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企业运营管理研究

2020-08-20张婧茹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15期
关键词:农业企业互联网+互联网

张婧茹

摘要:农业企业的发展在现代农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相比其他产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较为缓慢。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传统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已不再适用。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业企业想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实现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就需要对传统农业企业运营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企业;运营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15-0124-03

一、引言

近年来,科技迅速发展,“互联网+”的时代、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农业企业加强了农业产品与企业服务方面的转变,经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农业企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虽然有广阔的前景,但企业如何发展、如何进行管理已成为农业企业所要面临的新的挑战。互联网的技术和较为广泛应用为农业企业开辟了新的管理途径,也为企业运营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开始,我国不断履行承诺,对于农产品的关税方面实行优惠政策,降低其关税。从长远看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重要举措,与此同时也为我国农业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我国农业企业的生产仍集中在粗放、低附加值、简单等经营方式,加之,“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因此,面对无论是外部环境的改变还是企业内部的经营问题,都要求我国农业企业在运营管理上作出改变。要求我国农业企业必须重视改革与创新,重视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与内部管理改革的迫切性。本文在理解“互联网+”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企业发展在运输、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互联网+”思维

1.“互联网+”的精神

第一,“互联网+”的精神基础是开放。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对社会之间,企业与全球之间的壁垒要逐渐拆除。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打破边界壁垒,真正实现经济一体化、发展一体化、资源一体化。在“互联网+”的时代之前,企业的发展的重心在内部的管理,如今,面临新的形势企业发展的重心由内部转移到外部,需要更敏感地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模式。第二,平等也是“互联网+”的精神之一。面对新的形势,企业高层、中层与基层之间的管理关系要减弱,更强调一种平等、一种合作、一种团队精神,一起建立属于企业的商业生态系统。具体而言,以前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简单的管理关系要改变,管理者要学会赋权,学会将权力下放,学会让下属进行自我管理。这其实是对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管理者更成熟地运用管理技巧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将改变,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谁能抓住消费者的喜好便抓住了市场。第三,合作是“互联网+”的精神的核心。在平等的基础上追求合作,企业与企业之间不再是单枪匹马。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優势资源也有劣势的一面,通过合作实现共赢,弥补短板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第四,共享是不得不提的“互联网+”的精神。闭门造车的时代早已过去,网络的便捷,信息的发达,想利用信息不对称达到一己私利的愿景越来越难以实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分享才能实现共赢,分享才适应时代的发展。比如,在促进我国科技进步的研发信息上,可以实现共享;在促进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经验信息上,可以实现共享。

2.“互联网+”经济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心仪的产品,动动手指可以体验到购物的乐趣。“互联网+”本质是虚实的互通。企业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企业网站,在网站进行产品宣传,也可以在线下进行推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与实相结合是在新时代下企业经营新的方式。

第一,在技术方面,最能体现虚实的互通。在传统的交易模式里,供应链、消费者、生产者等都要受到地理位置、时间上的限制,特别是传统的农产品具有易变质的特点,对时间、地点的要求特别高。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大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减少了交易的障碍,拓宽了交易的空间。比如,水果干这类加工类的农产品,在如今的背景下可以采用预定的形式,客户先下单,商户接单后根据客户需求再制作相应的产品,一方面,可以确保资金链的充足;另一方面,客户吃到新鲜的产品,客户体验感得到提高。当然,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同类型的企业比起传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为客户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比较同类型企业的优劣。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到改善。第二,在“互联网+”背景下,市场均衡理论得以实现。在传统市场里,同类型的企业之间可以选择联盟,形成团体,有的企业甚至可以联合形成垄断,对价格具有绝对定价权。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下,将会打破这种不平等,消费者不再是孤立的一方,消费者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团结,这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话语权,即,议价的能力。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以前的市场格局被改变,由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生产者的供给,实现市场均衡。第三,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消费者拥有主导权。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传统的市场格局被改变,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生产者的供给,消费者更多地参与到产品的选择、设计等环节中。在如今的时代,网络的便捷使得每个消费者其实都是自媒体,企业抓住消费者,也即抓住了主导权。消费者的主导权,其实不是消费者主动为之,而是如今的时代造就的新型市场环境导致的。企业所做的是努力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满足程度,提高消费者效用。

