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设计误区及矫正

2020-08-13姜晓京陈梅芳

文教资料 2020年14期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姜晓京 陈梅芳

摘    要: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强调注重整合并指向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新课标要求下,针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出现的机械性、片面性、抽象性等误区,思想政治教师需要遵循教学目标设计的前提、基础和保证及时矫正,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整合好三维目标,并落实思想政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    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依据我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设计应在原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并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因此,在认真研究并遵从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师应直面和校正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误区,更加重视教学目标设计,坚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全面培养核心素养为根本指向。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设计的误区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方向指引,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科学预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日常教学设计中,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目标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继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有效性。

(一)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存在机械性。

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共同得到提高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存在教师彻底舍弃三维目标,只注重教学目标最终指向某一核心素养的培育,却忽视教学目标设计应体现多维整合的要求。不仅没有意识到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及作用,还使教学目标设计中对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及价值观念培养的全面性无法体现。比如,“提高学生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培育公共参与素养”这一教学目标注重指向核心素养,但是只体现出树立学生政治参与的正确态度,忽视此前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因此并不是对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学目标设计仅仅机械地指向某一核心素养,没有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并进发展,不仅易使教学目标设计流于形式,更是对新课改精神的违背。

(二)對核心素养的培育存在片面性。

思想政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是基于不同方面和角度对学生学习本门学科后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表述。依据新课标,各个核心素养与教学具体内容的关联性存在不同,不存在重要性或地位的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更关注提高学生依据材料准确得分的能力,对参与社会实践、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有所忽略。在教学目标设计时无法全面深入地分析学生发展需要及教材内容与四大核心素养的真实联系,而是片面注重对核心素养或者核心素养中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比如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时,只注重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素养中有关识记能力的培育,而对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中能力和正确品格的培育有所忽视。除此之外,教师如果片面注重培育核心素养的速度或短期效果的实现,忽视循序渐进,那么不仅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违背,更是对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压抑。

(三)对教学目标的阐述存在抽象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不仅是课堂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起点还是归宿。课标中对四大核心素养及课程目标都进行了阐述,但是这种概括性的阐述不是针对某一具体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有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及教材内容等进行具体化和细化的再加工,才能体现四大核心素养的培育一步步落实。目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表述笼统抽象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设计中出现“认识权力的双面性,培育科学精神的素养”等过于笼统的表述,不仅没有体现出学生进行辩证思考和分析的过程,而且不具有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如此抽象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难以发挥对教学活动的导向作用,而且难以体现学生课堂学习后核心素养的培育发展,最终只会流于形式化,失去有效性。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设计误区成因分析

(一)教师对新课标精神的理解不透彻。

根据我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在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对过去的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意味着,课堂教学目标不再割裂地划分三维目标,而是将学生三个维度能力的发展整合并统一于对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但由于新课标颁布不久,虽然有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有相当一部分一线教师过于依仗自身的教学经验而对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视和学习程度不够,无法及时吸收最新的教学改进建议。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对课标的研究学习不够,教师间共同学习、提高的教研活动存在形式化的问题。没有深入分析和研究新课标中体现出的各项新要求和建议,无法找到三维目标与四大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无法明确有效整合的方法。

(二)应试教育的影响犹存。

思想政治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的是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怎样的素养,内涵不仅体现了对知识能力价值观整体的重视,更强调一种注重人长远发展的价值导向。但在现实情况中,终结性的考试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仍然很大,部分学生及学生家长对分数的重视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无法忽视的压力。在应试的影响下,尽管最终指向核心素养培育,但实际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容易出现片面强调识记的倾向,或片面注重提高学生短期可得到提升的能力。四大核心素养的提出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培育和发展是一个长期、逐步进行的过程。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如此片面性地突出对某些素养的培育不仅没有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还无法体现教学内容与四大核心素养的真实联系,最终无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新课标要求下教学目标设计经验不足。

依据2018年1月我国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教学目标设计要指向四大素养并同时融合三维目标的新要求。虽然新课标明确了四大核心素养及课程目标的内涵,但新课标中的各项要求和建议落实于一线教学的时间较短,如何依据学生现实需要及教材相关内容进行针对性和整体性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如何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多个具体可逐步实现的课堂教学目标十分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在此情况下,教师如果忽视从实践中积累经验的重要性,没有在认真分析学生现实发展需要及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细化分解、具体阐述课堂教学目标,而是照搬课程目标、笼统抽象地阐述课堂教学目标。不仅无法促进问题的解决和有效经验的积累,更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脱节,无法取得期待的教学效果。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设计的矫正

自我国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明确提出新课改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尤其注重培育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后逐步形成的必备素养。因此,为更好地保障思想政治学科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和长远发展,矫正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的误区、合理科学设计科学目标的问题亟待落实。

(一)前提:立足学生真实需要,多个维度并进发展。

首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学生乐于思考并且对于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的态度和积极性。其次,高中学生性格活泼、思维活跃,处于对社会发展及多方面内容存在广泛兴趣的阶段。因此,高中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学科中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法律等多方面内容及参与社会实践并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复杂问题的态度良好。但在此共性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在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及发展需要等方面都存在不可忽视的个性化特点。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应正确合理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发展的共性需要,切实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保证教学目标指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坚持整体性设计,注重知识、能力、情感等多个维度的科学整合。比如学习“民主监督”相关内容时,可将指向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知道民主监督的意义及多种渠道,能够通过分析找到身边政府为保障民主监督采取的措施,能够在复杂情境中自觉维护民主監督。”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坚决不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也不可过度注重能力和品格的提高而忽略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更应杜绝出现“让学生掌握……”“使学生牢记……”等无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并且易压抑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措辞。

(二)基础:准确把握课标及教材,全面培育核心素养。

在我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及教材编写、教学目标设计等教学活动的根本依据。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体现本学科发展现状、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社会要求等,是课程目标能够得到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的内容基础。这二者共同体现了我国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为能够更好地把握总体要求,将宏观要求微观化,必须在充分研读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及分析思想政治学科教材的基础上,整体把握住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进行细化分解,从而明确学生在每课时学习后各方面素养得到的发展变化。那么,依据新课标精神,强调学生在学科学习后逐步具备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着眼于四大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和长远发展完善。思想政治教师在进行任何课时的教学目标时都应遵循全面培育和立足长远的理念。只有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就明确全面和长远的理念,才能在之后的系列教学活动中不会有失偏颇,真正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发展。

(三)保障:精确教学目标表述,做好教学反思和提高。

课堂教学目标作为课标中课程目标在微观层面的进一步发展,只有真正依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进行分解和细化,才能更好地引导教学活动的展开,最终保障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细化分解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如果只是将课程目标的某一句照搬进教学目标,就会发现抽象笼统的教学目标不仅实现困难更会让课堂教学出现茫然。比如,课标对具有科学素养的学生提出的目标:“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1]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包含许多唯物论、认识论、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等许多内容。学生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教师只有在相关教学目标设计中依据教材循序渐进,才能一步步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和完善科学精神素养。除此之外,教学目标设计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时时反思和提高。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前的一种预设,再科学的教学目标设计都无法概括真实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生成的问题和需要,不仅是学生真实发展的体现还是教学活动的资源。因此,教师要自觉将教学目标作为反思对象,在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都注重及时反思回顾,不断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李美薇.核心素养视域下思想政治教师转变三维目标教学方式的挑战[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38-39.

[3]郭子超.高中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9(2):28-31.

[4]陈勇.例谈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2):27-28.

该文是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期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ztsjh2019-9-3。

猜你喜欢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浅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