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本真

2020-08-14华静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

华静

摘  要: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联系较为密切。因此幼儿教师应该重视幼小衔接,帮助幼儿完善知识结构,降低学习难度,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让幼儿回归本真。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为幼儿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将主要论述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关键词:回归本真;幼小衔接;误区及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9-0052-02

面对当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童年教育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而幼小衔接是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幼儿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与家长密切沟通动态,综合协调幼儿的认知习惯、心理情感方面,确保幼儿可以在毕业之后,可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1.幼小衔接的基本概念

幼小衔接内容并不只有课本知识,教师要从德智体美劳等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注重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帮助儿童将听到的知识完整表露出来,通过阅读对了解的知识进行简要表达。此外,幼儿教师也要注重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2.幼小衔接中存在的误区

(1)幼儿本身原因

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幼儿的性格较强,情绪不够稳定,事事依赖父母教师。在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良好的学习品格,此外幼儿对小学的学习环境感觉到陌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对幼儿园的教师有较深的感情,不愿意离开幼儿园等因素也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

(2)幼儿教师认知不到位

幼儿教师缺乏对于幼小衔接教育的整体认识,没有做好相

应的衔接工作。此外,一些幼儿教师本身素质偏差,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说教,导致教学过于功利化,给幼儿过多的限定,使幼儿失去了应有的想象能力。

(3)缺乏家庭教育

家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现在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长之间互相盲目攀比,导致许多幼儿缺失童年,大部分课余时间被迫学习,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面对繁杂的学习内容,幼儿就会产生厌学心理。

3.谈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幼小衔接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需要教师、校方、家庭共同完成。幼儿教师作为中间一环,要保证三方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努力减缓幼儿在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幼儿更多的理解、宽容,使幼儿能够平稳地过渡到人生的下一阶段。

(1)完善幼小衔接管理体系

在幼小衔接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提升衔接工作效率,幼儿教师应该健全相应的管理体系,以幼儿的知识接受能力为导向,编排合理的教材内容,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以兴趣式教学为主回归童真。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现有的评价方式,做好日常表现的记录,形成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使幼儿能够纵向比较自身特点。选择有趣味性的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引入游戏模式,为幼儿提供交流的机会,切实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中。

此外也应该建立相应的教研平台,组织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及时交流,加强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探究双方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实践性教学为主,保证幼小衔接工作顺利开展。完善有效衔接管理体系,也并不代表着在每个幼儿在进行幼小衔接时都应该完全遵循该管理体系,而应该在该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做到“遵从管理体系要求,适当发挥幼儿独特性”,从而做到幼小衔接管理体系充分符合幼儿的生长、学习要求。

例如,在评价体系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选出自己在幼儿园阶段中自己觉得最满意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手工艺品、折纸也可以是绘画,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拍成照片放到评价档案之中,从而提升评价档案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2)进行综合的幼小衔接的教育

幼小衔接教育并非只是学习内容的指导,幼儿教师应该注重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帮幼儿塑造良好的性格,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不断完善自我,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在课堂上要模拟小学教育,形成严谨的教学环境,帮助幼儿快速适应小学教学模式。给予幼儿一定思考时间,使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幼儿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综合考虑幼儿的个人因素,鼓励幼儿养成发散性思维。在进行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时,教师应该立足于幼儿的特点与身心发展状况进行教育教学,从而帮助幼儿平稳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例如,教师可以举行争做最佳值日生、今日班长等一系列活动,每天的值日生要负责浇水,与教师一起分发零食,帮助教师维持班级纪律等,最后教师进行综合评价,选出最佳值日生。幼儿进入大班后,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帮助幼儿树立责任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鼓励幼儿可以自主收拾物品。教师也应该教会幼儿进行互帮互助,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向幼儿灌输“助人为乐”、“帮助他人”和“与人为善”的思想,这样幼儿才有可能在学校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助人为乐,这也能够帮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格,为幼儿继续生活和深入学习提供充分的品德基础,同时也能够帮助小学教师顺利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3)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合力

家长是幼儿学习中的重要榜样,为了有效提高幼小衔接的工作效率,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时期,教师应该注重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幼儿的各种生活状态,多角度的分析幼儿的生活现状与心理,动态掌握幼儿的生活状态,鼓励幼儿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此外,幼儿教师也可以组织集体班会或者是个别约谈。给予家长一些正确的建议,使幼儿能感觉到家庭的温馨,不断整合教育资源,丰富幼儿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

例如,幼儿教师要与家长协同合作,使幼儿认同上学这件事,并根据当地小学的作息规律,适当调整幼儿的生活规律,给幼儿建立稳定的作息制度,促使幼儿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避免出现迟到的现象。在生活中向幼儿不断渗透小学的重要性,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教师也应该举办亲子运动会等活动,让家长和幼儿通过“十米接力跑”、“五米传球”和“大手拉小手”等活动来加深亲子关系。家长与幼儿产生联系也不仅仅拘泥于幼儿园阶段,教师也应该引导家长正确、科学教育幼儿、引导幼儿,从而增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教師可以通过线上线下联系的方式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组建微信群的方式,让家长通过微信群来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可以将育儿心得和正确教育教学方式内容推送给家长,让家长从中吸收经验与知识,并将这些经验与知识运用到实际教育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私聊的方式增进与个别家长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他们克服在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困难,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在联系之中解决幼儿在幼教衔接阶段所遇到的身心问题与学习问题,教师也应该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幼儿的幼小衔接过程,帮助幼儿适应幼小衔接,并平稳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正确的学习习惯是幼小衔接的关键,也影响着幼儿未来的学习质量,然而受到当下社会背景的影响,当下幼儿教学仍存在着知识化功利化的倾向,导致幼小衔接工作出现负面影响。幼儿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学习品质,综合外界的舆论导向,全面创新幼儿课程活动,使幼儿拥有正确的社会性情绪,在享受童年乐趣的同时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王琰玲.幼小数学衔接课程现状及小学数学教学应对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7.28(11):38

[2]吴昌美.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分析[J].海外文摘·学术版,2017

[3]王怡.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J].教育导刊,2017(24)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
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016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关注“幼小衔接”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又看“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如何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
数学绘本
多管齐下给力时,幼小衔接无尽处
幼小教育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