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加藤周一的“杂种文化论”

2020-08-14向艳

青年生活 2020年28期
关键词:外来文化希望

摘要: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国家,其中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加藤周一提出的“杂种文化论”为新时代的文化课题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在战后日本文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从文化、文学方面对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进行定位,还指出了“杂种文化论”的优越性。本文旨在从其“杂种文化论”出发,分析其论点提出的背景,分析其文化论的特点、创新。从中挖掘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加藤周一;杂种文化论;外来文化;希望

引言:

近年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潮流席卷全球,亚洲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冲击。在这此背景下,如何定位本国文化、对待外来文化,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很大的课题。

19世纪,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下,日本被迫打开国门。1871年,日本政府派出以岩仓具视为首的遣欧美使节团,历时1年9个月,对欧美十二国进行了考察、学习。由此明治政府加深了对西方社会的认识,汲取了欧美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学到了迅速实现资本主义化的办法。此后日本以谋求近代化为目的,开始明治维新。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国家。但改革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也出现了“全盘西化”、“全盘复古”这样极端的文化论,使得日本人对日本传统文化产生怀疑,对西方文化盲目追求。

加藤周一是日本现当代著名学者、评论家。他是在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双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学者。他反对“全盘西化一元论”、“传统复古一元论”等单纯、片面的文化论,提出了立足于日本传统文化的“杂种文化论”。本文旨在通过对加藤周一的“杂种文化论”的分析,理解其文化论的独到之处,从中找出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一、加藤周一

1919年,加藤周一出生在日本东京的一个医学世家,之后子承父业,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由于其祖父十分喜爱西方文化,从小加藤也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进入东大后,除医学外,他还选修了文学课程。此外,他还掌握了英语、德语、法语等多门外语,开始系统地学习西方文化。

1945年,日本战败。因对日本文化的厌恶和对西方文化的向往,1947年,加藤周一凭借《1946年:文学的考察》正式登上文坛,开始其文学批评活动。他将矛头直指天皇制、日本传统文化。1951年,他考取了巴黎大学医学院的半官费生,去往法国学习医学。在法留学间,他周游欧洲列国,积极与留学生交往。由此加藤对于西方社会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也促使他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于日本传统文化的态度、定位。1955年,加藤回国,发表了《日本文化的杂种性》和《杂种文化的希望》。

二、杂种文化论

1.杂种文化论的背景

1.1外部影响

1945年日本战败。日本战败几乎完全粉碎了日本人自古以来的价值观。此后10年,日本众多学者纷纷开始批判日本传统文化。其中坂口安吾便指出日本战败后压抑、统治者日本的一切虚伪东西都崩溃了,所以他说道“为了活下去,必须堕落”。

但二战之后,世界阵营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对立,开启了为期十年的冷战。以此为背景,1951年以美国为首,战胜国与日本签订了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这成为日本确立战后再次崛起的决定性合约。此后,日本逐渐恢复在国际上的地位。之后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大规模在日购入物资,日本经济以此为契机复苏,由此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一跃成为亚洲第一个步入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国家。

1955年,宛如一个转折期,国际地位的恢复,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学者一改之前的颓势,重拾对日本传统文化的信心。“杂种文化论”便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1.2加藤周一个人思想的转变的影响

日本在二战中戰败,日本国内一阵低迷,对一直以来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这时出现一批批评日本文化,主张大力吸收西方文化的学者,加藤周一也在其中。基于深厚的文学素养,他提笔写下对传统制度、封建文化的批评,为新时代到来的民主主义呐喊助威。但此时的加藤从未到过外国,对西方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只通过书中言语来尽情想象,其思想存在片面之处。

1951年加藤前往法国。虽学习的是医学,但他通过自己的双眼看西方,亲身体验西方生活,无疑于进一步加深了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明确了西方文化的优点与缺点。同时,身处异国的加藤反而能以一种公正的态度看待日本传统文化,重新审视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1955年,加藤回到日本,之后不久他便发表了《日本文化的杂种性》和《杂种文化的希望》,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定义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文明,为日本思想界带来新的视角。他指出,日本文化便是杂种文化。不止是现代的日本,而是由于日本历史就是杂种文化的历史。同时他还指出日本文化是添加型,日本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混合物。

