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育人实效性

2020-08-23赵然

速读·下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工作模式党建实效性

摘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能够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指引,能够从精神层面给予学生影响,有利于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如何有效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提高党支部育人的实效性,成为众多高校不断探索和追寻的方向。故本文对高校党建工作模式的创新方式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以为各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各项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启迪。

关键词:党建+工作模式;高校党支部;实效性;创新

人才是一个企业的资源,更是一个国家的资源,只有保证人才的充足,企业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国家才能更好的发展和振兴,这也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的。大学生作为我们国家发展的储备力量与人才资源,自然应该受到重视,将大学生培养为党员,让其向着为国家发展和建设的方向发展,真正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才是各高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高校党支部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以及监督,且通过这一系列的行为,更好的引导和约束大学生正向的成长和发展。高校党支部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是引导大学生党员积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通过模范带头作用感染更多的学生,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想要快速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一定要从人才下手,有效培养人才,以增加入才的数量、提升人才的质量。所以,各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提升育人实效性。

一、“党建+“工作模式的概念

(一)“党建+”工作模式的含义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而“党建+”模式,就是围绕这种思想开展的党建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宗旨和理念,有效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高校党建工作中,为学生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更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目标,这就意味着,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时,要不断改革和完善自身的工作模式,更好的将党建工作落实,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机制,加强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实效性。育人,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所以高校在开展育人工作时,要多方面、全方位的进行,才能有效发挥党建工作的优势。党建工作模式,说到底就是开展党建工作的主要方式,工作过程中包含了哪些内容,其是以什么作为主要工作目标的,而本文中司论的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就是更好的对党建工作模式进行创新,以提高各高校党建工作的育人实效性,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更好的为我国社会发展储备人才。

(二)创新“党建+”工作模式的目的

在开展党建工作之前,在进行党建工作模式创新之前,我们要明确黨建工作的意义。创新“党建+”工作模式的目的具体包括以下三点:

1.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响应国家政策

近些年来,人们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十分看重,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党性教育工作更是看重,所以对此出台了不少有关高校党建工作的政策文件,其中《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就特别强调,要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且首先高校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作为最高指令,并以此落实各项政策和要求。所以,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就是响应国家政策。

2.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有助于高校进行人才培养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要难题,更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党建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教育,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给予学生精神层面的信仰,也可以说党建工作能够很好的给予学生管理工作指引和参考,所以开展党建工作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还能够提升学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是在高校现有的党建工作基础上进行创新,以更好的开展相关工作,进而对大学生进行管理,所以,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有助于高校进行人才管理。

3.创新“党建+”工作模式能够为我国发展进行人才储备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储备,而党建工作又有利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自然也就能够为我国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储备。国家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自然也就离不开高校辛勤的付出和努力,利用党建工作进行人才培养,能够收获更好的培养效果,所以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就是在创新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很好的为我国发展和建设提供人才储备,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地位,而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更加显得迫在眉睫。

二、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育人实效性

(一)以党建思想作为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主导思想

上文中我们提到过,高校想要做好育人工作,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党建领导思想作为自身开展育人工作的主导思想。各高校在树立党建主导思想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重点性原则。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发展和建设培养人才,所以高校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要明确自身工作的重点,遵循重要性原则,突出育人工作中的政治性,有效实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政治育人摆在首位。

第二,集体性原则。在落实党建工作以及开展各项育人工作的过程中,高校要能够将学生、教师的力量凝聚在一起,通过多方主体共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发挥集体的力量。

第三,统一部署原则。在育人工作中,高校以及教师、学生都要听从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由中国共产党对这三方进行统一的部署和规划,突出党建思想的主导地位。

(二)丰富教育模式促进党建工作落实

21世纪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高校的教育工作已经不似以往,只停留在传统的线下模式,更多的开始进行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融合,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更是很好的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渠道。尤其是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各行业都开始进行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高校党建工作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主动进行自身工作模式的变革,通过丰富党建工作的模式来有效落实党建工作。例如,党建工作可以结合时下火热的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像如今党员都在参与的“学习强国”,就是一种将党建工作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一种党建模式。这种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党建工作模式,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胃口,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有效提升高校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三)多方合作,搭建育人载体

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仅要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责效用,还要积极带动学生、家庭、教师一同参与到其中来,实现多方联动,更好的搭建育人载体。人才培养本身就是一项需要众多参与者付出努力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以及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所以高校党建工作,也要充分调动各方主体的参与热情,实现全方位的党建工作,有效提升党建工作的育人实效性。

(四)建立奖惩机制提升育人实效性

奖惩制度是最能够提升高校育人工作实效性的措施,所谓奖惩制度就是对表现优异的人进行奖励,对于没有突出贡献或是存在问题的人进行惩罚。这种奖惩制度能够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使人们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具有目的性。高校党建工作也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有效实现育人工作实效性的提升,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高校党支部要树立以德育人的教育目标,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展相关的教学以及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引,以目标为导向,更加有利于各项党建工作的协调和统一。

其次,确立有效的奖惩机制,明确党建工作的目标以及奖惩衡量的标准。

最后洛高校要加强自身监督工作的力度,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以更好的落实各项党建工作,在现有的党建工作模式上些行创新和改革。

(五)以学生为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的主体

学生是接受高校教育的主体,也是高校党支部党建工作开展的对象,所以在进行党建工作模式创新时,要以学生作為主体,围绕学生进行创新和改革。首先,高校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型的组织,是为落实党的领导和思想而开展的服务工作,所以在党建模式创新过程中,要明确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其次,在进行党建工作模式创新时,各高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即了解学生的情况再进行工作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才能使得改革后的党建工作模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更便于高校落实党的各项政策。最后,从思想层面影响学生,通过外在的培养,加强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在进行党建工作模式创新时,也要以增强学生认同感为根本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和主题,进行创新与改革。

三、结语

总而言之,原地踏步就是落后,想要不落后必须进行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和建设,国家才能够兴旺和发达,这也是我国高校党建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和追寻的方向。创新党建+工作模式,能够很好的在现有的党建工作基础上提升高校育人的时效性,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们进行思想层面的教育,有效提升学生们的思想政治素养,从而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丹.打造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提升高校党建工作实效性[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48):77-78.

[2]熊淑萍.民办高校“党建+心理教育”工作创新模式探索[J].老区建设,2018(08):14-19.

[3]肖天林,姜昌雷.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创新与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0):543-543.

[4]王婷.新时代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创新研究一以高校学生党支部为例[J].世纪桥,2019(08):51-53.

[5]倪放.“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257(06)48-50.

[6]武贵龙.构建“党建进宿舍”工作模式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J].北京教育(德育),2018,No.811(2):22-248.

作者简介

赵然(1988.12-),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新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工作模式党建实效性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模式的理性构建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构的专业化建设研究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