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文学性的散文”的批注性阅读教学

2020-08-13钱琪

文教资料 2020年14期

钱琪

摘    要: 关注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就要重视散文的阅读教学。教材中的“文学性的散文”凝结了作者高度个人化的情思,因此要关注每一篇散文特有的教学价值。批注性阅读方法向来强调作者、文本和读者的三方交流,以文本为媒介,沟通读者与作者的人生经验,意在挖掘文本中的作者的个人化言说对象和情思内涵。本文以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为例,以批注性阅读方法进行分析,让学生、文本和作者之间有更加水乳交融的碰撞。

关键词: “文学性的散文”    批注性閱读方法    个人化情思    独特阅读体验

一、“文学性的散文”的语文教学价值

散文作品进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是作为教学文本的散文,特指现当代的“文学性的散文”。“文学性的散文”有两个特点:不拘一格和张扬个性①。由此可见,选编进语文教材的散文作品,是有着不拘一格和张扬个性特点的“文学性的散文”。同时是适合教学,作为教学文本的。散文有外在的,可以指认的言说对象,这是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等纯文学作品的差别①。同时,散文的这一外在的可以指认的对象,其实是作者通过自身的感官世界对出现于作者世界里的人、事、物进行有选择的、主观性的获得和加工。因此,这一言说对象其实是高度个人化的。既然这一外在的言说对象是经由作者的主观加工,再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的,那么,这一对象的形象特征,这些文字的字里行间,灌注的都是作者主体的思想情感。

根据“文学性的散文”不拘一格和张扬个性的特点,我们要重视每一篇具体散文的体式特征和语文教学价值。因此,“文学性的散文”的阅读教学应该始终在“这一篇”里,并且于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中,触摸到作者的思考和情思。

“文学性的散文”是基于作者的个性化言语表达和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并于其中灌注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那么,在阅读具体的一篇篇“文学性的散文”时,我们了解认识到的就不仅仅是这一篇散文的言说对象和个人化情思,还包括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风格和思想潮流,于文中识人,于人中品文,不论是作者还是作品,都会有更多的认识和深入了解。在阅读“文学性的散文”时,不仅要了解作者在其作品中描写的人、事、物、景,更要通过这些人、事、景、物触摸作者的心境和心怀,感受作者对这个世界的感受,思考作者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二、“文学性的散文”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散文教学,实质上有两个相统一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学习角度来讲,通过学习散文,一是提升阅读散文的知识和能力,即增加自己的语文经验。二是体认作者在散文中传达的独特经验,进而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①。这就启示我们,一方面要重视初中学生的散文阅读,积极鼓励他们选择自身喜欢的、有兴趣的题材的散文进行阅读,以促进自身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对初中生的散文阅读教学。在明确增加学生的语文经验、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的教育目标上,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时,重视对学生现有的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层次的了解。

由于散文的描写对象多是平常的人、日常的事,表达的感情多是些人之常情。因此,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容易拉近学生与作者、作品之间的距离。在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语文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学生的人生经验,使学生在散文阅读过程中,不仅获得阅读美感的享受,而且在生活经历和人生经验上有独特的阅读体验。重视初中生的散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强调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取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着重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终身学习。

具体落实到“文学性的散文”,在教学时,设计核心问题是依据散文的体式特征,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当合宜的教学内容得以确定时,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目标,教学环节的设计,阅读方法的使用上,应该得心应手且处理恰当。正像王荣生教授所说:“教学内容相对集中,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②(77)在对“文学性的散文”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不能一直只是教授关于散文的共性特征,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是一些在任何散文教学中都可以见到的。应该挖掘具体散文的散文特质,避免王荣生教授所说的“我们的许多习惯性的教学内容,只教学散文的一般性特征,与当下阅读的具体篇目特有的个性特征并不吻合”③(98)。因此,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首要的是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是适宜的,符合这一篇具体的有着高度个人化言说对象和独特个人化情思的“文学性的散文”,又要善于寻找“这一篇”散文和作者和学生之间的共通性和链接点。同时,要依据学生现有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进行教学环节设计和阅读方法选择,切实引导学生读好每一篇具体的“文学性的散文”。同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改变学生的阅读现状,给学生一些阅读自由,培养学生的阅读取向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三、“文学性的散文”和批注性阅读方法

