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2020-08-16李婧瑗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5期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完善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要切实保障并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科研事业单位是重要的智库载体,改革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是科技体制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部分。随着国家对科研事业单位的进一步松绑,更加强调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技术、智力、成果等要素参与工资分配的比重越来越大。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完善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科研人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科研事业单位汇聚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是承载智力劳动转化的重要公益性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要切实保障并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理直气壮地让真正有作为、有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名利双收”。改革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是科技体制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部分,有助于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有助于进一步释放知识红利,有助于实现智有所值、劳有所得。

一、科研事业单位与工资制度

科研事业单位是指向国家和社会提供公共科研服务的事业单位,其特点表现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密集性组织,利用科技、文化、知识创造社会价值。科研事业单位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社會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综合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和其他科技事业单位。科研事业单位的人员构成包括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其中科研人员数量占比较大。

二、科研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历程及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对科研工作的肯定和重视,科研事业单位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逐步提高,更加强调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但是,也面临缺乏全面的市场化对标,基本工资偏低,绩效评价标准一味量化,各岗位间工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

(一)改革历程

科研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既包括对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改革,也包括对科学研究分配体制的改革,其最终目的是通过优化有限的资源配置,提升单位的科研核心能力和产出质量。建国后,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共分为四个阶段,时间节点分别是1956年、1985年、1993年和2006年。通过改革,事业单位工资制度逐步完善,单位自主权持续扩大。近年来,为激发科研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活力和积极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科研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例如,2011年3月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2014年4月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2015年9月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16年11月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

(二)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对科研事业单位的进一步松绑,技术、智力、成果等要素参与工资分配的比重越来越大,科研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更加响应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整体收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由于科研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大多具备较高的学历背景和知识水平,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了丰富的智力成果和决策参考,所以其工资收入水平在普遍的事业单位中处于中上等级。

然而,科研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面临缺乏全面的市场化对标。与科研人力市场平均水平相比,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工资与体制外科研人员工资相比仍有一些差距。根据薪酬体系的外部平衡原则,单位的薪酬水平与其他同类单位或企业的薪酬水平应大致保持平衡。第二,基本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基本工资不能保障基本生活。低保障、高激励的薪酬体系容易刺激员工的趋利本性,导致科研人员更加倾向为社会提供非公益性的科研服务。这种短期逐利行为会造成科研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出现偏差。第三,不科学的量化绩效考核方式。科研人员一味追求数量和规模,而忽视科研质量的提升和科研能力的积累。长此以往,将会损害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精神和服务能力。

三、推动科研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

改革和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是撬动科研积极性的经济杠杆,既可以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又体现出市场对智力劳动的合理回报。

(一)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事业平台和组织生态,完善工资制度改革是优化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环境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深化科研事业单位管理改革,打破既有利益分配格局,理顺内部分配关系,摆脱日常考核的繁琐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收集科研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相关资料。

(二)提高科研事业单位工资收入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科研事业单位的工资收入是否能满足员工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成为衡量其收入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工资改革的重要目标。要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工资标准进行全面对标、行业对标和区域对标,以市场化为导向,实施科学对标提升。工资收入是科研事业单位员工的优先基础保障,只有让科研工作者首先解决生存和生活问题,才能使其解放双手,全身心投入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智力研究的工作当中。

(三)营造科研事业单位积极的工作氛围

科研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离不开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通过改革科研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提高工资收入水平,有利于增加科研事业单位的知识创造和技术供给。坚持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完善按研究成果数量、研究成果质量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将高效的智力产出转变为合理的工资收入。继续引导科研事业单位面向科学技术前沿、社会问题前沿和社会的重大需求提供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四、推动科研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科研事业单位是重要的智库载体,持续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科学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等重要贡献。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评估管理岗位、工勤岗位的参与性、辅助性,是科研事业单位工资改革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构建动态的工资总量核定制度

