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2020-08-15赵欣媛奚玲

关键词:贫困生理论课心理健康

赵欣媛,奚玲

(辽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概述

1.贫困大学生的界定。贫困大学生主要是指就读于我国高等院校,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很难承担学习和生活开销的高校大学生[1]。在贫困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中,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认识贫困问题,为了摆脱贫困,能够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积极进取,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但是,由于家庭成长环境的差异,还有一部分学生并不能正确的看待贫困,他们追求进步的目的过于功利化,他们渴望得到社会公平地对待,却又不能正确的看待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做事情往往过于极端。他们很重视别人的评价,也由此引发了攀比心理、自卑心理等不良心理现象,最后,由经济贫困导致了心理贫困和思想贫困等问题。

2.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所谓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贫困大学生在“三观”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做到以生为本,突出人文关怀,同时还要有创新性和时代性,不能总是以枯燥的“填鸭式”教学为主,而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的需要。我们党和国家一直都十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同时,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敢于砥砺奋斗[3]。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高校时指出当代大学生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青年大学生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任重而道远。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代表着整个民族的素质[4]。所以,社会和高校更要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精做细,努力培养社会主义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高校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坚持速度与质量的同步发展。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国要实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进而导致了高校贫困大学生不断增多。所以,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迎来了新挑战。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等问题密切相关。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高等教育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不可忽视[5]。由此可见,高等教育不仅仅承担文化教育的任务,还要肩负起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贫困大学生。所以,只有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国高等教育才能健康快速地发展。

3.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大学生个体的和谐是校园整体和谐的前提,所以,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建设和谐校园尤为重要。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和谐社会,除了要讲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应讲人的自我和谐[6]。”没有和谐的贫困大学生个体,就不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所以,我们要倾向于贫困生的“三观”教育,减少他们的思想贫困,勇于面对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杜绝等、靠、要等不正之风,纠正校园攀比之风,净化校园环境。引导贫困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面对现实,奋发图强,以贫困大学生个体和谐来促进校园的整体和谐。

4.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高校大学生中来自思想和学习等方面的压力居多,国家的资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在经济上的窘况,但是贫困生在思想上、精神上的压力还是很大,许多贫困生感到自卑、内心敏感,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另外,有些贫困生在申请国家助学金时,虚报家庭经济状况,弄虚作假,诚信缺失。在接受国家的经济资助以后,沉迷网络游戏,不思进取,认为享受的资助都是应得的,丝毫没有感恩之情。所以,高校对贫困生的经济资助和思想引导应是同步发展的。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贫困生的“三观”教育、责任意识和感恩心理。

三、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高校认为贫困大学生仅仅表现在经济上的贫困,却忽视了他们思想上的贫困。如:“三观”不正,缺乏感恩心理,没有诚信意识。大多数高校确实按照国家发布的有关政策和文件要求去执行,对于贫困生进行了一定的资助,但却往往只注重对于贫困生经济上的资助,在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却投入很少,忽视了帮助贫困大学生在思想上“脱贫”。有的高校即使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单一的缺陷。对于贫困生进行了模式化的教育,淡化了贫困生“三观”、感恩和诚信等方面的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笼统。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灌输,而没有对贫困生进行跟踪教育。第一,高校辅导员老师在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投入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做到对于不同的贫困学生进行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由于高校的贫困生的家庭背景等各种因素,导致许多心理问题,高校在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配备上有很大的缺口。“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情况,严重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对贫困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文化水平明显受到影响”[7]。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落在了没有专业知识的非专业人员的身上,不能做到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导致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很难“脱贫”。

3.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单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是教师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通道。但是许多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上却过于单一化,没有创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取得的效果也往往不尽人意。一方面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的主观意识占了主体地位,甚至他们对贫困生的自身情况和心理特点根本不够了解,而只是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开展工作,所以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另一方面,教育者只是单纯地依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灌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来实施教育,这样使大多数贫困生只是接受了理论的灌输,而得不到实践的锻炼。教育者不善于结合时代的需要,恰当灵活地运用网络新媒体等途径对贫困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四、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策略

