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全国热映

2020-08-10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钱七虎我和我的祖国祖国

由陈凯歌、张一白、管虎等七名导演联合执导,黄渤、张译、葛优等主演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于2019年9月30日在全国公映。电影自上映以来便好评如潮,截至2019年12月26日,票房已高达31亿,豆瓣评分7.8。

这部献礼影片由《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7个部分组成,聚焦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个历史高光时刻,塑造了一群大时代背景下可爱可敬又生动鲜活的小人物。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有研发开国大典电动升旗装置的工程师,有研制原子弹的科研工作者,有观看女排决赛的小男生,有参与香港回归仪式的升旗手,有北京奥运期间的出租车司机……他们都见证了祖国这 70年来变革与发展中的某一重要历史瞬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普通人的奋斗故事,勾连起一段段难以磨灭的全民记忆。

多维解读

在大历史中感受爱国力量

让历史在共识和共鸣之中产生共情,无疑是主旋律电影追求的最佳效果。《我和我的祖国》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将镜头继续向前推进,聚焦一张张面孔、一个个名字、一段段往事。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亲历国家的历史巨变,体验生活的日新月异。正因如此,電影所呈现的历史,是可爱又鲜活的历史,是充满烟火味儿的历史,是唠起嗑来有板有眼、聊起天来有笑有泪的历史。

70年,在人类历史上不过是短暂一瞬,但对一个人来说可能就是完整一生,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种身处当中的“历史感”。和电影想表达的内容一样,国庆前夕《人民日报》评论版组织了一场“我为祖国添块砖”的征文活动。在收到的来稿中,有“惊天动地事”,也有“隐姓埋名人”。一名基层的畜牧兽医暴雨中走了40里山路,尽管“路断了,不去也没人说你”,但“每月拿着国家的一份工资,怎么能不好好工作呢”;一名普通战士落选了国庆阅兵方阵,用更加刻苦的训练诠释“哪里不是阅兵场”……国家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是宏大的也是微观的,无论是电影画面还是文字笔墨,这些作品拥抱的是祖国,讲述的是实实在在的“人”。七个故事的合称是《我和我的祖国》,70年历史进程何尝不也是“我”和“我的祖国”?电影透过一个个大事件中的小故事,传递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深刻联结,彰显家国情怀的现实力量,引发“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讲”的思考。那些平凡时刻,构成了国家的历史,也定义了我们的人生。

《我和我的祖国》,一封写给祖国的情书

每个伟大的时刻都是由无数平凡和渺小组成。把“我”跟所有观众连接起来,释放每一位观众心里的情感,是《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成功的关键。从为了新中国第一面电动国旗“万无一失”的林治远,到为了第一颗原子弹惊世一爆不敢与爱人相认的高远;从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上“一秒不差”的升旗手朱涛,到把奥运会开幕式门票送给汶川地震孤儿的张北京……电影中出现的每个人物都击中了每一个“我”内心最深处的柔软。这感动,来自中国梦不断照进现实的自豪,更来自“那就是我”的代入感。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我和我的祖国》带领我们重温了新中国70年的峥嵘岁月,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我”与中国的血脉相连,激发了我们内心最朴素的爱国情怀。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在通往宇宙的征途中,在共和国的星河里,正是无数个“我”默默奉献、无私拼搏,用忠诚、执着、朴实的赤子之心,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无怨无悔对事业坚守,坚定不移为国为民奉献,撑起了共和国的铮铮脊梁,筑起了共和国的雄伟大厦,铺下了民族复兴之路的块块基石。

可以说,《我和我的祖国》既是一部献礼的影片,更是一封写给祖国的情书,用“我”的故事、“我”的经历、“我”的感动向祖国表白:此生无悔入华夏!

备考素材

王有德:让沙漠一点点绿起来

66岁的王有德,家乡在宁夏灵武马家滩,就在毛乌素沙漠东南边缘。因为从小便目睹风沙侵蚀村庄,制服沙魔的念头一直深深地种在王有德的心里。

1976年,王有德如愿进入林业系统工作,1985年出任白芨滩林场场长。彼时的白芨滩林场,风沙肆虐,沙逼人退。凭着一股“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拼劲、干劲,王有德带领林场职工将治沙造林速度由过去的每年3000亩提高到每年2万~3万亩,累计治沙造林60多万亩。他们还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边缘筑起了一道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控制流沙近百万亩,有效阻止了毛乌素沙漠南移和西扩。

多年来,王有德带领大家探索形成了“宽林带、多网络、多树种、高密度、乔灌混交”的防沙治沙模式,也实现了“沙漠绿、场子活、职工富”的目标。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王有德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素材点拨

