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智慧养老研究进展

2020-08-16杨丽娟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5期
关键词:智慧养老养老模式文献计量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智慧养老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正在逐渐成为主流。为了了解我国智慧养老研究文献基本情况,本文通过对2011年到2019年在CNKI中收录的篇名包含智慧养老相关词的中文研究文献检索、统计、分析,发现智慧养老文献发文量在逐年递增,并且有持续线性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智慧养老;文献计量;养老服务;互联网+;养老模式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智慧养老是指在提供养老服务的过程中,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全方位地提供多样化、精准化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国务院于2015年7月4日提出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鼓励健康服务机构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提高养老服务水平。[1]”

(二)方法介绍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智慧养老研究进展,本文拟应用文献计量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具体方法为:以“智慧养老”或“信息化养老”或“数字养老”或“互联网+养老”这四个智慧养老相关词为检索条件,采取精确检索的形式,对CNKI中提供的中文文献数据库进行篇名检索,检索范围为2011年—2019年,统计时间为2019年1月1日,根据检索结果进行分析。

文献计量学是以某一领域的研究文献数量为基础,论述与预测这一领域研究规律与现象的学问[2]。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文献的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采用数学、统计学等方法,对研究文献情报的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与定量管理进行研究与分析,来对某一领域的学术成果进行科学评价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我国智慧养老目前研究文献量

通过上文中提到的检索条件检索到相关发表文献共470篇,其中期刊发表375篇(占发文总量的79.79%,下同)、报纸45篇(9.57%)、硕士论文37篇(7.87%)、学术辑刊6篇(1.28%)、国内会议5篇(1.06%)、国际会议2篇(0.43%)。

通过对现有数据的分析发现,近四年来,该专题研究的文獻量在逐年上升。这说明,该专题的研究文献增长态势相当乐观。笔者认为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国家的政策开始逐渐关注智慧养老。二是受国外长期照护的思想影响;三是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传感技术等大数据科技的发展,养老服务的供应有了新的技术支持,对智慧养老的研究也就更加普及,并且还有研究不断深入的趋势。

三、我国智慧养老研究文献的被引用情况

引证文献或称被引用文献,是衡量学术文献对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是否具有学术影响的重要因素。通过统计,从2011年到统计截止日期为止,CNKI发表的470篇文献中共有251篇文献被引用,被引次数共1 926次,占总文献数量的53.40%,平均每篇文献被引用7.67次。

从图1可以看出:(1)2017年是被引用文献数量最多的一年,有72篇文献被其他文献所引用,占引证文献总数的28.69%。(2)2016年是智慧养老专题引证文献被引频次最多的一年,被引频次共566次,占引证文献总被引频次的29.39%。

从引文发现,引文出自期刊的有219篇(87.25%),报纸的16篇(6.37%),硕士论文的13篇(5.18%),国内会议的1篇(0.40%),国际会议的0篇。引文有251篇文献,其中属于期刊的有219篇。其中按被引频次多少来排序是:《中国信息界》18篇,《劳动保障世界》8篇,《老龄科学研究》6篇,《中国公共安全》6篇。其中,被引频率最高的文献来自《老龄科学研究》,被引161次[4];接下来是《中国公共安全》,被引100次[5];《人口学刊》,被引88次[6]。

四、我国智慧养老研究文献各指标分布状况研究

(一)研究层次分布状况

该领域已发表文献的研究层次分布按数量多少排列,依次为:行业指导138篇(29.36%)、基础研究128篇(27.23%)、政策研究87篇(18.51%)、工程技术29篇(6.17%)、职业指导15篇(3.19%)、大众文化8篇(1.70%)、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8篇(1.70%)、行业技术指导7篇(1.49%)、经济信息5篇(1.06%)、高等教育2篇(0.43%)、其他研究43篇(9.15%)。

(二)文献来源分布状况

载文量前10位的期刊为《中国信息界》23篇(4.90%)、《经济》16篇(3.40%)、《中国社会工作》12篇(2.55%)、《劳动保障世界》8篇(1.70%)、《中国公共安全》8篇(1.70%)、《老龄科学研究》7篇(1.50%)、《中国民政》7篇(1.50%)及其他。报纸则为《中国社会报》8篇(1.70%)、《嘉兴日报》4篇(0.85%)、《中国老年报》3篇(0.64%)及其他。硕士论文共来自37个高校,主要来自南京邮电大学3篇(0.64%)、西南交通大学2篇(0.43%)、重庆邮电大学2篇(0.43%)、广东工业大学2篇(0.43%)、大连理工大学2篇(0.43%),其余高校均为1篇。

