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

2020-08-20冯鑫

文教资料 2020年16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工作班主任

冯鑫

摘   要: 思政課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三支队伍的有效协同,能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质量和有效性。应通过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促进三支队伍之间的业务合作,探索新的协同涵育机制,推进协同育人体系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环节,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育人目标。

关键词: 思政课教师    辅导员工作    班主任    协同育人体系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接棒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育人功能,为党和国家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三支队伍直面学生,身处高校思政工作一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力量,在大学生求学生涯中能对其政治理论、品德修养、文化素养、思想水平产生积极有效影响。应构建三支队伍的协同育人模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形成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一、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协同育人体系的内涵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除了家庭、社会等外部影响环境之外,内部环境的改善尤为重要,内部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分散,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内部环境里对大学生直接产生作用的群体中,思政课教师是进行思政理论传播和教育的主要力量,思政课堂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班主任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益补充力量,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中落实落细,同时班主任的加入能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和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兼具复杂性和系统性的育人系统,高校能否完成立德树人根本历史使命,能否落实和履行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责任,重在能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教育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同时要求“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紧抓这三支有益力量的建设,并构建协同育人体系,使之形成教育合力,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思政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协同育人体系是指三支队伍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思想实际和外部社会环境变化情况,自觉关注相互间的育人模式,在整合、协作的基础上,推进队伍之间的实践和职能交叉,扩大工作领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质量,切实提高高校育人实效[2](34)。

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协同育人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和落脚点

(一)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协同育人体系中的角色定位。

高校思政教师是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的直接传播者和重要理论问题的引导者。当前局势下思政理论课要适应时代变化,结合我国历史和现实,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点讲好、讲透,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入脑、入心,切实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理论越辩越明,思政课教师在学生遇到重大理论问题困惑时要及时挺身而出,认真引导学生,回答学生关于重大政治理论问题的关切。思政教师要把好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关,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时矫正学生思想理论偏差,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理论基础。利用思想政治课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做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现实践行者。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骨干力量,在协同育人体系中,辅导员是核心组织者角色。辅导员不仅要立足自身的九大工作职能,还要积极发挥组织管理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和阵地不断扩大,积极设计和组织协同育人,协同思政课教师和班主任,使思想政治教育进教室、进班级、进就业、进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大学生从进校到离校的各个阶段。信息化时代,辅导员更应明确自身职责,引导好、教育好、管理好学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和价值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成长为心有大我、将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祖国未来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班主任是学校聘任到学生班级,负责学生学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工作的管理者,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协同育人体系中班主任角色定位应是辅导员工作的有益补充者和课程思政建设的联络员。班主任是从专业教师中选拔产生的,班主任的加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中落实落细,实现对学生的精细化指导和教育。班主任一般由本院专业任课教师担任,具有深厚的专业学识和成熟的人生经验,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育效果会大幅度增强。同时,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班主任熟悉学生日常思想动态,作为协同育人联络员,可与本院任课教师一道在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制订合理的授课方案,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落到实处,使思想政治教育像食盐一样,融入学生的求知大餐中,不仅使学生获得美味的知识大餐,而且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协同育人体系的落脚点。

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协同育人体系中的角色定位虽有异同,但三者的落脚点具有高度一致性,都是为了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目标,都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重心,都是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三支队伍协同育人的落脚点在于实现三者的成长并进,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背后蕴含的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成效和促进内部队伍之间双向成长和协同发展的必然逻辑。在三者协同育人的过程中,辅导员具备专业教师的思维和知识,不仅能提升理论素养,还能延伸思想政治的教育阵地,提升所带学生的成长速度和质量。思政教师和班主任能在工作中增加“辅导员”色彩,使课堂教育更切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现实需求,课堂更加接地气,更有利于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提高育人质量。

三、思政課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建立三支队伍协同育人机制。

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三支队伍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高校党委应肩负起主要责任,积极构建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党是领导一切的”,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又是为党和国家输送人才和培养接力军的重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服务”功能。党委应协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其他二级学院及各职能部门做好协同育人顶层设计,使三者协同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更好地发挥三支队伍的协同效应。切实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协同育人格局,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其次,建立三支队伍之间的沟通协作平台。有了学校层面的支持和鼓励,辅导员应充分发挥核心组织作用,积极搭建三者的交流协作平台,组织辅导员和班主任、思政教师定期开会研判学生思想动态,从而三方发力助力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同时可搭建三支队伍与学生的网络联系交流平台,利用微信、QQ等自媒体平台,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情况,对突发意识形态事件和具有认知偏差的热点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和处理。

(二)促进业务融合,提高协同能力。

促进三支队伍协同育人,必须打通业务合作交流渠道,促进三支思政队伍之间的学习和素质能力建设。辅导员相较于思政教师和班主任,缺乏的是理论分析、讲课和科研能力;思政教师相对于二者,缺乏的是对学生所思所想的把握和思政课创新能力;班主任相较于其他二者,缺乏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的能力。可建立三者的业务合作提升机制,促进三者在业务融合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实现多渠道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促进业务融合的前提是选好配强三支队伍,辅导员要严格按照教育部43号令规定,选拔政治站位高、综合素质优良、责任心强、道德品质端正的人担任;班主任应由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党员担任;思政课教师应由兼具高度使命感和过硬理论功底的学者担任。三者应建立教学科研合作组,辅导员可在思政教师指导下备课,讲授“形势与政策”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共课程,与教师一起开展思政相关科研项目,既提高了理论素养、讲授能力和科研能力,又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教育空间,可以近距离开展理论教育和引导。班主任通过与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的合作交流,把握学生所思所想,掌握思政理论融入专业课堂的方式方法,带领专业课教师“双纲备课”[3](179),大力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发展。思政教师通过与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交流合作,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创新思想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思政课堂的活力和质量。

(三)探索新的协同涵育机制。

将辅导员、班主任、思政理论课教师纳入“大思政”教师队伍,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学科化,稳定师资队伍,使思想政治教学队伍形成合力,切实提高高校协同育人水平与质量。大学生在课堂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有限,大部分思政任务和工作要在日常管理中引导完成。根据现有条件,探索新的有效的协同涵育机制,增强协同育人体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班主任和思政教师应走下讲台,深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如跟随辅导员下学生宿舍,参与日常班会和主题团日活动等,拉近师生距离,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关注学生现实诉求、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增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三支队伍可积极参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近距离引导和教育学生。在红色筑梦、乡村支教、社会调研等参与度较高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三支队伍的协同,进行现场教学,打破时空局限,实现思想政治课在时空上的有效拓展和延伸。网络信息化时代,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9年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达到8.54亿,其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6%,而大学生又是主体[4](31)。可创新形势政策课等公共课的内容和形式,三支队伍合作打造切合时政热点的品牌课程,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教育性,如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智造中国”、华东政法大学的“法治中国”、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人文中国”等创新课程都取得了改革成功,成为学生秒抢的课程。三支队伍协同涵育机制的创新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应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发挥该协同育人体系的育人职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9(1).

[2]代玉启,李济沅.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协同育人理路优化[J].高校辅导员,2019(4).

[3]段保才,张燕.“大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

[4]于朝晖.CNNIC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网信军民融合,2019(9).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工作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班主任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