2.杂种文化论的内涵

自明治维新后,日本发生了多次文化运动。这些文化运动的历史,并非来源于群众,而是来源于知识分子对这种文化杂种性的反应。可以说,明治以来的文化运动就是一部文化的纯化运动的历史,但毋庸置疑也是必然失败的历史。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文化的纯化运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全盘西化和全盘复古。这两种倾向的交替,至今仍未停止。针对这种情况,加藤指出:“近代日本文化是古代日本的醇风美俗和西方技术文明的混合体, 任何一方都难以进行纯化,而且也没有进行纯化的必要”,同时还说道:“切断这种恶性循环的出路,恐怕只有一条,那就是完全放弃企图纯化日本文化的愿望,不管是全盘日本化还是全盘西方化。”他认为,对于当今的日本,最重要的是要承认近代日本文化杂种性的积极意义, 并充分发挥它所具有的各种可能性,而非一味去进行所谓纯化运动。

1955年,加藤周一陆续发表《日本文化的杂种性》和《杂种的日本文化之希望》。他指出,“如果把英法的文化看作纯种文化的典型,那么,日本的文化不正是典型的杂种文化吗?在这种情况下,我对杂种这个词既不赋予好的涵义,也不赋予坏的涵义。对纯种一词也一样”,明确的将日本文化定义为杂种文化,这种杂种文化不含褒贬,是对日本的历史进程中文化特色的总结。同时他还指出,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必须明确:所谓杂种,即指在根本而非枝叶问题。他认为,西方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不单单表现在表面上,而是已经深入到根基上,成为近代日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加藤去往法国前,他积极反对日本传统,向往西方文化。但当时他并未亲身到过西方,其观点还稍显片面。此后加藤在远距离看待日本文化的同时,近距离接触了西方文化,这使得他更为理性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会一味的盲从。西方生活的经历使得加藤认识到了日本与西欧国家的文化的不同。近代日本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文明的结合体。西方的文化早已以一种不可挽回的态势深入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政治、教育以及其他制度也是采取西方形式组建,早已成为近代日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全球背景下杂种性日本文化的优越性

加藤在其《日本文学史序说》中提出了土著世界观的观点,他认为这种土著世界观具有此岸性与非超越性。其杂种文化论是在土著世界观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日本文化发展便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冲突、融合的过程。其此岸性使得日本人民在吸收外来文化时,会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对自己有益的方面。其非超越性,说明了日本文化是一种添加型的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时候,保持了本国文化的独立性,而非直接改变本国文化的性质。所以自古以来,日本虽多次引进外来文化,还能保持日本文化的独立性,使得外来文化能为自己所用。

而在明治维新之后,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当时日本社会盛行一元论,也就是全盘西化、全盘日本化,在这种情况下,加藤周一另辟蹊径提出了杂种文化论,承认了日本传统文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再次树立了日本人民的文化自信,也为日本文化找到了一条适合生存的道路。

在现如今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杂种的文化论是十分适宜的。全球一体化,在经济、政治、社会方面,面对更为便捷的交流环境,文化一体化也日益密切。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持本国文化的自信,平衡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加藤的杂种文化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

结语

加藤周一的杂种文化论,是适应时代需要的。其杂种文化论,是由一元论向多元文化的转变,强调了日本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互动融合的关系。这种灵活多变的模式在我们引入外来文化的时候,给出了借鉴意义—-注重本国文化的独立性,注重挖掘本国文化的特点,发挥本国文化的优势之处,与此同时,引入外来文化中适合本国发展的部分,择优而选,不必盲从,让外来文化成为滋养本国文化的养料,从而形成一种融合的新型的文化类型。

参考文献

[1]唐思敏. 加藤周一的日本文学史书写[D].福建师范大学,2018.

[2]劉周. 加藤周一日本文化论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8.

[3]段春春. 加藤周一与二战后日本文化认同的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14.

[4]魏大海.加藤周一论日本文化的“杂种性”[J].外国文学动态,1994(04):20-21.

[5]叶渭渠.“冲突·并存融合”的文化模式——再论日本的传统与现代化[J].日本问题,1990(02):58-70.

[6]顾长江.加藤周一“杂种文化论”浅析[J].文教资料,2010(08):83-84.

作者简介:向艳,1994.6.14-,女,汉,四川省成都市,硕士,日语语言文学,四川大学

猜你喜欢

外来文化希望
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的研究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浅谈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探索“五选四变”对中职教育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外来文化维度探析
浅析日本动漫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利用
试论中职教育要给学生以希望和自信
雾霾背后的一点“希望”
韩四成国民寄“希望”于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