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探究

2020-08-15赵钰涵韦泽

关键词:爱国载体校园文化

赵钰涵,韦泽

(安徽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大学生在新时代要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利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爱国奋斗精神教育,能够有效地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情,使其立报国之志,践爱国之行。

高校以爱国奋斗精神为主题展开系列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爱国奋斗氛围,能够增强培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本文拟从校园文化的角度,对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的培育路径等问题略作研究。

一、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的价值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大学生的爱国奋斗精神,能够增强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提高大学生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让爱国奋斗精神感染每一个大学生,把爱国奋斗精神转化为实际的报国行动。

1.增强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亲和力。亲和力是化学领域的名词,表示两种原子之间的关系,现引申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指让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爱国奋斗精神培育亲和力的核心是“和”,是指爱国奋斗精神培育方式和谐、亲近,让“高大上”的说教接地气。其本质是增强大学生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认同感,树立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奋斗意识。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对于大学生知识的增长和品格的养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培育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的重要阵地。依托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生的爱国奋斗精神,有助于增强培育的亲切感,使爱国奋斗精神变得亲近。“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资源、载体和内涵,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环境等多种方面对所处其中的人产生特定的作用,影响着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并持续发挥着激励人、感染人、影响人、塑造人的功能”。[1]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爱国奋斗精神内涵,可以让高深的理论通过简单的解释和事例的展示、平易近人的教学方式、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被学生充分吸收爱国奋斗知识,使爱国奋斗精神内化于心。增强校园文化中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亲和力,不仅学生的主体性要充分调动,教师也要充分参与,统领全局,正确引导。确保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深度、广度和强度,挖掘每个活动中的爱国奋斗教育意义,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简单地娱乐消遣,要赋予校园文化活动深远的爱国奋斗内涵,做到潜移默化地、持之以恒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奋斗精神教育和熏陶。

校园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培养大学生的爱国奋斗精神,应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的思想需求为基础,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出发,从而提高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亲和力。例如在开学季、毕业季,通过组织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宣传大学生的爱国奋斗故事,可以感染每位大学生并且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其深刻体会爱国奋斗精神对于个人发展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在校园文化中培育爱国奋斗精神,激发大学生爱国奋斗热情,使其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为祖国和人民努力奋斗,奏响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的主旋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提高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针对性。提高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针对性,必须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高校要根据各专业不同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培育目标和方式,推进课程思政化。专业课老师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在专业课中选择适合本专业的培育方式,针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对症下药”,运用经典的案例对大学生进行爱国奋斗精神渗透。“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主要体现为一定的精神文化、环境文化的熏陶感染对师生产生润物无声的影响”[2],在校园文化中倡导爱国奋斗精神,既要注重知识的灌输,又要加强环境的渗透,通过日常积累来不断增强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能够大大提升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针对性,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扣好大学生人生的每一粒扣子。

提高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针对性,体现在培育方式的针对性。利用校园文化培育爱国奋斗精神,要大力提高思政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新时代的大学生自主意识愈发强烈,培育过程中单一的、高深的理论和说教很难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很难实现认同与信服,甚至有可能出现排斥和抵触的现象。培育爱国奋斗精神的过程中要及时注意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认识误区,对于可能影响大学生的一些错误思潮和观点要一针见血地回击,直面问题,认真剖析,切实增强大学生在爱国奋斗精神中的获得感,增强大学生内心的认同感。

提高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针对性,体现在培育主体的针对性。新时代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时代新人,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校园文化中的育人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3],大学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大学生要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地提升自身本领,面对困难和曲折,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奋斗志向,坚信新时代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实践过程,需要一代代有志青年树立起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的内容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爱国奋斗精神,是将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自觉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1.增强爱国奋斗热情。爱国奋斗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归属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是为国家繁荣而奋斗的必备精神状态。大学生增强爱国奋斗热情,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自觉维护和推进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校园文化是培养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的重要“软环境”,具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高校以爱国奋斗精神为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着爱国奋斗精神的资源,从而大大增强爱国奋斗热情的教育效果。譬如重大节日和重要历史人物、各种纪念日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和鲜活教材,学校有关单位从悠久历史、英雄人物和先进典型中汲取家国情怀的养料,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大学生认识到个人奋斗对国家繁荣发展稳定的重要作用,进而引导大学生在新时代自觉弘扬和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2.坚定强国奋斗志向。古人云,“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4]强国奋斗志向是大学生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心。体现在立志当高远,立志做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大学生拥护国家和各项政策,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体现在立志做大事,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做到个人志向与社会理想的统一,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校园文化中培育爱国奋斗精神,首先应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激发其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他们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树立起爱国奋斗志向。大学生立志高远,有利于坚定实现爱国奋斗目标的毅力,在正确的目标指引下坚定不移地奋斗,披荆斩棘地做出不平凡的成就。譬如选取从古至今的文化和传统励志的英雄人物和爱国事迹感染大学生,自觉弘扬和传承爱国奋斗精神。立志做大事,新时代大学生需要仰望星空,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在校园文化中培育爱国奋斗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志向、为国家贡献的志向,自觉把个人命运和人民命运、个人理想和国家理想联系在一起,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