1.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一,诚信教育。诚信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社会对人才选拔的最根本要求。由此可见,在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诚信教育尤为重要。加强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要收集贫困生个人诚信资料,对贫困生奖助贷的申报是否存在弄虚作假,贷款是否及时偿还进行跟踪调查。二要适当地开展一些关于诚信教育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会诚信的力量。第二,自立教育。自立是指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不是依赖于外在的力量的一种积极态度。加强贫困生的自立教育,就是引导贫困生努力进取,艰苦奋斗。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窘迫所以导致他们的自尊心极强,不能够正确地看待贫困,容易产生偏激的思想,做出极端的行为。所以,这就要求教育者在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善于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社会,激励他们艰苦奋斗,自立自强,摆脱逆境,学有所成。对此,教育者可以树立良好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感染他们,使他们拥有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第三,“三观”教育。对贫困生进行“三观”教育,首先要丰富贫困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涵。一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自觉地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二是将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的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国家发展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第一,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意区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个体需要,将传授专业知识与培养学生的“三观”相结合。20 世纪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培育独立思考的教育》中曾说:“用专业的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恶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8]。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达到育人的目的。第二,增强激励机制,营造健康环境。所谓的激励,并不是仅仅存在于经济和物质上的奖励,而是对贫困生精神上的鼓励和思想上的引导。如:在评优评奖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贫困生的个人品质和道德素质为标准,评选优秀个人,生活榜样等。这样,既能做到维护了贫困生的自尊心,又无形中对贫困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第三,以学生为本,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担子不应该都落在高校辅导员老师的肩上,而应该不断壮大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更要注重引进专业的思政理论课教师。正如邓小平所指出:“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当前这个转变时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责任尤其重大”[9]。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着眼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对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六个要”和“八个统一”的明确要求。办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第一,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贫困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但是单单靠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合理的,也很难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空谈,而必须结合实际。高校可以在“双创”教育活动中把握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可以鼓励有思想有条件的贫困生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贫困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培养努力拼搏的意识,纠正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消极思想。其次,高校和社会要尽可能地帮助贫困大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对贫困生的指导和帮助,为贫困生减轻压力,避免出现实践中问题过大而导致半途而废,在实践中培养贫困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整顿校园网络环境,抢占网络教育阵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许多新的问题也应运而生,贫困生由山区到城市,互联网这一新事物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加之贫困生由于种种原因的内心自我封闭,导致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严重的可能会触碰网络色情、暴力活动,所以,整治校园网络环境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挑战。教育者要注意引导贫困生正确地运用网络,同时,我们可以变被互联网的被动牵制为主动进攻,将互联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手段。首先,在网上为每一位贫困生建立个人档案,为贫困生提供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学习上的服务,根据贫困生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对贫困生进行跟踪教育。其次,还可以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主题教育。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创设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第三,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证贫困生群体心理健康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所以,改善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可以通过向贫困生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举办与心理健康有关的课外活动,组建心理健康讨论小组,分析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深入调查了解每个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为每一位贫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心理健康矫正和预警机制,密切跟踪每一个贫困生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对贫困生开展心理辅导,尤其是高校辅导员老师,要亲身到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深入了解贫困生的日常生活,综合分析贫困生的心理。另外,还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媒体与贫困生进行日常交流,与贫困生进行心贴心地交流,针对贫困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思想和情感上的困惑进行及时地心理疏导,避免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纠正他们认识上的不足,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贫困,正确地对待国家、学校和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的帮助,缓解心理压力,排解不良情绪的困扰,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

贫困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在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全面分析之后,主要针对高校贫困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十九大召开以来,高校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和决胜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主力军,不仅要摆脱经济上的贫困,更重要的是要克服思想上的贫困。所以,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调动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走出困境,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

猜你喜欢

贫困生理论课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