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3例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020-08-18谢琴秀

安徽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腹水抗凝外科

徐 楠 李 江 谢琴秀

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肝窦内皮细胞损伤,红细胞渗入肝窦内,导致肝窦阻塞进而使门静脉压力增高的一种肝脏血管性疾病,既往又被称为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我国病因以服用含吡咯生物碱(pyrrolidine alkaloid,PA)的中草药为主[1-3],如“土三七”等,称为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pyrrolidine alkaloid-related 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PA-HSOS)。该病表现为腹胀、腹痛、肝大、腹水等,与其它病因导致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表现类似,易导致误诊、漏诊,报道病死率高达20%~70%[4-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3例PA-HSO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PA-HSOS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PA-HSOS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年南京)[6]:有明确服用PA中草药史,排除其它已知病因所致的肝损伤,且有以下3项临床表现,①腹胀和/或肝区疼痛、肝大和腹水;②血清总胆红素升高或其它肝功能异常;③有典型的影像学或肝脏病理表现。本研究通过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各项侵入性操作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资料收集 记录并分析纳入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理结果、治疗方案及预后。出院后每半年对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终点为死亡或由内科保守治疗转换为肝移植、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术,或为出院后第365天。根据随访终点时预后,将所有患者分为死亡组及改善组。根据有无使用抗凝剂,分为抗凝组及非抗凝组。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43例PA-HSOS患者,女性14例,男性29例,年龄33~77岁,平均(59.2±10.6)岁。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有服用“土三七”病史,服药时间为3 d~3年,其中1例为间断服药(共服药5次,每次10 d,最后一次为服药前3个月),所有患者病程为0.1~13个月。服药方式以泡水、泡酒为主,分别为24例、17例,有2例患者服用“土三七”粉末。至随访终点,死亡15例,占34.9%,28例患者病情改善。

2.2 临床表现 腹胀是最常见的症状(93.0%, 40/43例),部分患者有腹痛(32.6%, 14/43例)、肝大(25.6%, 11/43例),12例有双下肢水肿,15例出现黄疸,其它症状还包括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非特异表现,所有患者均无发热。

2.3 实验室检查特点 4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以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升高为主,31例患者ALT、AST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 , ULN),16例患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水平在1~2倍ULN,88.4%(38/43例)的患者总胆红素小于5倍ULN,最高达428.31 μmol/L。36例(83.7%)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 PTA)为(59.48±16.61%),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为1.40(1.22, 1.62)。有6例患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升高、8例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升高,41例患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升高明显。图1显示INR、TB、ALT、CA125各指标不同范围的分布。死亡组与改善组各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图1 重要实验室指标在不同范围的分布图

表1 不同预后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2.4 影像学特点 35例患者影像学存在弥漫性肝脏病变,23例肝肿大,6例脾肿大,3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腹水,44.2%(19/43例)的患者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可见肝实质强化不均,呈地图样或斑片状强化,48.8%(21/43例)的患者有下腔静脉狭窄,62.8%的患者肝静脉显示不清。典型PA-HSOS肝脏增强CT及MRI的特点见图2。

2.5 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特点 10例患者行胃镜检查,3例存在轻-中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例门脉高压性胃病。6例患者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损伤以肝腺泡Ⅲ区为重,表现为肝窦内皮细胞肿胀、损伤、脱落,肝血窦内扩张淤血,肝内小静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汇管区无纤维化或仅轻度纤维增生,见图3。

图2 典型PA-HSOS患者的CT及MRI表现

图3 典型PA-HSOS患者肝脏病理表现(HE×100)

2.6 治疗及预后 43例患者均接受了内科治疗,包括补充白蛋白、保肝、降酶、退黄、改善微循环、利尿等。根据有无使用抗凝剂,将患者分为抗凝治疗组及非抗凝治疗组,非抗凝组的随访时间为230 d (41 d,365 d),抗凝组随访时间为282 d(151 d,365 d)。对于内科保守治疗不佳,出现顽固性腹水或肝衰竭的患者,有转换治疗方案的指征,根据病情、相关科室会诊意见等,选择TIPS术或肝移植术。

