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热化瘀散外敷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35例

2020-08-13贺文婧余月娟

中医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化瘀神经痛带状疱疹

贺文婧,余月娟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皮肤、神经炎,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和免疫力低下的易感人群[1]。在我国,发病率一般为1.4%~4.8%,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3]。临床表现为低热、乏力,以及沿神经分布的红斑及小疱疹,多伴神经炎和神经性疼痛,甚则出现眼耳部疱疹;也容易出现后遗神经痛,造成患者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目前,西医治疗以抗病毒、止痛及营养神经为主,疗效尚可,但复发率高、治疗时间长,易出现后遗神经痛。笔者治疗带状疱疹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制“清热化瘀散”外敷,以发挥清热、除湿、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有减轻疼痛、缩短恢复时间、减少后遗症发生等明显优势。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笔者采用清热化瘀散外敷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35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70例,按1 ∶ 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平均(67.12±9.52)岁;病程平均(3.87±1.23) d;皮损分布于躯干23例,头面7例,四肢5例。对照组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平均(66.28±8.72)岁;病程平均(3.12±1.15) d;皮损分布于躯干23例,头面8例,四肢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皮肤性病学》[4]中关于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水疱集簇成群,沿一侧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伴疼痛。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关于“蛇串疮”的诊断标准。蛇串疮是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所致。以成簇水疮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疼痛剧烈为特征的皮肤病,相当于带状疱疹。分为肝经郁热型、脾虚湿蕴型和气滞血瘀型。①肝经郁热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②脾虚湿蕴证:颜色较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③气滞血瘀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年龄50~85岁,不限性别;③首次发病,病程7 d,随访1年;④就诊前未进行相关治疗。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②精神异常或认知功能障碍;③存在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④既往有基础性皮肤病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由大同五洲通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2017212,0.2 g/支)10 mg/(kg·d),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 d 1次,连续5 d;甲钴胺片[由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522,0.5 mg/片],1次0.5 mg,1 d 3次,口服,连服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热化瘀散外敷治疗,药物组成:大黄 25 g,黄连25 g,制胆南星10 g,赤芍15 g,紫花地丁15 g ,青黛10 g,延胡索15 g,紫草15 g,当归15 g,泽泻15 g。制作方法:粉碎,取适量,用醋调成糊状,敷于皮损处,1次30~60 min,1 d 1次,连敷14 d。

两组均于治疗21 d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

①疱疹恢复时间:观测两组患者疱疹止疱时间、结痂及脱痂时间。②疼痛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③复发情况:随访两组患者3个月内复发情况。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相关标准。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30%,疼痛明显减轻。未愈:皮疹消退<30%,仍有疼痛。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带状疱疹患者疗效对比 例

8.2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对比

8.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带状疱疹患者治前后VAS评分对比 分,

8.4 两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神经痛复发情况对比

见表4。

表4 两组带状疱疹患者治疗结束3个月后神经痛复发情况对比 例

9 讨 论

带状疱疹属中医学 “蛇串疮”范畴,又名“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其主要由肝郁化火、脾失健运、湿邪化热或感染毒邪,湿热火毒蕴结于肌肤而成。年老体虚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以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最早提出该病的是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曰:“甑带疮者,绕腰生,此亦风湿搏于血气所生,状如甑带,因此为名,又云此疮绕腰匝则杀人”。意为带状疱疹若过中线,则病势较重。明代《疮疡经验全书·火腰带毒》曰:“火腰带毒,受在心肝二经,热毒伤心流于膀胱不行,壅在皮肤,此是风毒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缠腰火丹,此证俗名称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发痒作热,次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若腰生之,系肝火妄动,宜用柴胡清肝汤治之。”笔者认为:该病初起多为热邪、湿邪所致,需清热利湿、泻肝健脾,后期气滞血瘀,需活血理气。自拟清热化瘀散配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既清热散结,又活血养血,使病邪去而不伤正气。方中大黄清肝泻热,有抗感染作用,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7],减轻炎症反应,为君药。黄连清肝经热,对多种病毒毒素有明显的拮抗作用[8];制胆南星、青黛清热燥湿,消痞散结,凉血消斑,消肿止痛,共为臣药。紫花地丁、紫草清热解毒,燥湿凉血消斑;当归活血养血;赤芍、延胡索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泽泻利水渗湿泻热,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同起到清热除湿、理气活血止痛的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清热化瘀散外敷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能够提高治愈率和好转率,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减轻疼痛,减少后遗神经痛,并且经济、简单,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化瘀神经痛带状疱疹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谷雨
——滋阴养胃 少酸宜甜
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主要成分的配伍研究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