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化背景下的广东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

2020-08-20徐子开张佳琪刘倩冰肖经跃陈嘉铖

文教资料 2020年16期
关键词:课程化第二课堂高校

徐子开 张佳琪 刘倩冰 肖经跃 陈嘉铖

摘   要: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新时期共青团深化改革的创新举措,符合青年学生综合发展、成长成才的需要,是提高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效率、提升共青团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化课程构建日趋重要,但目前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方面。本文通过研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运行现状,针对第二课堂课程的分类整合和体系构建提出措施及建议,从而将第二课堂项目化、课程化,更好地服务高校育人工作。

关键词: 高校    第二课堂    课程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要更加注重文化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开展形式多样、作风健康向上、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广泛推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落实《规划》部署要求,共青团中央印发了《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实施办法》,在北京、江苏等36所高校实施,包括北京师范大学等省开展试点。

一、“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概念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动互补、互相促进,服务学校立德树人中心工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打造一份课业成绩之外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形成每位同学在校期间的“足迹”记录。

“第二课堂成绩单”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和党政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是学校共青团优化工作理念,提升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的助推器;是青年学子们收获硕果道路上永不下班的“记录员”;能力素质拓展中自我分析的“导航仪”;实现梦想征程中获得认可的“通行证”。“第二课堂成绩单”是在深化共青团改革的背景下,顺应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趋势,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切实遵循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和青年成长的规律,服务学生成长的有效载体,有利于青年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与专业素质,扩大高校共青团的影响力,对提升学生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指在第一课堂之外,以高校德育和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深化当代大学生基本知识,拓宽当代大学生视野为目标,围绕大学生思想成长、就业创业、创新创造、社会实践、身体健康、心理情感、社会公益、工作履历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教育新模式。

二、“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重要性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高校共青团教育改革的重要革新措施,是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客观呈现,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二份简历”,可以作为高校共青团教育革新的重要内容,是学校人才培育质量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社会单位人才选聘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一)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学生强化、拓宽专业知识面。

当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时,往往需要第一课堂运用到的知识,这时学生便会积极调取自身拥有的知识,进一步强化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第二课堂活动需要的不只是单一课程的知识内容,更多的是综合性的知识。能促使学生将所学的多门课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甚至主动拓展课外知识,形成更系统、更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知识的生成与产生,从来都不是割裂的,理论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方能有生命力,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当前,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拥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通过学科竞赛、调研实践、社团运营等可以更好地将第一课堂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联系社会的纽带。

如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竞争更加激励。目前第一课堂教学更多还是注重学术知识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只专注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教学与实际脱节,人才培养方式同质化,将无法满足社会人才多样化的需求。第二课堂活动促使学生主动联系社会,通过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巩固、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能较好地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将知识学习与个体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四)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高校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各高校都有思政理论课,这是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主要渠道,第二课堂则以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实践活动方式为载体,将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的同时,将在思政课上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加以消化,加深感悟,使大学生提高思想素质和个人素质,加深对国家政策和国家政治思想的了解并加以思考,树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运行现状

如今,许多高校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实践中尝试了不同的形式和方法,积极探索和尝试,使现行的第二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并把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社会单位人才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但在第二课堂教学中,现阶段取得的成果并不理想,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第二课堂的培育作用认识不足。

部分高校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重视程度不足,仍将教学重点放在以教学大纲为主的第一课堂上。认为第二课堂仅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将其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忽视第二课堂对于学生的培育功能。导致学生无法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参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分布很不均衡,学生对待第二课堂活动不积极、参与程度低,教学收益甚微。

(二)“第二课堂成绩单”缺乏统一科学规划。

尽管各高校都有自己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工作的统筹安排,但对第二课堂仍然缺乏有效的、长期的管理机制,与第一课堂教学内容脱节,造成为实践而实践的局面。各高校之间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上,无论是在场地还是经费上,都存在明显的差距。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教学体制却没有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导致部分高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学生人均教学设施不足,时常出现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争夺资源的情况。因此,对第二课堂的课程进行分类整合,构建切实有效的课程体系,并进行规划和设置显得十分急切和必要。

