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茄子嫁接砧木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模式

2020-08-27周仙清包崇来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土传黄萎病嫁接苗

周仙清,包崇来

(1.龙泉市新艺家庭农场,浙江 丽水 323700;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蔬菜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3.浙江农艺师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1)

龙泉市地处浙西南浙闽边境,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貌以山区为主。龙泉市高山蔬菜历史悠久,特别是近年来茄子产业发展迅速,2020年栽培面积约1 300 hm2[1]。中高海拔山地茄子的667 m2产量在3 000~4 000 kg,低海拔地区茄子667 m2产量在4 000~5 000 kg,667 m2产值达1.0万~1.5万元[1]。

黄萎病、枯萎病、青枯病等土传病害严重影响到茄子生产。其中,黄萎病是影响茄子生产的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在龙泉市重病区发病田块的发病率达50%以上,造成减产20%~40%,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2]。此外,枯萎病近年也有爆发趋势。土传病害已成为影响龙泉市茄子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之一。施用药剂防治、实行水旱轮作对防治土传病害效果均不佳,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土传病害最经济、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在生产中选用抗性品种作砧木进行嫁接,可避免或减少土传病害的侵害,可增强植株生长势,提高产量。日本、荷兰和韩国等率先利用野生茄子种质改良品种作为砧木进行嫁接,取得良好抗病增产效果[3]。目前在生产中多以托鲁巴姆为砧木,但托鲁巴姆等野生茄子种子存在价格较贵、发芽率低、出苗慢、幼苗期长等问题[4]。为此开展了龙泉市高山茄子嫁接砧木品种筛选试验,比较不同种植方式的效果,旨在为浙江省高山茄子砧木选用及配套种植模式选择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茄子嫁接砧木为6个,分别是春秋、寿光、寿禾、京丰、康成1、J193,均为市售品种。接穗品种引茄1号来自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1.2 砧木试验设计

试验在龙泉市剑池街道和砻村开展。以不同品种砧木为处理,以不嫁接的引茄1号播种直生苗为对照,重复3次,随机区组设计,每小区60株。2019年6月3日嫁接苗长到5片真叶左右时移栽,调查其成活率、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等,至2019年10月15日结束。

1.3 种植模式试验设计

种植模式按照高畦不盖地膜、高畦盖地膜、普通畦盖地膜种植3种方式,分为直生苗和嫁接苗。调查时期从移栽成活后(2019年6月23日)开始,至2019年10月15日结束。

1.4 田间管理

667 m2施生石灰250 kg,商品有机肥1 t,按照“龙泉茄”高效栽培技术[5]栽培管理,中后期进行适度修枝复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砧木嫁接苗种植成活率

由表1可知,不同砧木品种嫁接成活率差别较大。其中,寿光成活率最高,达91.1%;京丰和康成1次之,寿禾成活率最低,仅为55.6%。植株死亡原因是受到土传病害黄萎病和枯萎病的危害。结果表明,寿光、京丰、康成1和J193的抗黄萎病、枯萎病能力较强,显著高于春秋、寿禾和直生苗。

表1 不同砧木对嫁接苗成活率的影响

2.2 不同砧木嫁接茄子综合评价

由表2可知,不同砧木嫁接后茄果形状没有差别,均为长棒形。寿光和康成1作为砧木嫁接苗的综合性状最好,植株长势和根系状况均好于其他砧木。先清的茄果光泽度最好,寿光和康成1次之,其他品种一般。在产量上,以寿光作砧木最高,667 m2产达2 850 kg,显著高于以春秋、寿禾、J193和直生苗。在经济效益方面,寿光嫁接最好,每667 m2地收益5 700元;寿禾嫁接苗最低,仅为3 100元。

表2 砧木嫁接茄子综合性状评价

2.3 不同栽培方式下嫁接苗成活情况

由表3可知,在不同栽培方式下,嫁接苗的成活率要高于直生苗,嫁接苗成活率介于84%~94%,直生苗成活率≤70%,植株死亡原因为感染黄萎病和枯萎病。在嫁接苗中,以高畦盖地膜栽培方式的植株成活率最高,达到94%;其次为高畦不盖地膜,其成活率为88%;普通畦盖地膜的成活率为84%。在直生苗中,高畦不盖地膜和高畦盖地膜成活率均为68%,普通畦盖地膜略高,为70%。由此说明,以嫁接苗高畦盖地膜栽培模式的成活率最高。

表3 不同栽培方式对嫁接苗成活率的影响

2.4 不同栽培方式综合性状评价

由表4可知,不同栽培方式下,嫁接苗和直生苗的茄果形状均为长棒形。高畦盖地膜栽培方式嫁接苗和直生苗的植株长势和根系状况均最强,茄果光泽度最好。高畦盖地膜下植株综合表现中等,而高畦不盖地膜表现最差,其嫁接苗植株长势和根系状况早期长势较弱。从产量和产值来看,嫁接苗要高于直生苗。其中,嫁接苗中普通畦盖地膜的产值最高,达5 850元;高畦盖地膜产值只有5 600元,高畦不盖地膜产值最低,只有5 150元,且高畦盖地膜比高畦不盖地膜、普通盖地膜早期产量高,普通盖地膜比高畦不盖地膜早期产量高,中后期相差无几。

表4 不同栽培方式嫁接茄子综合性状评价

3 小结与讨论

紫红长茄是浙江主要蔬菜作物之一,深受广大市民喜爱。随着茄果类作物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复种指数的不断提高,连作导致土传病害为害加重,给生产上带来很大损失。黄萎病是茄子大面积减产减收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开展的抗病育种、栽培调控和植保等措施对茄子黄萎病防治效果不佳[6]。研究表明,通过嫁接可有效防治黄萎病等土传病害,不仅可以减少农药用量,减少对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提高种苗质量、茄果品质及产量[7-8]。

本研究结果表明,直生苗抗黄萎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能力弱,砧木寿光、京丰及康成1抗黄萎病、枯萎病能力较强,寿光和康成1综合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都表现最好。因此,寿光和康成1可作为龙泉地区引茄1号嫁接砧木进行示范推广。在栽培模式中,高畦盖地膜成活率最高,且高畦盖地膜比其他栽培模式的总产量和产值均高,可进行示范推广。

猜你喜欢

土传黄萎病嫁接苗
棉花GhIQM1基因克隆及抗黄萎病功能分析
南瓜砧木嫁接对黄瓜幼苗生长及镉积累特性的影响
全球首个作物黄萎病菌资源和基因组数据库正式上线
嫁接苗回栽装置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98%棉隆颗粒剂土壤处理对甘肃陇南低海拔川道区小麦田有害生物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温室条件下中棉所96B 对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的抗性评价
不同类型接穗银杏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同种负密度制约效应与园林树木土传病害的有效防控
分析作物土传病害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棉花抗黄萎病的分子遗传结构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