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与古典文艺美学的不解之缘探析

2020-08-12李朦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佛经中国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与古典文艺美学之间的关系开展深入的探索,加强重视力度,探索传统翻译中蕴含的文艺美学理论思想与原则,借鉴其文艺关学的方法,基于此本文从佛经翻译理论入手,深入开展分析,探索信雅达理论概念,梳理神似与化境内容,探索传统翻译理论与古典文艺关学之间的关系,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古典文艺关学;佛经;信雅达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8-0023-01

一、引言

现代语言学与翻译的结合促使其翻译方法得到创新,改变了传统的发展理念与思想,将古典文艺美学理论作为现阶段翻译行为的具体工具,实现由合而分,形成独立的学科,满足实际的需求。中国传统翻译具有较强的特色性,可以归属为传统译论范畴,促使其呈现出合理的延续性与逻辑性,突破传统的界限。

二、佛经翻译理论概述

在我国的古代中,佛经翻译白始至终呈现出明显的分裂趋势,其“质派”与“文派”的争端始终存在,并在发展与实践中成为现阶段的意译与直译的争斗。实际上,佛经翻译在发展中的译文理论主要从文学视角进行,这与我国古代的美学、文学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甚至佛经自身在古代中也可以看作为美学与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佛经的概念就是从文学与美学的概念中引出,如我国古代的译文《法句经序》就借助了孔子、老子的文学、美学观进行全面的阐述,可以明确的表达这一观点,其中“仆初嫌其辞不雅,维祗日:“佛言依其义不用饰,……勿失厥义,是则为善。”……老氏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等均体现出该观点。通过深入的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信与美、雅与达、言与意等均为其观点的体现,促使其形成完整的美学观与文艺观。深入分析佛经的中心翻译问題,主要为文质问题,探索经意与文辞的关系,在围绕其内容分析时尽可能选择文辞,保证其雅,同时呈现出良好的文学色彩。例如,东晋的高僧道安主张“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也”观点,在该观点中明确提出现阶段的译文的完整性,不能呈现颠倒句子顺序情况,并形成“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原则,从该方面可以看出现阶段的整体性与翻译性,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开展翻译①。

三、“信雅达”理论概述

“信雅达”理论实际上是严复产生的理论,如其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明确提出信雅达的概念,将其作为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凡此经营,皆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从上文中可以明确的看出信雅达的概念理论,保证其思想。相对来说,信雅达是现阶段我国文论与译论的遗绪,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分析,其理论明确的借鉴了佛经翻译,在佛经中可以找到其概念。

鲁迅先生也就对其概念进行阐述,其观点为信雅达实际上为汉唐时期的历史缩图,提出信雅达理论可以说是现阶段佛经的缩图,也是对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翻译理论的全面结合,如《天演论·译例言》中详细的描述其内容:《易》日:“修辞立诚”。子日:“辞达而已”。针对现阶段的概念来说,信雅达可以看作为一种翻译实践,在发展中将文论与美学相结合,形成全新的思想,展现出独特的观念。由此可以分析信雅达理论可以精准的概括翻译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标准,呈现出明显的艺术特征②。

四、神似与化境理论分析

上世纪六十年代,神似理论逐渐在我国传播,对当时的文学翻译产生明显的影响,而实际上神似的理论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时期,在最初始的先秦与两汉时代的争论观点。

如《管子》的“精气”说可以说是形神论的雏形,并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形成其完整的概念。上世纪的中页时期,化境理论逐渐发展,成为文学翻译的高标准.其可以归属为道家的范畴中,如金圣叹在研究过程中将现阶段的文学造诣开展详细的划分,形成多个境界,其中就包含化境,顺其自然,形成全新的观点。同时该思想与老子的悟道思想相契合,形成相同的境界思想,强调禅学与美学的结合③。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译论与美学形成融合,对于译论米说从美学中吸取思想,并积极借鉴先进的方法,探索文艺美学中蕴含的形式与内容,明确的重质感,强调其悟性,因此应加强对传统美学的重视力度,深入探索与转化,明确其存在的问题,完善现阶段的境界思想,扎根于传统的文化翻译,实现全面的发展,积极发展现代翻译美学论。

注释:

①杨丹,从中国传统译论史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5):361+363.

②党争胜,对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16-21.

③杨雯昕.“中庸”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影响——以“信达雅”为例[J].西部皮革,2018(24):295-296.

作者简介:李朦(1987-).女,河南新乡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艺美学、文艺美学。

猜你喜欢

佛经中国
协通论视佛经一例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三幅西夏文佛经扉画题记释析
西夏佛经所见官职名人名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