三、“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企业的经营状况

1.过时的观念、不完善的仓储和运输政策法规

“互联网+”意味着农业企业在仓储与物流行业中要改变传统的模式,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此背景下,农业企业要与时俱进,认清形势,积极参与农业互联网新生态建设。改变的基础是了解,但是,目前很多农业企业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本质不清楚,这就意味着这些企业不能抓住“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商机。很多农业企业仍持有陈旧观念,依赖于简单的运输。尽管各个政府部门已发布政策鼓励在农业仓储和物流发展中使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但具体的法律法规仍存在空白,自下而上严谨的管理政策体系尚未形成。并且对于农产品的价格存在恶性价格竞争,主要是因为农业企业之间未能达成一致目标,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2.对农业企业管理制度的限制

调查显示,农业企业的管理模式仍是粗放简单的体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且商业模式落后。在企业管理策略方面,仍停留在单一的模型中,组织结构也是如此。农业企业并未建立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与体系,全凭经验管理,因此,落后的管理体系面对复杂的环境不能及时做出调整。在企业目标方面,缺乏统一的愿景,大部分的农业企业的员工对企业的目标表示不清楚,不了解。员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就不能更好地进行团队合作,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在员工关怀方面,对员工个性化关怀不足,不能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家庭式的温暖,不能很好地留住人才,浪费对人才培养的资源投入。并且对员工的激励不足,对个人在企业的目标甚至都没有清晰的规划。在企业战略指导方面,存在缺失,组织与管理流于形式,未能与时俱进更新科学的管理体系。在企业营销方面,仍停留在传统的营销方法,导致效率的低下,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农业企业的水平普遍较低。

3.农业企业过度依赖生存环境和农业技术的约束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总是与外部环境发生物质转移,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发展的实质是使企业的内部结构的建设与外部市场经营环境相适应。一方面,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环境之间的协调是动态的、困难的。农业企业的经营不同于别的企业,必须得到一定外部环境的支持。因此,适应环境是农业企业的首要职能,如果他们不能适应环境,他们将被环境淘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发生变化,现代企业经营也都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使得原有的固定关系不再牢固,需要重新做出改变。从目前参与市场竞争的农业企业来看,很多企业的经营失败、破产的部分原因是经营的不善,而更多的企业倒闭是因为适应不了环境的快速变化。在企业与环境的斗争中,农业企业的经营、生存从适应到不兼容再到适应的矛盾运动,是农业产业有机发展的结果。

另一方面,上述的分析也说明了农业企业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环境。这反映了农业企业本身所处的环境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农业所需要发展的业务不是简单的动植物,还与阳光、温度等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正因如此,农业企业的管理必须具有相应的产业运行环境,如农业科技、管理资源、系统政策、市场生态、产业集群、文化环境、政府软硬件管理服务。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政府在各地建立和发展了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园区,以供运营。

根据对相关农业企业的调查,超过半数的企业,主要是小型农业企业,普遍缺乏农业技术创新知识。只有小部分的农业企业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将其列入企业发展与管理的核心内容中,重视科技创新的农业企业往往是大型农业企业,与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大学都有合作项目。将企业技术创新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这些企业多为大型农业企业,还有一些农业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的引进还处于观望的态度。我国农业企业对技术创新的不同态度正反映了农业产业长久的发展理念。即,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缺乏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管理与风险管理等,基于此,我国农业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低技术,低附加值。

4.線上线下交流不畅通

过去,市场运作使用的是实体运作模式。在运作过程中,政府部门、中介机构、企业家和客户相互协助发展。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在“互联网+”开发时代,仅使用脱机服务的初创公司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在开发脱机服务时,他们应进一步优化其在线服务。尽管许多公司在此阶段已经拥有自己的在线销售方法,但是他们在服务过程中无法有效地相互交流。因此,如何线上线下整合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四、“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企业管理对策

