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好绿叶,让学生探究科学之花绽放

2020-08-23张超怀

速读·下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习资源探究活动

张超怀

摘要:为了让学生小学科学课堂探究之花要能绚丽绽放,需要教师甘为绿叶,做好绿叶的本职工作,教师需要为孩子们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学的轻松有信心;为孩子们搭建适合的思维支架,助力学生启动思维,自主建构知识,让学生真正发生。

关键词:探究活动;学习资源;思维支架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提到“学生在学习科学探究、学习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教师要为学生的活动留有充足、必要的时间。匆匆而过、急于求成的活动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是无益的。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变告诉为启发,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细品这段话,不然发现,这其中提到了学生的学习是慢的学习,需要时间,学习要学生自己来,自己研究、自己思考、自己总结。但纵观当下课堂,距离学生真实走进探究的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具体表现为:

第一,学生研究的问题基本来自教师,当教师停止提问,学生的思考也就跟着停止;

第二,每项活动的展开,也都是走过场,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活动步骤,如果教师不给予学生活动参与的步骤,学生可能就成了无头苍蝇,显得不知所措;

第三,学生在进行研究和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更多时候交流的是观察的结果,至于整个过程是什么样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运用什么方法研究,这些问题往往被学生忽略。

此类现象的背后,看出学生的课堂学习属于被动学习,甚至不会学习。对此,作为孩子科学教育的启蒙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的学习需要教师给予帮助。因此,我们需要在课堂上扮演好绿叶角色——学生学习的协作者。正所谓“红花还需绿叶衬”,学生在科学课堂探究之花要能绚丽绽放,需要教师甘为绿叶,做好绿叶的本职工作,也就是能与学生之间进行活动的协调和配合,帮助学生较好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学习中思考、学习中提升。具体做法如下:

一、为孩子们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

每个学生日常生活中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经历,基于这样的经历和经验,学生在对于问题的思考上都有自己的前概念存在。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姚伟峰老师在其撰写的文章中提到“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效把握学生的认知经验,通过这些‘前概念教学的精准化,促使学生展开高效的科学学习。”作为教师,我们要分析学生的学情,有效掌握学生前概念。进行学情分析就要分析学生在接触本课学习内容之前,有什么样的学习基础,接触过哪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或活动,有什么样的学习经验可以为本课学习提供参与的机会。以《树叶变黄了》一课为例:

《树叶变黄了》一课学习为第三单元的第3课,《用大脑思考》这一单元主要关注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的方法,遵循“学会猜想——猜想要有依据——猜想不一定正确”这条主线。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参与了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同时经历了第三单元《做个小侦探》《暗箱里的秘密》两课的学习之后,对于猜想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初步掌握观察方法、学会猜想。

基于此,教师可以从学生视角这样构课,首先,通过课前《学习单》的指导使用,让学生在课前先进行枯落柳叶的收集,学生在收集中对于柳叶的颜色有了一定认识。由于课前活动,学生做到有准备的进入课堂,为聚焦“柳叶是怎么变黄的?”问题奠定了基础。紧接着,同伴协作交流,学生先独立思考,因为有了《学习单》作为依据,加上句式“我觉得柳叶变黄的过程是…,我的理由是…”的使用,学生的协作司布仑就能变得自信和顺畅,话题的卜』论也就更为聚焦,让学生学会如何有理有据的表达。通过实地观察活动组织,让学生收集黄色程度不同的柳叶,虽然不道明其中原因,但实则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验证猜想的方法,有些学生在收集过程中,就开始发现自己的猜想的是对的,有的发现自己猜想是错的。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掌握研究的方法。最后的活动,学生在排序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在整个导学过程中扮演的是真正意义上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身份,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在经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整体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发现柳叶变黄的秘密,懂得耐心倾听,学会表达,更重要的是经历了“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培养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单》这一工具资源的帮助,加上校园熟悉且合適的落叶资源的使用,学生参与活动显得得心应手,学习自然而然的产生。

二、为孩子们搭建适合的思维支架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除了教师给予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外,作为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与孩子一起协作,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点,让学生能够系统学习。要系统学习,很关键的一个点位就是要为学生搭建适合的思维支架,让学生学会系统的思考问题,有理有据的表达并解决问题。那么如何为学生们搭建适合的思维支架,其实不难,也就是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大问题或核心问题串。让学生在大问题研究或核心问题串的参与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018年在安徽黄山举行的苏教版小学科学年会上,来自厦门杏东小学的孙老师执教的苏《摆》这一课,教学中,孙老师从“观察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开始,接着学生自主聚焦问题“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条件有关系?”,后续引导学生思考“仔细观察这几个小组的汇报结果,请问你们觉得哪个小组得出结论的过程更为科学、合理。为什么?”。学生围绕着这三个递进式的问题支架展开,让学生经历“观察数据,聚焦问题——明晰活动,自主探究——组间交流,自主建构”的过程,达到如下效果:

第一,学生在自己聚焦的问题上,产生了更为浓厚的研究兴趣,大大激发了探究的欲望和乐趣。紧接着,教师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而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提出问题。

第二,让学生组内自主设计验证小组假设的方案。教师提醒学生多设计两种不同状态的摆进行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运用对比观察法。但在学生还未操作前,完全可以预见学生本轮实验中选择两种不同状态的摆,可能会将各个条件都进行调整。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不给予否认,也不给予评价,而是让学生自主研究。这样操作,旨在让学生先学会调用已有经验,在小组内协同的情况下,先展开研究,允许学生出错,但要求每位学生一定要参与到研究中;第三,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让学生意识到一来需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尽量让自己站住脚跟,二来要经得起别人的质疑。慢慢的,有的小组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错误,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突破,学生需要自我纠错的勇气和意识,同时要有归纳总结的能力。在互动交流中,学生意识到科学收集数据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对于“控制变量”操作慢慢自主建构起来。

作为教师,要始终需要思考学生该如何学习,学习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如何为学生提供帮助,唯有如此,才能当好绿叶,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经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98.

[2]姚伟峰.“前概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研究,2020(17):94-96.

猜你喜欢

学习资源探究活动
基于新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给教材“加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