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策略研究

2020-08-13王绘兰

锦绣·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融合信息技术

王绘兰

摘 要:小学阶段开展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启蒙。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在课堂上应用音频、视频等资料,既能打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还可以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教学效率,均能够因此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融合

引言

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事业正处在蓬勃的发展阶段。语文属于一门十分注重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学科,也是小学整体学习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深度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使用文字语言的能力,围绕内容、主题、情境引导学生明确语文的重要性,因此意义深远。

一、转变教学观念

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能够对课堂教学氛围进行一定的改善,使学生拥有更高的学习兴趣。但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微课时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形成的教学习惯,以更加先进的理念开展教学,更好地设计和制作微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单方面进行知识点传递的教学习惯。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核心开展教学工作,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工作并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因此教师应当在开展语文知识教学工作的同时,对学生的视听语言能力加强培养。另外,微课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教师以新式教学思想为基础,围绕微课展开教学优化和重组。教师在讲解拼音和汉字等相关知识点时,便可以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使用特效软件,为学生展示出更加富有趣味性的微课视频。

二、课内延伸课外阅读,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翻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元素扑面而来,新添了关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章。针对低中高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编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如汉字文化,古代蒙学读物,古代文学作品(包括了古代诗词,古代寓言,古代神话传说等其他文学作品),历史名人故事,文化艺术,文化常识和民风民俗等。用心选编了40多篇有关革命传统文化的课文,内容多样,选材丰富。一大批优秀的革命英雄人物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不断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应该深入挖掘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不仅让学生从有限的教材中受到碰撞,更要从教材中引申更多的文本阅读,形成心灵的共鸣。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不过是个例子。每个学期单单阅读语文教科书三十篇左右的文章,如此阅读量往往不足。教者应架构连接课内通往课外的桥梁,可以从作者背景入手,由此作者引出更多的诗文,如教学陆游的《示儿》时,介绍陆游是爱国诗人,他的诗慷慨激昂,表现爱国情怀以及倾诉壮志未酬的悲愤,从而引入他的诗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甚至由爱国的主题引申到其他爱国诗人的诗篇,如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些佳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可以从文章的体裁入手,由民间故事带出多篇民间故事,由小古文引出多篇小古文,由神话故事牵出多篇神话故事,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由一篇文本引出整本书。

三、激发学生兴趣

在信息技术趋于完善的当今社会,教学模式受信息技术影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直观思维,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是关键。在传统理念指导下开展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学方式相对枯燥,学生需要大量记录并背诵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这并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信息技术的出现使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善,可以通过将直观和抽象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茱萸的图片,配以作者独坐菊花旁的图片,让学生更加准确地了解作者的孤独,及期盼团聚的心情。所以,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用图片、视频代替抽象的语文知识,可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自然要主动地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

四、以信息技术提高汉字学习的直观性

汉字的教学包括了写字和识字两部分内容,属于小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因为学生在初学时会遇到很多的独体字和生字,单独教学难度大。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这些汉字做成一个个的指导意向图,用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以“日”字为例,教师可以先将书中的“太阳”用课件展示出来,而后将“日”字由甲骨文变为简体字的过程以动画的方式进行演示,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汉字的变化,理解不同汉字的含义,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认识汉字,为日后的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

微课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将学生看成教学主体。因此,教师在开展微课教学时,必须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小学生性格活泼,贪玩好动,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保持精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微课制作时尽可能地将时间控制在七八分钟的范围内,保障学生能够以较高的效率开展学习,使学生能够完整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另外,教师还要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重视视频内容的趣味性,使其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使用更多的动画资源融入到微课当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趣味性的教学中实现知识点的学习,提高教学工作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以教学内容和侧重点为依据,对在课堂上应用的信息技术加以选择,以此来保证最大程度上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积极作用。另外,这样做还具有拓宽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效果,所以很有必要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曾庆丽.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与多学科深度融合中的运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46-47.

[2]吴筱瑾.微课与小学习作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12):20-22.

[3]李淑琴.信息技術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名师在线,2019(33):88-89.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融合信息技术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