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问题的探讨

2020-08-19熊瑛瑶冯如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14期
关键词:会计准则上市公司

熊瑛瑶 冯如

摘要: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发展迅猛,对于科学与技术也不断追求革新,因而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经营风险,设备更换加快,产品周期变短,由此资产也随时面临着减值。这就使得资产减值会计受到重大的关注。尽管我国已经在2006年出台的新会计准则中,对资产减值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规范,但目前来说,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仍然不甚成熟,在实际应用部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争议。对此,本文围绕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14-0175-02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理论

1.资产减值的概念

企业在持有资产期间,受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影响,资产可能会失去对于预期经济利益流入的绝对保持能力,从而促使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进而造成资产的账面价值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其价值,这就导致了资产减值。

2.资产减值会计的概念

资产减值会计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未来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低于该资产的账面价值,而在会计上对资产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的核算。当公司所持有的资产发生减值的时候,通过计提减值准备,可以切实反映资产的现时价值,避免因可能发生的风险造成估价错误。从而使企业能够准确地了解资产价值,降低经营风险。

3.资产减值会计的核算

(1)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资产减值根据不同的衡量标准,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按永久性标准的要求,当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并会长久保持该状态,那其低出的部分即为资产减值;依据谨慎性原则,及时预测确认未来可能会发生的资产减值,此为可能性标准;根据经济性标准的衡量,当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小于其账面价值的时候,就对资产减值损失进行确认,这样大大减少了核算中确认和计量的随意性。

(2)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会计的计量是对资产的货币价值进行确定的过程。对于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来说,主要牵涉到如何选择计量属性,如何确定計量标准。首先,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多种计量属性,如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可收回金额、可变现净值及公允价值等。其次,关于资产减值的计量标准的确定,我国采用可回收金额作为减值的基础。

(3)资产减值会计的信息披露。资产减值会计的信息披露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披露对象,包括债权人、投资人、经营者等。二是信息披露方式,即公司应将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价值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内,并且将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作为营业外收入的调减项列示在“利润表”内。三是信息披露内容,它包括资产减值损失的数额、原因及其确认和计提的依据等。

(4)资产减值会计的转回。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一般情况下,企业计提的相关资产减值,不准随便转回,除非日后发生会计估计方法的变更。而按照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企业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一律禁止转回,从而避免上市公司随意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操控利润这一行为的发生。

二、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资产减值会计应用具有随意性

一方面,新资产减值准则规范化了会计应用中资产减值部分;另一方面,准则并不具备完善性,因而缺失明确的具体减值的判定条例、计量方法的选择规定等。这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以往的经验信息来对资产减值进行估计,自主选择权力过大。如公司通过会计估计的变更就可以改变计提资产坏账准备的范围、方法、提取比例等,使得公司利润发生人为造成的变化;还有一些公司为实现扭亏为盈的目的,大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实际上是为了公司自身的需要而随意计提的。

2.可收回金额计量难度大

新会计准则规定,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和公允价值减去费用的值相对比,选择二者中价值更高的作为可回收金额。但因为市场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价格信息市场不具备成熟完善条件,无法轻易获取相关的资料信息,公允价值难以进行可靠的估计。此外,对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估计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没有统一规定、折现率的选择标准模糊等。所以,在现行的市场条件下,可回收金额确定依据不明、计量难度大。

3.资产减值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

会计制度虽然规定了公司应披露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和累计金额数,但是未对其信息披露的内容做出详细的规定,如此一来,上市公司在这部分具有较大的选择权来确定披露内容。事实上,大多数公司披露的信息过于缺少,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不能真实可靠地了解公司资产的价值,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另外,现在大部分上市公司只选择披露强制性要求的资产减值信息,而对于非强制性的,不约而同选择了“视而不见”,也不会主动披露,主观能动性比较差。

4.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

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中,作为利润递减项目,公司会将其计入年末利润表。所以资产减值对公司的当期利润有着重大的影响。鉴于此,部分上市公司会根据公司状况,利用该科目对利润进行修饰操作。例如,当公司处于盈利状态,上市公司为长远考虑,以期实现持续盈利增长趋势,会加速计提当年资产减值准备,将利润增长保持在平稳状态,而使盈余递延未来年度。当公司处于亏损的状态,上市公司会在当年采用“大洗澡”的方式,计提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以防来年继续发生亏损,为其提前做好准备。