1.重视农业仓储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互联网平台的帮助下,“互联网+”几乎已经在中国普及。一些农村地区的互联网与其他地区相比相对落后,但与物流基础设施相比仍存在发展空间。因此,为了弥补差距,更快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对于农业仓储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务必引起重视。政府应加大有关交通运输的网络方面的建设,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互联网+”的背景下物流基础的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物流行业中使用更先进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加大交通自动化的建设,使用托盘技术加大专用设施建设投入。通过专业技术的投入,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进而提高存储的效率。在基础设施软件建设方面,通过推广使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农业仓储物流的标准化建设,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例如,新疆政府带头完成农产品与网络平台结合,积极使用该平台进行农产品的存储以及有关农产品的物流运输,以便及时跟进市场情况,迅速做出相对应的业务调整。

2.创新农业企业制度管理

农业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下仍是市场经济体制,农业企业虽然有其特点,但本质上仍是一种组织形式,参与社会分工,参与市场的资源有效配置,参与进行专业化的生产。但是,我国农业龙头企业在制度框架的制定上并未参考市场经济体制,甚至与其背道而驰,制度框架缺乏促进农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农业资源配置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水平。因此,有必要加强农业企业管理模式的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机制。企业产权明确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有助于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该模式最大限度地适应了现代市场日益激烈的发展,有效地解决农业企业在经营中所面临的问题,比如,融资难、小规模。清晰的产权和明确的权责,是市场对企业的要求,农业企业也不例外。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通过有效并购的手段和联盟来实现。企业的角色和权力更加明确可以通过科学的农业企业组织管理来实现,降低管理复杂性,避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面对市场需求及时做出调整,促进农业企业的发展。

3.农业企业技术管理创新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企业在竞争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对于农业企业更是如此,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传统的农业需要做出改变以适应市场的竞争。主要从以下四点进行改变进而实现企业技术方面的创新管理。第一,要从观念入手,在企业中要积极推广技术创新的观念,将其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将其纳入企业的愿景中。第二,建立农业企业的技术团队,并设定阶段性目标鼓励员工进行技术创新。第三,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产学研一体”的联盟合作。通过合作打造专业的科研团队为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持。第四,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实现自主创新。有实践证明,企业绩效的提高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这种有效的竞争手段来实现。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农业企业必须重视对技术创新的管理与研发,以提高竞争力。

4.加强线上线下交流

在上线和离线集成过程中,应根据运营管理模型的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分析和集成。例如,主要产品的展示应从产品服务和技术的角度出发,并应从技术上转化为企业成果。在行业服务方面,我们应该从政策入手,通过从财务角度分析业务来实施创新政策。在线业务还应保持交互式发布信息,并通过运营商的专用服务热线和在线咨询平台

5.农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农业企业发展和经营的根基。如果农业企业想要可持续的发展就务必重视对人力的管理,重视人力管理创新,吸引企业所需的专业型人才。这是农业企业适应市场提高竞争力的基础。一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良好的人才考核与激励机制,吸引农业方面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留住职业经理人。二是建立规范的人才招聘机制。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的引进是农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源泉。这要求农业企业在成本控制的合理范围内留住人才,根据市场形势制定相应的人才需求计划,吸引人才。最终推动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培训机制可以从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农业企业建立员工自我督促教育机制,通过各种形势鼓励员工研究自身专业、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农业企业建立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培训体系不能简单地用统一的培训内容,应根据员工的层级专业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学习,才能避免培训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真正做到培训有针对性,培训有效果,培训有促进,切实提高不同层级的员工的专业知識水平、管理水平等。

五、结论

农业企业的发展在现代农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相比其他产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较为缓慢。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传统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已不再适用。但由于农业企业经营者对环境的变化不够重视,“互联网+”的管理模式并未得到有效的应用。

通过对现状和现实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确保农业企业能够有效利用“互联网+”中的数据资源。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业企业想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实现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就需要对传统农业企业运营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婷,吴敏娜,杨爽.基于“互联网 +”背景下创业企业运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13):71~72.

[2]阳金萍.农业企业管理的困境与发展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2):145~146.

[3]刘晗兵.“互联网 +”背景下农业仓储物流的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7,(06):145~117.

[4]战勇.农业企业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2,(08):84~85.

[5]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同思雄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135~146.

[注]课题:项目来源:校级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项目名称: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项目编号:FXG2020SY01;主持人:张婧茹。

作者简介:

张婧茹,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结构与政策。

猜你喜欢

农业企业互联网+互联网
河北省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深化云南农垦企业改革的思考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浅析农业企业财务造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