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沼虾-渔稻共生的综合种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2020-08-27杭勇冯晓宇戴杨鑫王力唐金玉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沼虾稻虾种养

杭勇,冯晓宇,戴杨鑫*,王力,唐金玉

(1.杭州仁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07; 2.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4; 3.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杭州 310001; 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江苏 宿迁 223800; 5.浙江农艺师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1)

从如何回答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提出的“Who will feed China?”的疑问,到为国人提供优质蛋白源,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已从“可有可无”的副业长成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不仅解决了老百姓吃鱼难的问题,更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餐桌,提供了可靠优质的蛋白来源。当前,我国的渔业供给总量充足,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为此国家相关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要“正确处理渔业发展‘量的增长’与‘质的提高’的关系,将发展重心由注重数量增长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围绕“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总目标,我国渔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近年来,渔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深入推进,渔业绿色协调发展呈现出新的活力。目前,主推的水产健康养殖模式有循环水养殖、大水面养殖和综合种养等生态模式。稻鱼综合种养是浙江省的传统农业模式,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据《青田县志》所载“田鱼有红、黑、驳数色,于稻田及圩池养之”,说明600多年前的明洪武年间浙江地区就已出现稻田养鱼。2005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将青田稻鱼共生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渔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稻鱼共生这种传统的农业模式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本文以杭州仁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与渔稻综合种养为例,介绍稻虾共生的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构建实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所用水稻品种为渔稻,稻种由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研究所提供;虾苗由杭州仁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为日本沼虾,苗种规格均为5 000尾·kg-1。试验池塘位于余杭区仁和街道永胜水产专业合作社,单个池塘面积为10 000~11 500 m2,池塘东西向,呈长方形,深度2.0~2.5 m,池底为潮土,坡比1∶2.5。试验池塘均有独立进排水口,进水口使用80目绢网防止敌害生物等进入,池塘底部配有直径为40 cm的微孔底增氧盘。试验中使用罗氏鼓风机曝气增氧。

1.2 综合种养管理

为了在日本沼虾养殖池塘进行稻虾共生的综合种养,对养殖池塘进行相应改造。4月份进行池塘修整、曝晒、生石灰清塘等工作。在池塘中间区域设置渔稻种植区(图1),四周留出宽度6 m以上的池塘养殖区作为日本沼虾的投饲、地笼起捕等管理区域。水稻种植区面积不宜超过池塘总水面面积的50%,水稻种植间距以50 cm×50 cm为宜,日本沼虾放养密度以90尾·m-2为宜,苗种规格5 000尾·kg-1。

图1 虾稻共生的试验塘

1.2.1 水稻种植与管理

该模式中水稻种植以点播播种为宜,5月中旬播种,不施底肥。池塘水位应随渔稻的生长而逐渐加深,加至平均水深1.2 m后,按照传统日本沼虾养殖管理技术进行管理,无需特殊操作,11月中下旬进行渔稻收割。

1.2.2 日本沼虾放养与管理

以7月中旬放养虾苗为宜,要求虾苗全长在2.0 cm以上、体质健壮、规格均匀。日投饲量为池塘虾体重的3%~5%,每次投饲量以2 h内吃完为度。每天分2次投饲,8:00—9:00投总量的30%,17:00—18:00投总量的70%。在日本沼虾脱壳、天气闷热时适当减少投饲量。每隔15~20 d全池泼洒生石灰,使用量为每1 m3水体15~20 g。9月起日本沼虾生长至一定规格,可用虾笼轮捕上市。

1.3 测量分析方法

以全长和体重作为衡量日本沼虾个体生长情况的指标,以产量、产值和售价作为其效益指标。使用电子游标卡尺(Mituoyo-IPG7,精确度0.01 mm)测量日本沼虾全长;用厨房纸巾吸干日本沼虾水分后使用ShuangQuan-MP500B电子天平(精确度0.01 g)测量日本沼虾体重。日本沼虾9月起开始捕大留小,至12月全部捕捞上市,因上市周期长,在计算价格时,先由每天的销售情况统计出总的产量、产值,再计算上市期内的售价(平均价格)。

以每667 m2水稻产量、产值作为渔稻评价的指标。每667 m2产量通过稻谷的实际收获重量和池塘总面积折算而来。在计算产值时,以渔稻的平均出米率68.00%、原生态包装米单价20.00元·kg-1估算。

使用Excel 2019进行数据整理,利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日本沼虾生长的影响

7月15日虾苗放养时,随机采样200尾虾苗进行测量,测定虾苗初始体重为(0.19±0.03)g,全长为(32.81±2.85)mm。之后分别于10月10日、11月26日用地笼抓捕后以相同测量方法对日本沼虾的生长情况进行随机抽样,可以看出,是否进行稻虾综合种养对日本沼虾个体生长具有显著影响。10月10日采样,试验组(即进行稻虾综合种养的,下同,n=208,)日本沼虾全长和体重分别为(67.34±8.37)mm和(5.01±0.62)g,显著高于对照组(即不进行稻虾综合种养的,下同,n=283)的(60.61±8.27)mm和(2.83±0.89)g。11月26日采样,试验组(n=210)日本沼虾全长和体重分别为(67.59±11.25)mm和(5.13±0.58)g,同样显著高于对照组(n=210)的(60.91±11.8)mm和(2.88±0.82)g。

相较于日本沼虾池塘单养系统,日本沼虾-渔稻的稻虾共生系统中虾的个体较大且相对均匀,“秋繁”现象不明显。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放养时间定在7月以后,较迟的放养可以因突然改变了其生存环境而控制“秋繁”;(2)渔稻的特殊分层生长的水生根结构能为日本沼虾提供适宜生存的“虾巢”环境,利用水层的立体空间,增加单位面积的栖息场所,有利于日本沼虾个体生长;(3)水稻种植后因叶片遮挡等因素,对维持水环境理化指标的稳定有正向作用,因而可以促进日本沼虾的生长;(4)水稻种植构成的农田生态系统能为养殖的日本沼虾带来额外的食物来源。