三、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的改进建议

1.加强对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的监督力度

为了加强对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的监督力度,企业应从以下两点着手。

(1)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企业会计人员计算资产减值的数值时,可能会受到外界影响,主观操作,利用差值,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所以这就需要监管人员多角度地对企业进行监督,从横向角度对比,了解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从纵向角度对比,了解自己企业内资产的计算方法,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从而弥补监督的漏洞,消除企业管理人员操控改变企业利润的行为。

(2)完善政府部门监督机制。首先,必须协调政府监管部门间的关系,防止权责重叠的现象,使监管的效率得以提高。其次,监管部门应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检查过程,尽可能地使公司的跨级信息达到透明化的程度。最后,政府应当对上市公司建立资产减值诚信档案,如果公司有不良记录,将记载下来,传递给相关单位机构,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

2.健全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就目前而言,上市公司为激励管理者,对其实行年薪制和奖金分成等奖励方式,但这些方式的短期性较强,即管理者做出的决策会不顾公司长期效益、只顾眼前短暂利润。因此,企业迫切需要制定出长期的、综合的、全面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并采用一种将其利益与管理层的利益相结合的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最终实现管理层与公司利益目标趋同。此外,我国虽然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但是大部分独立董事成为了“花瓶”,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公司管理层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使其能监督管理层,对管理者有奖有罚,从而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上市公司为了日后的盈利,会将资产减值准备作为盈余管理的工具,操纵利润。证券监管部门实行的这种以净利润为核心指标来评价公司,具有非常大的漏洞。因此,证券监管部门应该完善现有的业绩评价制度,改进现在的业绩考核体系,并在设立合理的评价指标基础上,建立一套上市公司多层次和全方位的业绩评价体系,从而避免由于考核指标单一而导致的利润操控问题,更有利于全面地考察上市公司业绩。

3.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现阶段,針对于信息披露这一板块的相关会计制度并未完善,对其要求相对宽松。从而让人怀疑会计信息对相关使用者是否有着重大作用。且公司可以利用会计制度的漏洞,通过资产减值准备来操控公司的利润。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上市公司对于信息披露的程度。

首先,上市公司应继续编报资产负债表和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且应于后表中列明每项资产减值的情况。并应在报表附注:资产计提减值或者转回的原因、依据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其次,可以要求上市公司根据资产减值的大小、重要程度,采取不同处理的方式,这样对于那些重要程度高的资产减值能够得以详细记录。最后,公司应在利润表内算出减值结果,并将减值的依据和影响等相关信息内容标注下方。这样,以便投资者真实了解企业资产的价值,更加准确地做出决策。

4.完善资产减值准备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给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合理的保证。为了完善资产减值准备的内部控制,公司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行。

(1)对于不相容职务,必须严格执行分离制约。资产减值的估算、计提和转回要做到权责分离,达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目的,从而使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可以真实地、客观地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此外,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内部的财务预算制度,并健全完善其制度,使企业能够准确地估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提高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的谨慎性和有效性。

(2)建立资产减值内部审计制度。公司会计行为的监督不仅靠外部机构监督,还要靠内部监督,如内部审计制度,它能够在公司内部控制系统中起到监督的作用。所以,内部审计必须跟进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估算、转回和记录整个过程,使资产减值会计的内部管理得以加强。公司还应重视资产减值这一问题的审计,如专项审计各项资产减值的计提,其中涵盖恰当的资产减值计提方法、确切的资产减值数额以及充裕的减值信息披露等,然后开出专题报告,并且在有必要的时候,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全力配合外部审计的公司。

参考文献:

[1]王琴.资产减值会计计量改进研究[J].财会月刊,2014,(05):3~5.

[2]任进军,呙冰.有关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探讨[J].财会月刊,2006,(04):10~11.

[3]戴禹尧.企业资产减值会计信息中的问题与决策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7,(04):78~81.

[4]李一.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问题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8,(24):61~62.

[5]陈甄.上市公司资产减值问题的研究[J].财会学习,2020,(10):129+131.

作者简介:

1.熊瑛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2.冯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报表分析与应用。

猜你喜欢

会计准则上市公司
A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修订印发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9—12号征求意见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
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