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研究

2020-08-17齐迎

时代人物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体系党员

齐迎

基金项目:此课题为2020年度辽宁师范大学党建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20LSDJ-ZD012)

高校学生党员评价是学生党员在政治表现、思想状态、任职情况、奖励情况、日常表现和参加活动等方面,对学生党员日常行为管理的一种衡量标准。在学生党员参军、公选、志愿服务等选拔工作都会用到,涉及学生党员的切身利益,学生党员也非常关心。把学生党员评价贯穿到学生党员日常行为管理,激发学生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行及时提醒,起到警示的作用。学校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只是从本部门具体工作进行考虑,但到了基层学院需要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合理完善。参军工作牵头部门是学校的武装部,依据是国家入伍的相关政策;公选工作牵头部门是学校党委组织部,依据是选调生的相关政策;志愿服务工作牵头部门是学校团委,依据是志愿服务的相关政策。因此建立一个规范化的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一、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

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健康等方面状况的综合评价,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加强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很难量化。从目前高校学生党员评价工作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内容陈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事物发展的理论明确指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初高校制定的学生党员评价体系,已经不再适合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评价标准,此项工作带有一定的动态性,每年甚至每学期都在更新,所以这项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制定了就一成不变,需要时时更新,大胆创新,适应时代要求,并结合实际及时评价,及时出结果。

(二)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方式单一 。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主要有:等级评定法,加减分评定法,民主测评法等等,这些方式的优点是可量化,表面上客观公正,学生党员易接受,其导向性也是明显的,但这种评价方法只关注学生党员的知和行,无法衡量学生党员的意和情,过份强调他律,忽视了评价对象的自律意识,而且这样的评价方式,一般是每学期在期末进行一次,评价周期长,未能对学生党员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及时性评价”,不能做到经常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关注的只是学生党员品德思想发展的最终状态,而忽视了学生党员教育的过程,重总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没有把教育和评价很好地结合起来。每学期评价结果得出后,没有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不知自己有哪些优、缺点对今后努力方向不明确。

(三)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导向丧失。

高校学生党员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激励学生党员健康成长,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但从评价效果来看,存在着量化不足或量化过度的情况。量化不足表现为有部分学生党员或教师对学生党员评价不够重视,没有理解评价的重要性,持应付态度,学校没有建立学生党员档案或已经建立但很少使用,导致学生党员在不同时期的评价缺乏可比性,由此造成许多学生党员只在评优、入党前表现积极,评价过后对自己放松要求,降低了评价的诊断、反馈及调控功能。量化过度是指学生党员评价和参加学校活动结合过于紧密,导向出现了偏差,学生党员是为了加分,才去参加集体和公益活动,就会出现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问题。可见党员评价“量化”带来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它掩盖了人的特质和评价的特殊性,其结果是学生党员评价高的人,不一定是道德品质好,先锋作用强,而先锋作用强、道德高言行一致的人,又不一定得高分,使得学生党员评价的导向性变得功利化和表面化,学生党员评价导向功能丧失。

(四)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目标明确。

高校学生党员评价的结果被很多部门利用和采纳,但每个部门利用和使用的侧重点不同,参军工作在学校武装部,公选工作在学校党委组织部,志愿服务工作主要在学校团委等等,这些部们都需要用到党员评价成绩,这些部门往往用的是结果,而不注重过程,没有对过程进行量化或制度制定,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会有偏差,这样的结果也会有偏差,最后导致预期的目标不明确。

二、构建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

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应该从组织多元化、构建分层级、拓展多样化和评价发展性四方面提出构建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

(一)组织多元化的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主体。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评价的主体一般是党支部书记和组织员,由于评价主体的单一性,以及评价的滞后性,了解学生的有限性,很难客观全面评价学生党员的日常表现。另外,不同时期也有不同侧重点和量化标准,因此应该建立多元的高校党员评价主体。从管理者的角度,包括学院的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室主任、辅导员、组织员等等,在学生党员日常表现、思想表现、生活表现、实习表现,对学生党员进行不同角度的评价。另外,从同学关系的角度,包括寝室同学、班级同学等同学之间的评价,在寝室关系、班级关系等群众基础方面进行评价,党员之间民主评议也是非常重要的党员评价。这样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会更全面客观地对学生党员进行评价。

(二)构建分层级的高校学生党员评价内容

针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不同年级在评价内容侧重不同。大学一年级,是学习打基础的阶段,他们要对新的学习环境确定一个新的观念,重新确立人生发展目标,因此,一年级的高校学生党员培养侧重于理想信念教育,设计入党启蒙教育的一些列培训课程,确定学生理想目标。进入二、三年级后,学生党员教育进入关键时期,这时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严格按照组织发展程序,确定积极分子和拟发展对象,参加党校培训,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成熟学生可加入中国共产党。进入四年级,学生党员各方面较成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在学生党员的考研、就业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在学生当中表率作用进步增强。

(三)拓展多样化的高校党员评价方法

单一的学生党员评价方法很难确定一个学生党员的水平,应该采取多样的学生党员评价方法:一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学生党员需考察多方面的因素,不能定量的标准,要用写实记录的方法进行评价。二是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学生党员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是一个过程,学生党员评价不能仅看最后结果,而应该把这种评价,贯穿学生接受教育的全过程。三是全面和重点相结合。高校学生党员处于人生的成长成熟期,各方面素质也处在变化过程中。四是评价与指导相结合。高校党员评价工作應注意把结果,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来认识,辅导员、组织员、支部书记和培养人应帮助学生党员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党员具备的主客观条件,指出今后努力方向、拟定切实的提高方案。

(四)利用高校党员评价体系的发展性功能

高校要把促进学生党员评价体系建设提到重要和突出的地位。一是发挥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作用。通过高校学生党员评价活动,能够让学生党员不断学会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二是发挥高校学生党员评价在整个学生党员教育系统中的优化作用。发展性高校党员评价体系注重结果的分析与运用,这样有利于党务工作者掌握各种反馈信息、便于对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控制过程作调整,能够推动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的优化和发展,这对于实现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朝霞, 赵锦笑.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J].教育现代化 ,2018,5(12):112-113+116.

[2] 杨桂侠.构建教育现代化条件下高校德育的评价体系 [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02):103-104.

[3] 严国红.马克思主义具体论断及其理论与实践价值——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为例 [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2):64-70+79.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体系党员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党员标准是什么?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正式党员人数减少至3人以下的党支部是否要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