(三)现阶段师资力量不足,课程体系仍不够完整。

第二课堂以实践活动为主,与课堂教学活动相匹配,既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又是培养学员综合素质的有效举措。但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缺乏高水平教师的指导,知识结构不合理。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设有专门的第二课堂辅导教师,但这类教师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所占的比例有限。例如,一个教授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需要同时教授多个班级的学生,无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更细致的指导。此时,教师只是知识的“搬运工”,不是教学方式的设计者和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往往只是知识的“复读机”,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第二课堂学分设置不合理,评分制度存在弊端。

个别高校在设定第二课堂学分值时,学生应完成的第二堂课的学分值与每项活动的学分值存在较大差距,致使学生需要参加的活动数量远远超过实际情况。一些学校的第二课堂管理制度比较粗浅,评分制度不完善,对各类活动的学分规定不清晰,导致学生在活动发布时,无法有效执行,大大降低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只完成第二堂课的任务,修满规定的学分就万事大吉,那么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目的远未达到。

四、针对“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化改进措施

(一)高校师生要转变对第二课堂认识,重视对学生的培养。

高校师生应清楚认识到第二课堂对于人才培育的重要性。第二课堂不仅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或第一课堂的补充和拓展,更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第二份简历”。可见,第二课堂相较于第一课堂,同样重要,二者在教学体系中的建设都是不可或缺的。高校要合理安排二者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比重,进一步促进二者结合,公平、均衡地分配资源,给予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共同培养新一代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二)高校应加快第二课堂体系构建,使之项目化、课程化。

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增加对第二课堂经费的投入,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系统规划第二课堂教育,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使之项目化、课程化。高校应为学生配置更多专业性的教师,以补充第二课堂所需教师的空缺,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与形式,注重已成品牌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宣传,创新设计满足学生需求的新活动,减少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热情,切实发挥第二课堂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中的功能。

(三)高校应当完善第二课堂评分体系,建立健全反馈机制。

各大高校应当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一步改良和完善第二课堂的学分设置和评分体系,合理设置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学分值,结合学分制实现活动课程化、项目化。对于第二课堂教育的成效,要从多方面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即除了考查学生的满意度、活动的丰富程度、学生的参与面、各种校内外活动或竞赛参加情况及获奖情况等外,还要从第二课堂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人格完善,对第一课堂推动,对就业能力的提高及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考查,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质量的考评。避免学生为了拿到相应的学分,“被迫”参与过多的活动,将参与活动当作一种任务完成的心理。建立健全相关反馈机制,让学生及时通过相关平台向学校或指导老师反馈第二课堂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或问题;面向同学公开征集有关优化“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建议及措施,促进学生进一步参与到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

五、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建设具有必要性。仅限于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唯有结合第二课堂实践性和个性化的培养,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应用能力,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

从各高校关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运行现状来看,在“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建设路径中,关键在于深化制度建设,形成成熟的教育体系。在运行机制方面,增加第二课堂相关配置,统一学分制的分配与计算方式,健全激励机制,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课程体系方面,需要从思想引领、科技学术、创新创业、体育竞技等多方面开展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合学生需求。重视第二课堂的培训,营造标准化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影响力,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应用型人才。

如今,各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建设格局仍需进一步完善,细致化制度,系统化管理,信息化监督,资源优化配置,科学设计第二课堂活动,激励学生参与高质量、高水平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而针对性地、有效地指导学生,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响应党的十九大精神,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會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英杰.浅析高职院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31(03):23-25.

[2]王云白.共青团改革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校共青团研究,2018(04).

[3]汪静.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12).

[4]周虹先,武鑫怡.高校“第二课堂”制度化、课程化建设——以扬州大学音乐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8(16).

[5]郑彩娟.优化高校第二课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东化工,2017(16).

基金项目:广东白云学院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金资助,项目名称:基于项目化、课程化的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10822095。

猜你喜欢

课程化第二课堂高校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对“家庭教育课程化”的认识、探索与建议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