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索,进行人文素质的提升。首先,可以对高三语文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课本内容,将一些经典的影片和视频短片在课堂上进行呈现,并引导学生就影片内容与课文相结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感悟,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在课余时间,可以组织主题讲座或者辩论赛,使学生就某些文学作品进行讨论,既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阅历,使其人文精神得到升华。

3.注重培养学生逐渐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养成

汉语中的思想文化是语文中人文性的起源,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人文性的体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汉语汉字中蕴含的民族思想和文化充分了解和认识,使学生能够通过汉语汉字了解作者的独特感受,体会到汉语汉字中凝聚的民族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心真实情感,使学生逐渐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逐渐具备健康的社会情感,从而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理智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使他们逐渐成为灵活的生命体,使语文教学过程中真正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逐渐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具有健康向上的人生梦想。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语文价值充分融入,使学生逐渐受到文化知识的熏陶。语文学科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同时还是人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语文学习的作用,了解人类文化发展与语文学习间的联系,就需要在语文课堂中结合课程內容进行文化发展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到文化发展与课程内容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逐渐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掌握语文学习的技巧,使学生在日常的语文阅读和交流中可以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构建课外阅读体系,丰富和完善人文精神素材

高三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还需要重视课外阅读的力量。通过构建和完善课外阅读体系,来提升学生的能力。高三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是经过教育专家和学者层层筛选出来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其人文精神的提升也有显著的效果。但是仅仅依靠课堂上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课本内容进行延伸,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探索。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四大名著以及《浪潮之巅》等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使他们不断地扩展自己的阅读视野。课外阅读以后,可以组织阅读交流会,就阅读后的感悟及心得进行分享。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阅读理解的能力,还可以就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进行提升。高三语文课外阅读体系的建立,可以从整体上提高高三学生的人文素质。

5.利用语文的人文性评价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实现情况,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从而使教师有效进行教学方法的反思。教学评价的方式具有多样性,而每一名学生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语文教师就要注重学生间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对高三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进行重点关注,从而有效满足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人文性评价首先就需要教师注重自身的评价态度,规定评价态度的人文性,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合理应用评价用词。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要多给予学生肯定,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回答课堂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注重欣赏学生,教师要利用委婉的方式提醒学生,使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更加容易接受和改正。

6.总结

作为基础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高中语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学功底,提高思辨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基于此,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上文中分析了人文精神教育在高三语文教育中培养的策略,仅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杨飞.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探讨[J].速读(中旬),2014,(11):73-74.

[2] 李田田,孙涛.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7,(78):49.

[3] 蒋妮.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8,(40):38.

[4] 向红.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8,000(003):P.109-109.

[5] 李淑萍.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思路探讨[J].时代教育,2015,(20):156-156.

猜你喜欢

高三语文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浅析高三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如何高效讲评高三语文试卷
高三语文复习课听课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