政府作为科研事业单位的财政责任主体,为科研事业单位的工资来源提供稳定的基本保障。为发挥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针对科研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集中、智力成果集中的特点,应适当倾斜对科研事业单位发放的工资总量。科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常年保持在稳定状态,而每年完成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不尽相同,并且大多数为公益性、基础性、长期性的研究工作。应构建动态的工资总量核定制度,根据科研事业单位的工作实际进行上浮或者下浮。同时,完成市场化对标,考虑体制外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和其他市场化科研岗位工资收入水平,通过综合考量,核算工资总额。

(二)科学评估各岗位工资构成成分

对于构成科研事业单位工资的四大部分,各单元在工资总构成中的占比,成为影响员工工资保障和激励功能的重要因素。第一,在科研岗位方面,建立以灵活为主、固定为辅的岗位工资制度,最大程度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科研工作在研究周期、研究方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不确定性,均应适当认可。例如,有可能前期投入较多但成效不明显,也有可能出现短期的强烈的社会效果。应将科研工资制度逐渐过渡为长期薪酬制度,而不局限于某一月、某一年的成绩。同时,打破平均主义,使薪酬分配向核心骨干人才和优秀人才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第二,在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方面,要提高固定收入占工资的比例,保障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基本的薪酬水平,同时根据其对科研工作的配合程度和工作任务的完成总量,进行绩效的评估和认定。

(三)建立完善各岗位绩效考核制度

在保障科研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正常增长的基础上,应逐步提高绩效工资的稳定增长机制。绩效考核结果为薪酬的合理化提供了决策依据,使单位的薪酬体系更加公平化、客觀化,并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应建立健全科研事业单位的全员绩效考核制度,对科研岗位、管理岗位、工勤岗位实施分类管理,采取符合其工作特点的业绩考核和薪酬激励模式,提高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一,在科研岗位方面,由注重成果数量转为注重成果质量,由注重短期粗浅分析转为注重长期深度研究,由注重职称职务转为注重效率效果。根据其承担的研究任务完成情况和是否被采纳的情况核定绩效工资水平。此外,灵活制定考核周期。对研究周期大于一年的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进行动态跟踪,加强过程中的同行评议和交流反馈。采取分阶段检查或中期考核的方式,根据完成计划的节点时间下发符合研究实际进度和实际情况的绩效工资。第二,在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方面,其考核内容应该包括部门的整体绩效和管理半径内员工的工作绩效。由于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没有可以衡量的物质产出,所以重点从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态度、工作成果、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

(四)鼓励团队合作的工资分配制度

长期以来,科研事业单位的考核体系主要以个人为单位,重点考察科研人员对某一研究的独立完成能力。这一制度导致在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出现人际交往较少,同事间了解不足,研究人员过于封闭的现象发生。而真正的科学研究,更加强调团队的协同和配合。只有汇集各个专业和领域的不同学者形成研究团队,才能呈现出全面、丰富、严谨的研究成果。

(五)拓宽科研事业单位的创收途径

作为工资收入的补充,自我创收是科研事业单位提升工资收入水平的重要来源之一。第一,在良好完成单位布置的交办任务条件下,适当鼓励科研人员参与与其专业相关的科研项目,包括横向课题和其他研究项目。第二,经单位同意,科研人员可以到高校、企业、社会组织或其他科研机构兼职,兼职收入不受绩效工资总量限制。第三,经单位同意,科研人员可以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对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进行市场化管理。通过完善股权激励等措施,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尤其是对从事应用研究的科研人员通过市场机制和科研转化成果进行激励和奖励。

参考文献:

[1]高珊珊,刘俊贵.科研项目人员经费改革:发达国家的经验与启示[J].财政监督,2018(18).

[2]林敏晖.关于优化科研事业单位薪酬体系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4).

[3]刘音磊,王朔,熊洁菲.发达国家科研院所人力资源体系案例浅析[J].管理观察,2018(36).

[4]马志良.科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与激励机制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

[5]汪雯.我国科研机构薪酬管理的现状与挑战[J].中国计量,2018(3).

[6]熊亮.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趋势、脉络和建议[J].中国行政管理,2019(3).

作者简介:李婧瑗,女,汉族,河南陕县人,硕士研究生,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科研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完善
科研事业单位经费内部控制研究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
绩效工资制度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收入的影响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