2.2 对日本沼虾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在日本沼虾全部起捕上市后,测算产量与产值。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日本沼虾的667 m2产量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由110 kg下降到102.5 kg,降幅6.82%。2种模式下,日本沼虾养殖的生产成本与管理成本基本相同。在实际的生产销售中,日本沼虾的个体规格大小、群体规格整齐度对销售价格影响较大。根据销售记录推算平均价格进行分析,试验组平均单价为100.2元·kg-1,对照组为90.2元·kg-1。综合测算下来,虽然试验组每667 m2的日本沼虾产量略有下降,但因其售价提升,总产值反而高于对照组,由对照组的9 920元提升到10 270元,增加3.53%。

稻虾共生系统中日本沼虾产量的降低可能是其对虾“秋繁”抑制作用的间接反应。“秋繁”虽然影响日本沼虾的整体规格,但也可带来一定数量的虾苗而增加一定的产量;而渔稻的种植降低了日本沼虾“秋繁”的概率,减少了因繁殖带来的额外虾产量,但其促进了虾的个体生长,使其整体销售价格明显提高,有助于促进产值提升。

2.3 对渔稻产值和效益的影响

试验组渔稻种植后,每667 m2额外产出稻谷152.10 kg,按出米率68.00%计算,可产出103.43 kg稻虾生态大米,由于其生产过程不用药、不治虫、不施稻肥,包装后的原生态米售价可达20.00元·kg-1,平均每667 m2可额外增加产值2 068.60元。

2.4 对效益的影响

如表1所示,试验组每667 m2种稻后平均利润6 998.50元,比对照组增收1 716.00元,效益增加32.48%,说明稻虾共生的综合种养模式比单一的日本沼虾养殖模式更具经济效益。

表1 虾稻共生与单养模式每667 m2效益对比

3 讨论

3.1 日本沼虾-渔稻共生系统的模式创新

与传统的稻田养殖相比,日本沼虾-渔稻共生的综合种养是一种在池塘进行水稻种植的新模式。该系统以养殖池塘作为目的生态系统,核心是水产养殖;而传统的稻田养殖是以稻田作为目的生态系统,核心是水稻种植。池塘种植适宜的渔稻面积,既能提高养殖动物的经济、生态效益,又实现了稻谷的增产;而稻田养殖需要开挖环形沟、蓄水池等(约占田面10%),实际上减少了水稻的种植面积。本研究在池塘中种植的渔稻株型高大,采用不喷农药的原生态栽培模式,减轻了水体营养富集,可为农业面源降污和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服务。

稻虾综合种养中,传统的虾稻轮作是利用单季早稻或晚稻收割后的空闲田进行养殖,主要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报道较多的为克氏原螯虾[1-2],以湖北潜江地区最具代表性。克氏原螯虾喜欢生活在水体较浅的湿地,繁殖季节喜掘穴,较适应稻田生态系统;而以日本沼虾为原材料的虾稻共作报道较少,主要是因其生长习性与水稻浅水烤田的需求间存在矛盾,需开挖10%以上的虾沟[3-4],且虾沟中需要种植一定的水草,以实现虾、稻水体的流通公用,但在浅水烤田期该模式实际沦为虾、稻2个系统。本研究用渔稻作为稻虾共生的水稻品种,该品种无需烤田,并可生长在1 m以上深水中,满足了日本沼虾对养殖水体深度的要求,生产用地也由稻田转为池塘,实现了日本沼虾和水稻种养的生态结合,增加了种稻面积。且渔稻种植无需任何载体,无需施肥,技术容易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3.2 稻虾共生系统的经济意义

与单一的种稻相比,稻虾共生模式对水稻的产量影响不大,但可以改善稻米品质,再加上日本沼虾的收入,经济收益可以有明显提高。在日本沼虾塘种植渔稻时,当渔稻种植面积在50%以下时,对日本沼虾的产量影响不大,但却能有效提升其个体规格从而达到提高日本沼虾产值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3.3 虾塘种植渔稻的生态意义

日本沼虾养殖中,需在虾塘中种植占池塘总面积20%~40%的沉水植物,如伊乐藻、轮叶黑藻、菹草等,以有效避免日本沼虾互相残食,提高池塘养殖产量[5-6]。但是,沉水植物种植管理要求高,不易度夏。在日本沼虾-渔稻共生系统中,渔稻代替了沉水植物,不但有额外的稻米效益,在管理上也较为方便,且渔稻具有夏季生长旺盛、收割后全部上岸等优势。渔稻与水草种植相似的一点是其种植面积均不宜超过一定比例。研究表明,水草的种植面积一般应控制在池塘面积的40%以内[5-6],而渔稻上的这一比例则可扩展到50%左右,但过高的渔稻种植面积对日本沼虾的生长会有抑制。这可能与日本沼虾的生理习性有关。从生态学理论的角度来说,稻虾共生系统中水稻的种植,使得水体中可作为饵料的生物比其他养殖水体多,同时水稻的隔离作用和多类生境条件有助于降低水产虾的发病,可有效减少渔药的使用[7-8]。此外,该共生系统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利于植物生长。

猜你喜欢

沼虾稻虾种养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大通湖流域稻虾种养尾水分析与治理对策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研究揭示稻虾共作时空分布特征
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罗氏沼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2019年第一季稻虾行情报告新鲜出炉,致敬奋战在一线的广大虾农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