(三)关键词分布状况

关键词分布主要集中在智慧养老模式190篇、互联网+35篇、“互联网+”31篇、养老服务30篇、物联网20篇、老龄化20篇、养老16篇、互联网14篇、人口老龄化13篇、养老模式12篇。

就关键词共现频率来讲,互联网+和养老共同出现的频率最高,有10次;互联网+和智慧养老模式共现的频率次之,有9次;其次是养老服务和“互联网+”,有5次;再次之是互联网+、养老服务,互联网、养老服务,“互联网+”、养老模式,皆有4次。一组关键词在研究文献中出现频次多,就代表这组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近、息息相关,这表明智慧养老在这个领域中被研究者们高度关注,同时也是该学科领域的研究重点与研究热点。

五、我国智慧养老研究文献作者分布情况研究

(一)第一作者文獻完成情况

将统计对象设定为第一作者,得出结果:智慧养老领域470篇研究文献中的第一作者总人数有370人,平均每位作者发表文献1.27篇,其中仅发表1篇文献的作者人数有333人(90%),2篇文献的作者人数为28人(7.57%),3篇文献的作者4人(1.08%),4篇文献的作者人数为2人(0.54%),5篇、7篇、13篇文献的作者各为1人,分别占比0.27%。第一作者完成数量最多的是李卿,有13篇;其次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智慧养老研究所所长左美云教授的7篇;第三是戈晶晶的5篇;第四是白玫、高盼的4篇,他们是智慧养老专题研究的高产作者。

(二)合作情况

合作情况是指在确定的时间跨度中某种期刊中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能够反映学术论文和合作程度以及用来评价学术论文和期刊的质量优劣。通过统计,实际作者人数为620人,合作率131.91%。其中以1—6位作者合作完成的文献按照从多到少的标准排序,分别为:278篇(59.15%)、88篇(18.72%)、39篇(8.30%)、12篇(2.55%)、9篇(1.91%)、5篇(1.06%)。由7位及以上作者完成的文献共3篇(0.64%),引证文献3篇,被引用31次。未标注作者的文献有36篇(7.66%),引证文献8篇(3.19%),被引用18次(0.93%)。作者合作人数最多的文献是华中生、刘作仪等人所做的文章,共9位作者,体现了几位学者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跨学科多人共同参与的合作意识。

(三)高频引证文献的作者分布情况研究

本文摘选出智慧养老领域第一作者所著被引频次20次及以上的文献,共有23篇(9.16%)研究文献,被引频次为1 005次,占总被引频次的52.18%。

2016年发表高频被引文献最多,共10篇论文发表,共计被引用297次;接下来是2014年和2015年,各有5篇高频被引论文发表,论文分别被引用414次和154次;2017年有两篇文献,被引108次。

有20篇高频被引论文作者来自高校,特别是西北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党校2篇,政府机关1篇。这说明当前关注我国智慧养老的机构主要是高校。

被引用文献次数最多的是席恒教授的文章,共被引用161次,其次是左美云教授的文章,被引100次。再次是于潇教授的文章,被引88次。

席恒、左美云、于潇、郑世宝、贾伟、朱海龙、张玉琼、白玫、孙文灿、孙梦楚等人是我国智慧养老研究文献发表作者中的中流砥柱,由这几位作者撰写的论文具有很高的参考和推广价值,影响范围较广。

六、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养老是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界对智慧养老的研究虽形势乐观,但还有待深入。期待学界对于智慧养老的更深层次研究文献的出现,以解决当前我国越来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http: / /www.gov.cn / zhengce / content /2015-07 /04 / content_10002.htm,2019.

[2]王崇德,计量文献与预测情报[J].情报科学,1980(03):43-45.

[4]席恒,任行,翟绍果.智慧养老:以信息化技术创新养老服务[J].老龄科学研究,2014,2(7):12-20.

[5]左美云.智慧养老的内涵、模式与机遇[J].中国公共安全,2014(10):48-50.

[6]于潇,孙悦.“互联网+养老”:新时期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研究[J].人口学刊,2017,39(1):58-66.

作者简介:杨丽娟(1996—),河北张家口人,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主要从事养老服务研究。

猜你喜欢

智慧养老养老模式文献计量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智慧养老的信息服务终端设计研究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