3.引领报国奋斗行动。报国奋斗行动指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不断提升自身本领,脚踏实地把每件事情做好、做深、做实,要求每个人行动起来,确保在自己的岗位竭尽所能,更好地投身于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大学生报国奋斗行动体现在尚行、敏行和力行等方面。尚行,是推崇实践,推崇行动,意味着要有实践的能力、知识和智慧。“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劳动。在校园文化中,通过古今英雄人物的事例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拥有过硬的本领。敏行,是尊重客观规律,具有高效的执行力和行动力。“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行百里者半九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在教室墙壁上书写上述警句启示大学生,成功的实践不会一挥而就,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更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力行,是身体力行地实干,扎扎实实地完成。在校园文化中,通过家喻户晓的先进人物、身边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坚信“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三、培育爱国奋斗精神的校园文化载体

爱国奋斗精神培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照本宣科、一板一眼地说教,难以得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校园文化中进行爱国奋斗精神的培育,应选择具有现代感、仪式感和参与感的培育载体,营造具有爱国奋斗精神的校园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奋斗激情,增强大学生自身的成就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1.课堂载体。课堂教育是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主渠道,有效利用课堂载体,能够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认同,形成为祖国不懈奋斗、接续奋斗和艰苦奋斗的生动局面。思政课理论讲授和理论学习是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主渠道,把爱国奋斗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教育引导的效果。通过开展“开学第一课”教育活动,聚焦“我和祖国共成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鸿鹄之志。开展教育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增强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大学生的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研究学生的思想需求,从学生感到疑惑的复杂现象和问题切入,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教育,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认识到爱国奋斗精神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5]

2.课外活动载体。课外活动载体根据内容和环境的需要,分为社团活动载体、寝室文化载体、校园新媒体载体和校园硬件载体,有针对性地进行爱国奋斗精神教育,能够发挥不同载体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

第一,社团活动载体。校园社团活动可以将理论性和趣味性的活动充分结合,将爱国奋斗精神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个活动中,通过增强活动的仪式感,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大学生对其理解和认识。开展知识科普,让学生充分了解国旗、国徽和国歌的历史和精神内涵。通过爱国奋斗精神主题的讲座与报告、学术沙龙、知识竞赛等,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加深大学生对爱国奋斗精神的认同与理解。开展爱国主题活动,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爱国内涵、家国情怀,开展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文化活动。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将国防知识竞赛和主题演讲同时推进,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学校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能够在实践中深刻地理解爱国奋斗精神的意义。

第二,寝室文化载体。寝室文化是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6],我们要科学地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既要肯定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改造客观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又要肯定客观环境对人们思想与行为的影响。寝室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交流、沟通最为紧密的场所,应充分利用优质的宿舍平台,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具有爱国奋斗精神的活动,包含有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内容,来拓展爱国奋斗精神培育的途径。首先,在寝室楼大厅等空地摆放具有爱国奋斗精神内容的展板、橱窗和电子屏幕等,例如陈列爱国科学家模范人物的画像、爱国格言等,传播爱国奋斗精神,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开展“迎国庆、庆国庆”为主题的寝室文化建设、寝室设计大赛、“文明寝室”等评比活动,树立示范典型,还可以举办优秀寝室交流活动,宣传先进事迹,提升奋斗意识和学习意识。最后,开展寝室之间的集体活动,创建优良舍风,分享阅读爱国书籍的心得,交流观看爱国影片的感受,增强室友之间的爱国意识。

第三,校园新媒体载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应建设爱国奋斗精神教育的专题网站或交流板块,构建思想性、趣味性、服务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校园新媒体阵地,深度挖掘爱国奋斗精神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料、时事政治、先进榜样等大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增强大学生浏览主题网站的吸引力,使其渗透在日常的网络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在开学季和毕业季等重要的校园文化活动节点,根据学生的需求,融合时尚、艺术等元素,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多种方式、多个平台进行正能量宣传,例如,宣传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优秀学生事迹,传播爱国奋斗精神。新媒体交流与传统媒体发挥协同效应,学校传统的媒体如广播站、校报等,一如既往地发挥其积极作用,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宣传,增强大学生内心深处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奋斗精神。

第四,校园硬件载体。校园硬件是开展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它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承载着直观和深厚的校园文化内容。“身处校园中的人们也易被校园物质文化传递出的价值观念所感染和影响”,[7]进行爱国奋斗精神培育,要紧紧地把握住这种实体形式。首先,通过利用学校特色建筑,例如挖掘标志性的雕塑、画像、名人题词、宣传标语等内含的爱国元素,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具有独特的爱国奋斗精神内涵。其次,通过参观校史馆、校博物馆、爱国教育基地等校内校外相结合场所地点举行“奋斗人物”的颁奖典礼,表彰本校师生先进的爱国奋斗精神,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最后,在校体育馆、文化馆、学术报告厅等集体观看爱国主义电影、迎国庆文艺汇演、书画摄影艺术展等多种方式,开展“红色电影进校园”、“传统戏曲进校园”等系列活动,鼓励大学生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爱国载体校园文化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