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旭华、曾庆存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0-08-10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黄旭华名额清华大学

黄旭华、曾庆存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0年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

大会上,最受瞩目的是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一位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黄旭华院士,另一位是“男儿若个真英俊,攀上珠峰踏北边”的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看着他们经历风霜、满是爱国情怀的脸,就想哭。”网友们对他们亦不吝赞美。

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指出,要筑牢基础研究这一科技创新的根基,加大财政稳定支持,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增加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成果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尊重规律、宽容失败,支持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让“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专注得到更多褒奖。

锐评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大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激发科技创新的力量,不仅仅是科学领域的事,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讲好科学精神,讲好科学家故事,让那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成为时代偶像,方能引领全社会形成崇尚知识、热爱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

清华、北大部分课程开放互选

2020年1月13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时发布通告,称为丰富学生选择,加强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学术和学生交流,决定在2020年春季学期正式启动课程开放互选且互认学分。

据悉,2020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工业系统概论”“人工智能技术”等12门优质本科生课程的部分名额向北京大学开放,选课同学取得的等级制成绩将按转学分的规则由系统自动计入成绩单,记为A类通选学分或全校任选学分,成绩不计入平均学分绩点。北京大学“社会博弈论”“公共财政学”“西方美术史”等27门本科生通识核心课程的部分名额向清华大学开放,所选课程学分计入清华大学文化素质核心课学分。

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清华、北大两校提供的开放互选名额共299个,这次的合作是两校在校级层面开展本科课程资源共享合作的首次机制化尝试,希望以此为起点,共同为推動人才培养带来积极的社会示范效应。

锐评 课程开放互选相当于在不同高校之间,不仅拆除了相互隔阂、用于阻挡对方进入的“围墙”,还要拿出“好酒好菜”——优质教学资源,端出“板凳”——留出名额,“招待”对方学生。看到清华、北大的改革举动,其他高校也该动起来了。

“神论文”吹捧导师和师娘引质疑

“导师上海人,国栋之名实,手持倚天剑,学海驾云涛;师娘慈溪女,容德美如玉,守着芙蓉剑,厨房舞翩跹……”一篇2013年刊发于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生态经济学论文,标题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集成思想领悟之道》,正文却用两个章节来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于2020年1月上旬经网友曝光后引发强烈质疑,被网友称为2020年首篇“神论文”。

该论文作者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博导、冻土学家徐中民,其谈及的导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而据《冰川冻土》期刊官网显示,程国栋恰为该期刊主编。1月12日,《冰川冻土》编辑部发布致歉声明,承认刊发前审核不严,将对该文做撤稿处理。程国栋则声称文章发表前自己一无所知,目前已经引咎辞职。作为期刊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表示会认真调查相关问题,切实做好处理、整改工作。

锐评 对研究者而言,学术论文一经刊发就有了公共性,不再仅仅是文责自负;对期刊而言,无论是编者还是把关者,都应以规范、标准与责任的标尺严格衡量每一篇稿件,让权威期刊成为更有公信力的公共产品;对科研共同体而言,最好的褒奖不是几句夸赞,而是在反复交流与激荡中推动科研进步。科研非小事,只有研究者、平台与把关人、科研共同体一起筑牢学术责任,才能浇灌出科学研究的永不凋零之花。

猜你喜欢

黄旭华名额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有问必答?
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先驱
黄旭华
——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先驱
黄旭华
——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先驱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优秀名额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俄罗斯公布政府奖学金和总统奖学金名额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