文本阅读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受制于文本体式特征的。对于不同个性特征和语文教学价值的文本,只有选择恰当合理的阅读方法阅读,才会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批注性阅读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既是一种动态的思维过程,又是一场融合学生主体意识和思维情感的独特体验的阅读。

在进行批注性阅读时,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思想和阅读经验,通过圈点勾画的方式,对文本文字内容进行批注,烙印上自己思想的轨迹,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语文素养和阅读素养。

“文学性的散文”具有作者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和独特的个人化情思。散文中的人、事、物都是日常生活,有些散文并不都是有深刻内涵的,或许只是作者的一次主观的感悟,一种文化传统的体验,一次思维的旅行,与学生之间是很容易产生共鸣的。比如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你可能没有读到什么深刻的思想,但不能否认的是,你读到了那种有滋有味的味道④。批注性阅读强调的是文本与读者之间的链接和共鸣。

四、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和“批注性阅读方法”

在《学话常谈》里,汪曾祺曾说:平淡而有味,材料、工夫都要到家。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有一种虽然朴实自然但也饶有兴味,于平淡中有滋味,引人回味无穷的特点。他的这篇《端午的鸭蛋》是通过人人都吃过的鸭蛋,写他的故乡高邮的鸭蛋,最主要的是在端午这一传统民情风俗下的文化和文化风味。同时,汪曾祺先生曾说:故乡和童年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为何永恒?因为童年还有故乡是最平常的感情,是最深刻的记忆生活的地方。因为它有一种共通性的情感,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容易产生共鸣。由于《端午的鸭蛋》朴实自然又童趣满满的语言,其浓郁的端午风俗,故乡和童年的永恒的主题,相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很容易有兴味又能自然联系到自身的生活经历的,易于打动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与鉴赏”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批注性阅读”就是让学生在自我个性的阅读中,由于自身的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的触发,在阅读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欣赏的词语和句子勾画出来,或是有兴味,或是引起共同回忆的部分。这个过程是学生在阅读中时时关注自我内心的体验,并将其诉诸笔端记录下来,是亲身经历和真实情感与文本间最真实最独特的交流。

以下例举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初中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产生共鸣。这些地方,如果学生采用“批注性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就会不自觉地进行圈点勾画,写下有感触的内容:“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初中生们小时候就算没有戴过也是会见过玩儿过丝线的,对于丝线沾水掉色的记忆应该是共通的。“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吗?”一个“莫名其妙”一个“就能”,学生读来应该会会心一笑。对嘛,本来这些道道就看不懂,是“鬼画符”的莫名其妙的道道,而且这些道道画出来就可以辟邪了。汪曾祺先生的用笔和语气,是儿童的语气,天真直率,又有些好奇心。“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一段写吃咸鸭蛋的文字,那个“敲”“挖”“扎”“冒”形象生动。学生阅读时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平常吃咸鸭蛋时的场景,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一模一样的动作流程。一个“吱”字有声有色,感觉眼前就出现了一个冒着红油的双黄咸鸭蛋,学生读来口角生津,想必会吞一口口水呢。“鸭蛋终于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像这样一句话,学生阅读时,虽然自己并不一定有鸭蛋络子,不一定会从络子里取出鸭蛋来吃。但是小时候得了心爱的食物,也会因不舍得吃,于是藏起来慢慢吃的经历。

清澈流畅而微微荡漾的叙说,给人的感觉丝毫不单调乏味,而是极其省净而且滋润。汪曾祺就像是面对着读者,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异常亲切⑤。以上四处,只要学生吃过鸭蛋,有过童年生活,对于其中文字就可以很快接受且读出味道来。通过学生的“批注性阅读”,一方面可以感受到汪曾祺先生的平实、口语化的文字,感觉像跟长者聊天,亲切自然,另一方面对高邮的鸭蛋和高邮的端午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批注和圈点勾画,对其中自己有兴味、能引起人生经历的共鸣进行圈点勾画,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这样一篇文字唤起记忆。无论是自己曾经度过的端午节,自己故乡的风俗、特产抑或是自己的童年,想来都是有益于学生阅读这篇散文的。

注释:

①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②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③王荣生.如何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J].中学语文教学,2011(11).

④贾龙弟.读懂散文中的“这个人”——观《风雨》一课的深度思考[J].语文学习,2014(18).

⑤陈日亮.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