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好书为伴,是童年享有的权利

2020-08-28

教育家 2020年31期
关键词:教育家童书书目

Q 《教育家》: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不喜欢读学校要求的必读书目就是不喜欢阅读。优质童书的标准如何界定?家长应该为儿童阅读营造何种氛围?

徐功明 《教育家》杂志社执行社长

A 徐功明:有些书目孩子们并不喜欢,如果强迫他们读,他们的阅读兴趣会大打折扣,让他们与热爱阅读这件事渐渐疏离。当前,出版社以“教育部推荐”“新课标指定”等名义营销图书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方面,为童书“穿衣戴帽”,制造所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看似避免了家长面对茫茫书海无从参照的窘境,却让一些家长走向了“推荐书必读”的极端;另一方面,受浮躁风气的影响,童书创作者难以静下心来精雕细琢,致使高高在上的成人思维掺杂其中,无法满足孩子们的情感。

什么样的书才能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呢?一部好书应该关注孩子的年龄结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等,像一位一起成长的好友,能真正和孩子们站在一起。这就需要家长更多地为孩子们营造自由阅读空间,让孩子们收获阅读新体验,而不是以“爱”之名为伴读“清障”,甚至将书籍硬塞给孩子。

Q 《教育家》:在为儿童创设阅读空间的过程中,媒体应该发挥怎样的正能量?

A 徐功明:由于部分出版社过度逐利和一些无良媒体炒作,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毒童书”,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不恰当内容,侵蚀孩子纯洁的心灵,值得我们警醒。是时候为孩子们争取自由阅读的权利了。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出版社、媒体,整个社会有责任为孩子能够获得优质阅读资源而付出努力。为了让孩子读好书,《教育家》杂志与北京师范大学少儿阅读与童书评价研究中心以“幸有好书为伴,遇见诗意童年”为宗旨,组织了“百部童书助成长”公益活动,联合有责任担当的出版单位及各地教育部门开展“赠书、读书、评书、用书”活动,丰盈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在活动中,我们特意设置了儿童评委,其正是来自“光明小书童”群体,为的就是尊重儿童选择的权利、吸引儿童主动参与、展示儿童读书成果,把阅读自主权交给儿童。当然,儿童阅读离不开成人的陪伴。在让孩子主动去拿书、选书的同时,成人要有平常心,适度融入参与,保护孩子的阅读天性,让孩子从阅读中获得面对生活的勇气,怀有美好的希望。

Q 《教育家》:本次活动的赠书环节偏向留守儿童。从有书可读到真正把书读起来,需要从哪些方面发力来帮助留守儿童改善阅读情况?

A 徐功明:图书资源匮乏只是留守儿童阅读问题的浅层表现。在一些地方,留守儿童的阅读条件有了改善,然而,捐赠书目是否品质优良、是否满足相应年龄儿童的阅读需求,是值得深究的。获捐书目没人读的现象并不少见。由于父母的缺位,陪伴他们成长的往往是祖辈,但年迈的祖辈精力有限,很难关照到孩子的阅读,家庭中没有亲子共读的条件和氛围。在学校中,教师承担了留守儿童阅读的更多责任,一方面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延续,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如果要开展细致的阅读活动,就要挤占教师的个人时间。

在童年时期有书读、有好书读,是孩子的一种基本的权利。关注留守儿童的阅读缺失,需要家、校、社合力,从儿童的需要出发。父母要提高对孩子阅读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远程连线的方式与孩子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使阅读成为解锁童心的金钥匙。学校要给教师提供充分的支持,除了专业能力方面的支持,还有时间、工作评价等方面的支持。同时,要给孩子自己管理图书馆的机会,让他们成为学校图书馆的主人;组织孩子与捐书者写信互动,内容可以围绕书籍,也可以延展到书之外,让捐赠活动不止步于捐赠行为。社会公益组织和机构要逐步走上儿童阅读支持的专业化道路,通过前期设计与后续回访了解留守儿童的现实需求,有能力者可以组织阅读活动等配套项目,持续带领孩子们感受阅读的力量。

我们要努力为留守儿童带来有温度的阅读体验,他们缺少的并不只是书,还有情感联结的纽带。在引领儿童阅读的时候,要听懂他们的心声,让孩子在阅读中解答内心的困惑、看到广阔的世界、摸索未来的方向,让孩子渴望情感的心灵真正为有感情的阅读所润泽、滋养。

猜你喜欢

教育家童书书目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新东方童书
童书2020:新内容,新渠道
著名数学教育家熊斌荣获Erdos奖
当代著名教育家冯恩洪获聘光明教育家书院副院长
教育家
郭泰:行走在大地上的教育家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