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启用人脸识别技术敦促学生学习

2020-08-10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一分钱环卫工人脸识别

高校启用人脸识别技术敦促学生学习

学生进教室后自动识别个人信息,系统自动签到签退,全程监控学生上课听讲情况,就连发呆、打瞌睡和玩手机等行为都能被识别出来。新学期开学,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在部分教室“试水”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逃课和“替同学答到”或将成为历史。

2019年9月初,人脸识别技术进校园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争议。面对质疑,该校图书与信息中心主任表示:“为了敦促你学习,你还抱怨,请问你还是学生吗?”

9月5日,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我们要加以限制和管理,现在我们希望学校非常慎重地使用这些技术。”他同时表示,教育部已经在关注这件事情,将组織专家进行研究论证,“涉及学生的个人信息都要非常谨慎,能不采集就不采集,能少采集就少采集,尤其是涉及个人生物信息的”。

锐评 人脸识别是一回事,“人脸监控”则是另一回事,将这两者混为一谈,也许是中国药科大学管理方的错误所在。当技术触角深入个体的生活之中,我们必须划定严格的边界。类似人脸识别这种监控技术,使用时应当紧贴着底线需求,不可随意做加法,将其延展到个体状况判断、教学质量评估等具有一定主观裁量空间的领域之内。

经典儿歌《一分钱》歌词被改为“一元钱”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经典儿歌《一分钱》,是“儿歌大王”潘振声1964年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组约稿,而作词作曲的一首儿童歌曲。这首歌告诉了孩子们一个朴素的道理: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哪怕是小小的一分钱,也绝不能据为己有。这首儿歌一经播放,便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几代人共同的儿时记忆。

然而,这首儿歌传唱了半个多世纪,没有想到在 2019年9月初却被网友发现出了“新版本”——原本歌词中的“一分钱”,在某个版本的小学教材中被改成了“一元钱”。这一改动也迅速引发网友们的热议,有人感叹,时光飞逝,过去的“一分钱”与时俱进成了“一元钱”。也有人质疑,这样改编经典,难道不是恶搞吗?而潘振声的女儿马莉则对此表示,经典就是经典,随意丑化或消解经典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

锐评 歌中提及的“一分”,固然体现了那个时代对金钱的衡量标准,但虽“一分”而莫取、捡到一分钱也要交公,这样不贪、不昧非己之物,一文不取的价值观,同样也适用于今天。将“一分钱”改成“一元钱”,非但没有必要,甚至就是画蛇添足。

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婚戒女失主以水答谢引争议

2019年9月中旬,湖南娄底的肖女士在夜宵店用餐时不慎将婚戒遗落在了餐桌上,并被当作垃圾收走。第二天,4名环卫工顶着烈日,用铲子、火钳等工具对8吨垃圾逐一排查,花了好几个小时,最终帮肖女士找回了价值 3万多元的戒指。肖女士连声向环卫工道谢,并送给环卫工几瓶水作为答谢。

相关视频曝光后,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不少网友在为环卫工的温暖善意感动的同时,也认为肖女士的做法欠妥:在数吨垃圾中寻找一枚小小的戒指,无异于大海捞针,仅以水答谢委实太少,环卫工理应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媒体9月28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74%的网友认为失主只给几瓶水不合适,93%的网友表示如果自己是失主会给环卫工经济补偿。不过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对肖女士不应过分苛责,善意经不起“明码标价”。

锐评 作为一名成年人,肖女士要为自己的疏忽大意承担责任,而不能全部交给公共部门和他人来承担。翻8吨垃圾找戒指并非环卫工作者的义务,他们完全有权利拒绝。毕竟,他们有自己的分内事需要做,其劳动价值也不能被漠视。环卫部门为了找回结婚戒指,动用了公共资源,环卫工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失主肖女士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理所当然。

猜你喜欢

一分钱环卫工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 等
揭开人脸识别的神秘面纱
捡到一分钱
环卫工休息室缘何“环卫工免进”
把休息室还给环卫工
人民网:杭州9名环卫工赴新加坡“进修”
环卫工
基于类独立核稀疏表示的鲁棒人脸识别
基于K-L变换和平均近邻法的人脸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