24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为低分子肝素钠或华法林,其中70.8%(17/24例)的患者症状缓解、病情好转,7例患者症状加重,其中2例患者死亡,5例接受外科干预,包括4例TIPS术,1例肝移植术,术后病情好转。抗凝序贯手术治疗的缓解率达91.7%(22/24例)。19例患者未接受抗凝治疗,57.9%(11/19例)的患者症状缓解,8例病情加重,其中7例死亡,1例行TIPS术后好转。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抗凝序贯外科治疗组及非抗凝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图4可见随着随访时间延长,抗凝序贯外科治疗组的生存率高于非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1)。

图4 PA-HSOS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生存曲线图

注:随着随访时间延长,抗凝序贯外科治疗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非抗凝组

3 讨论

引起HSOS的病因有:服用含PA的中草药、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实体肿瘤化疗药物以及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7-9]。PA进入人体后经细胞色素酶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的催化,生成中间代谢产物,与蛋白结合形成有肝毒性的吡咯蛋白结合物(pyrrole protein adducts,PPAs),造成肝窦内皮损伤[10-11]。民间所称的“土三七”是多种植物的统称,通常认为导致PA-HSOS的是菊三七,因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常被用于治疗关节疼痛、高血压等。本研究患者发病前均有服用“土三七”的病史,服用方式以泡水、泡酒为主。除此之外一些中药成方制剂也含有PA,如千柏鼻炎片、川贝雪梨膏、橘红颗粒、小儿肺热平胶囊、紫草软膏、花红颗粒、小儿宝泰康颗粒等,甚至常见食物如茶叶、野生蜜源植物的蜂蜜也含有PA[12-14]。尽管上述中药成方制剂PA含量较低,但患者特别是婴幼儿若长期摄入,则可能导致PA蓄积风险。因此,应加强科普教育,避免药物、保健品滥用,尽量减少PA-HSOS的发生。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存在肝功能损害,但72.1%的患者转氨酶小于5 ULN,88.4%患者总胆红素仅轻-中度升高,提示PA-HSOS患者肝功能损害并不重。83.7%(36/43例)的患者PT延长,提示凝血功能受损,这导致抗凝剂使用存在风险,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本研究绝大部分患者存在CA125的异常升高,该指标是跨膜黏蛋白16(mucin 16,MUC16) 的胞外片段,生理状态下可在腹膜和女性生殖系统等多种组织中表达,临床上多作为妇科肿瘤标志物。有研究[15]表明,CA125可作为肝硬化腹水的标志物,并可用于预测腹水的转归。本研究患者CA125升高原因可能为大量腹水导致腹膜微循环障碍,腹膜上皮细胞表面脱落的CA125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CA125升高。该指标异常升高可能会导致PA-HSOS误诊为恶性肿瘤、肝硬化等。影像学提示超过一半患者存在肝肿大、腹水,44.2%(19/43例)患者肝脏CT或MRI增强呈不均匀强化,病变范围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16],48.8%患者有下腔静脉狭窄,可能为肿大的肝脏压迫了下腔静脉近肝段。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不同,PA-HSOS患者并没有显著的胃食管静脉曲张或脾肿大,这可能与门脉高压进展较快,侧支循环未及代偿有关。

除了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外,HSOS最主要的治疗在于抗凝和抗血栓形成。尽管肝素、低分子肝素等具有很强的抗凝作用,但对HSCT-HSOS患者并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17]。本研究的24例患者接受了低分子肝素和/或华法林的抗凝治疗,缓解率达到70.8%,高于非抗凝组的57.9%。抗凝组内科治疗未缓解的患者,在序贯外科治疗后,预后进一步改善。7例抗凝组未缓解的患者4例进行了TIPS术,1例进行肝移植,病情均得到控制,抗凝序贯外科干预使得治疗缓解率达到了91.7%(22/24例)。抗凝序贯外科治疗对PA-HSOS的疗效可能因为这部分患者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肝功能损害较轻,而HSCT-HSOS患者存在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移植后机体免疫力低下,不能耐受手术治疗。

本研究是回顾性,且患者数量较少,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PA-HSOS作为特殊的药物性肝损害,需要通过增加科普教育,尽量减少该病的发生,临床医生需要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仔细询问病史,尽早做出正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及方案,抗凝序贯外科治疗可以显著改善PA-HSOS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腹水抗凝外科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缺血性脑卒中伴房颤患者抗凝现状研究*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联合检测血清及腹水中的肿瘤指标对腹水性质鉴别诊断的价值*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Mutually Beneficial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