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前自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索

2020-08-13金永梅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探究策略

金永梅

[摘要]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容已经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数学课外学习以课后练习、课后复习、课后拓展为主,逐渐向课前自学、课后预习新知发展。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变革都在尝试从课前自学开始,让学生在课前先学先思,进入课堂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及同学的互助下再辩再议,促使思维向纵深处漫溯。

[关键词]课前自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23-0094-02

两年前,笔者申报了省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带领一群学科骨干教师开始课堂教学改革,推行“自成课堂”,即通过自学、互学、导学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身。课前自学,很显然就需要解决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如果没有必要的指导,课前自学时就避免不了出现随意混乱、肤浅、重结论、低效甚至无效等问题。课前自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同样也不利于课内探究的进一步实施,也就很难达到发展思维、提升素养的目的。本文就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自学,谈谈笔者的探索体会。

一、拟订目标明晰的课前自学任务

课前自学务必让学生对学习目标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即做什么、怎样做,学生必须十分清晰。为了有效达成课前自学任务,我们设计了自学清单,命名为.“自成单”。“自成单"在课前发给学生,作为家庭作业的一部分,回家完成。“自成单”上会清晰地列出学生课前自学的具体内容,详细的活动措施以及要达成的活动目标,便于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能独立完成。

例如,学生自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自成单”上清晰地列出学习任务:一是在父母或他人的帮助下,分别制作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二是借助工具独立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征;三是你是怎样得出它有这样的特征的,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交流;四是思考两种图形的特征之间有什么联系。“自成单”上的学习任务清晰明了,自学时做什么、怎样做,以及带什么到课堂再探究等问题,学生会依照“自成单”初步认识将要学习的内容。因此,拟订目标明晰的课前自学任务清单非常必要,有了这个“自成单”,学生的自学任务就清晰简单了许多,完成学习任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

二、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前自学活动

课前自学不能单纯以看书、答题为主要形式。要注意设计形式多样的自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避免长期形式单一的活动内容给学生带来厌倦的心理。如应更多地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操作性、实践性探索性、拓展性的活动,让学生的自学活动源于知识,指向实践,启迪思维。

例如,“认识千克"的课前预习,笔者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寻找物体上表示重量的标示,记录下哪些物体或物体组合的重量是1千克、10千克。再如,“圆的周长计算”课前自学,笔者设计操作活动,让学生独立制作一个圆形纸片,想办法测量它的周长,并与直径、半径比较,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如,“分数的基本性质”课前自学,笔者设计探索性活动,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去思考:商不变的规律在分数中如何表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并进行充分、合理的解释。教师依据自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形式多样的自学活动,不仅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自学活动中来,同时也能丰富探索手段,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能力。

三、实施问题引领的课前自学形式

问题引领的自学形式就是以解决问题为基本内容的学习形式。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自学清单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达成自学的目标。问题引领强调教师对学生自学的引导性,任务的明确性,活动的指向性。通过有效保障自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提升全班学生自学效率。这就需要教师有效设计自学清单,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解决问题完成自学任务。

例如,学生自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笔者设计了一组问题:(1)2和5的倍数特征与哪位上的数有关系?3的倍数的特征也是吗?你打算怎样验证?结果是什么?(2)分别用3颗、6颗、8颗和9颗珠子在计数器上任意组成一个数,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吗?(3)3的倍数的特征会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4)你有什么办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就能架构起自主探究知识全过程的体系,同时也能把原本在课堂中解决的问题放到了课前,如此学生在课内就会有更多的交流探讨时间,产生更多的思维碰撞。

四、尝试自主设计的课前自學流程

长期以来,“自成单"都是学科教师制订,学生被动使用的。为了充分体现学生自学的自主性,我们开始尝试指导学生自主设计“自成单”,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学流程。指导学生自主设计“自成单”要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首先是选择一个自学课题,由各小组模仿之前使用过的“自成单”,在研讨的基础上,制订出各自小组的自学清单,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全班交流,明确每组自学清单的优劣,各组根据建议再做调整。最后通过投票选择其中一组的设计作为本课时的“自成单”。通过几次的指导以后,“自成单”改由各学习小组分别依次制订,再推广到全班学生使用。推广使用学生自主设计的“自成单”,将学生由学习任务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任务的拟订者,真正落实了自主学习的要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参与自学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五、鼓励学有所惑的课前自学样态

如果单纯地把课前自学设定为问题解决的过程,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除了注重解决问题外,还要特别关注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关注学生发现问题,以及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前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疑问。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活动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地方。通过自学不仅要把答案带到课内,还要把提出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与全班学生交流。

例如,学生自学“乘法分配律”一课,有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个运算律是成立的?”还有学生提出:“如果括号里的两个数相减,这个运算律还成立吗?如果括号外是除号也可以吗?”等一系列问题。在课堂教学时,笔者把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有选择地抛给全班学生并组织学生展开研讨。很多时候在不需要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也能通过合作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质疑并提问,通过课内互助解疑、指导答疑,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课前自学活动还可以适当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把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发挥数学作为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整合学生的认识。总之,课前自学不唯结果,不唯形式,教师应充分发挥它应有的功用,不断提升它的实效性。

(责编 覃小慧)

猜你喜欢

探究策略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