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在规范化培训护士中的应用研究

2020-08-16罗淑英陈敬国卢贤秀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儿科护理规范化培训应用研究

罗淑英 陈敬国 卢贤秀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科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实施在儿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挑选了儿科室新入职的30名新护士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理法对其进行了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予以对照组新护士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新护士则是主要接受以儿科护理安全内容为主的临床护理路径培训。然后分别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培训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新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结果:采用以儿科护理安全内容为主的临床护理路径培训实验组,其护理人员在工作能力、培训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培训的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儿科护理安全内容制成临床护理路径中,并且加大对新护士进行相关培训,可有效提高护士能力,提高新护士安全认知,促进临床教学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对教学双方积极性与培训效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达到快速规范化培训的目的。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管理路径;规范化培训;护士;应用研究

因小儿生理发育未完善,所以其在夏秋换季期间容易出现病症病症,而导致这一病症最为直接的原因便是细菌感染、病毒,再加之小儿自身消化系统免力低等,极易出现病症。而儿科患者因其年龄较小、自理能力差等因素,使得其对于病症的认知度不高。再加上部分家长并不具有相关护理知识,使得儿科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极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对此,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将护理安全管理与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了有效结合,并将其大力实施于新入职护理的培训当中,为减少儿科患者的安全隐患而贡献力量。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通过对两组新入职护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来对其培训方法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获得了良好结果,具体如下所示: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选取了2018年新入职的3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随机数理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象。其中,实验组15名护士中,中专学历2人,大专学历10人,本科学历3人,年龄处于20~24岁范围内,平均年龄(21.3±1.25)岁。对照组15例新入职护士中,中专学历4名,大专学历8人,本科学历3人,年龄处于21~24歲范围内,平均年龄(21.1±1.20)岁。两组研究对象无论是年龄,学历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予以对象组护理人员常规护理培训,即:给药护理、查房护理、消毒护理等。

而实验组则应用了以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为核心的培训路径,其具体包括了:

(1)个性化心理护理

因患儿年龄较小,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并不能够承受病症所带来的疼痛感,一部分拥有独立思维的患儿便会出现任性行为,但无论哪个年龄段,患儿均会出现明显的对父母的强烈依赖性,当父母为其病症出现明显情绪波动,患儿也会同样出现情绪上的变化。对此,医护人员要提前对患儿家长做好健康宣传,使其能够提前对小儿病症有一个地认识,然后在将治疗方法与护理方法一一介绍予患儿家属,并将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反应进行详细说明,使患儿家长能够有一个深刻的认知,进而能够配合医护人员来调动患儿的治疗积极性,提高治疗效果。

(2)给药护理

因患儿年龄较小,所以多数病症治疗是采取药物治疗,但因某些药物气味过大使得患儿出现排斥服药现象,这里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患儿用药护理:采用一些患儿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转移其对于药物服用的恐惧感及对医护人员的排斥行为。与家长配合,共同去引导患儿并鼓励其勇敢服用药物,可将一同需要服药的患儿集中在一起,然后选取一个服药依从性最高的患儿为其中榜样,鼓励患儿去进行模仿,并遵从用药护理行为,进而提高患儿用药护理质量,使患儿能够早日康复。

(3)环境卫生干预

导致小儿病症最主要的因素便是病毒及细菌感染,因此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要保证患儿病房空气流通性,并定期进行消毒处理。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室内温度与湿度,最大限度内保证患儿治疗期间的舒适性,提高其生活质量,进而加速病情恢复。

(4)饮食护理干预

医护人员要对患儿进行禁食或者调整饮食的决定时,需要按照患儿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主要是为了给患儿一个休息与调整的时间。在患儿逐渐好转后,可先以米粥或易消化的奶粉来喂食患儿,逐次增加食物的浓度,直到其可以正常进行饮食。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要保证患儿饮食健康、营养。

(5)输液护理干预

患儿在进行入院检查时,主治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因患儿出现病症后,恶心呕吐,腹泻严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对此医护人员要对患儿进行补液。因患儿年龄较小,所以要严格按照规定来对患儿进行输液操作,如果患儿哭闹不止,可予以其适量镇静剂,保证补液治疗可以顺利进行。此外,医护人员要加大对输液的患儿巡视,注意观察其临床反应,并保证患儿安全。

(6)其他护理培训

大致可分为环境设施、消防安全、治疗环境安全。其细分则包括了安全培训、常用药物安全应用管理、高危药品管理、抢救车管理、身体识别、健康教育等培训内容。

2 结果

2.1 两组新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

由上表1可以得知,采用以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为核心培训路径的实验组,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优于使用常规培训方法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新护士培训满意度

由上表2可以得知,采用以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为核心培训路径的实验组,其护理培训满意度显著优于使用常规培训方法的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将安全管理路径应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使安全教学内容规范、有标准,运用统一路径表单内容计划与时间安排,减少人科后各自带教老师对带教知识点讲授的随机性,不全面性,造成教学目标不完成或偏差、有遗漏,影响教学质量,从而也影响新护士安全认知。在提高教学能力同时,日常安全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培训效果得到提升。

制定的儿科常用护理操作路径表单,充分发挥临床护士的实践工作经验优点,充分调动护士参与热情,使制定的路径表考虑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更详细、问题解决更规范,增强护士主人翁意识,体现了自身工作价值,促进临床教学质量提升并达到带教双方满意度提升目的。

护理安全路径实施,减少了不规范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在增加临床护理行为安全性同时,使护理环节质量得到控制、护理终末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刘爱娟,王会会,宋红芳.带教护士教学工作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对提升儿科临床护士带教质量的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3):135-137.

张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系统医学,2019,4(03):168-170.

牛燕燕.持续质量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3):157.

朱静露,曾冰英,陈颖萍,高洁.儿科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8,40(03):149-150.

猜你喜欢

儿科护理规范化培训应用研究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