英雄模范不是站在云端和神坛遥不可及的人,反而恰恰是有梦想有情怀、实实在在的普通人。正如王有德一样,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经受住了历史漫长而近乎苛刻的考验,真正做到公而忘私、大爱无疆。

申亮亮:用生命维和的“人民英雄”

2016年非洲马里当地时间5月31日19时30分,执行第四批维和任务的申亮亮和往常一样准时走上工兵分队2号哨位,他的搭档是上士司崇昶。2号哨位扼守维和部队营区大门,位置十分重要。20时 50分许,申亮亮注意到一辆车行驶至我外围警戒线边沿时,突然加速转向,高速冲击外围破胎器、铁丝网等防卫设施。申亮亮第一时间向作战值班室发出预警,并和司崇昶依法向这辆车开枪射击,阻止其闯入营区。在离哨位十几米远处,这辆载有500多公斤炸药的车撞上防护墙翻倒在地,随后发生大爆炸。在爆炸瞬间,申亮亮将战友推开,自己壮烈牺牲,年仅29岁。

参与维和行动,是申亮亮一直以来的心愿。2013年6月,申亮亮所在部队奉命赴马里维和,申亮亮踊跃请战未果。第二年,他又主动请缨,在因身体原因被改为“替补队员”的情况下,仍坚持参加两个多月的封闭集训。2016年年初,他第三次申请,终于如愿。如今,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申亮亮长眠在河南省温县烈士陵园。

素材点拨

如果说思想和知识,组成了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血与肉,那么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的胸怀与品格,则构成了这一精神世界的筋与骨。因为有这样的筋骨,我们的人民才能昂首挺胸,我们的民族才能稳步向前。

钱七虎:铸就共和国的“地下钢铁长城”

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钱七虎院士出生于1937年。20世纪70年代,他开始深入戈壁深处的核爆中心进行防护工程的研究。

“如果说核弹是锐利的‘矛,那么防护工程则是坚固的‘盾。”钱七虎曾这样表示。而为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便是国家交给他的任务。

在核爆现场,钱七虎往往有着敏锐而独到的眼光。他发现核弹爆炸后,飞机洞库的防护门虽然没有被严重破坏,里面的飞机也没有受损,但是防护门发生了严重变形导致无法开启。最终,钱七虎利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工程机构的计算,解决了大型防护门变形控制等设计难题。

后来,为了系统深入地研究防护工程问题,钱七虎带领团队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的著名高校、研究所和厂家,先后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套爆炸压力模拟器、首台深部岩体加卸荷实验装置,提出了16项关键技术方案,解决了困扰世界岩体力学界多年的数十项技术难题。此后多年,钱七虎和团队攻克了一个个难关,为我国战略工程安全装上了“金钟罩”。

素材点拨

科学探索面临着种种不确定和风险,献身精神可以说是科学精神的重要意涵之一。心中有信仰,方能不为物欲所惑、不为利害所困,方能用一颗火热的科技报国心“焐热”冷板凳,钱七虎院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考题预测

试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随着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热映,这首我们从小便耳熟能详的歌曲,也成了时下最热单曲。正如影片名所蕴含的意思那样,《我和我的祖国》将镜头聚焦在平凡的“小人物”身上,他们中有在开国大典前夜突破层层阻碍,用最后的时间成功保证了国旗在当天顺利升起的林治远;有因为科研工作的保密性而与外界断绝联系三年,远赴罗布泊只为那一朵“蘑菇云”的高远;有在北京以开出租车为生,心地善良的司机张北京;有努力成为精英女飞行员的吕潇然……

在这些平凡人质朴真挚的故事中,我们能更深切地明白,“所谓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每个人的人生故事,总是在时代的帷幕下展开,社会与国家正是个人故事上演的舞台。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处在这个历史与未来的时间节点上,你对此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思路點拨

这道作文题目所选用的材料充分体现了“交际情境”的限制和材料间的“有机关联”——以《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为背景,让考生站在历史与未来的节点对英雄人物进行礼赞,对祖国进行告白。这一命题紧扣“立德树人”的指向,与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和特点相吻合。试题中的“交际情境”设置,要求考生在作文中必须有“新时代的青年”——“我”的体现,突出作者意识;同时又要求“联想与思考”,强调要有写作对象意识;材料中所引用的事件要在行文中形成有机关联,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

材料的核心词是“英雄”,也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如何挖掘英雄精神,如何看待英雄人物,反映的是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时代的精气神。对光辉历史的铭记、对英烈的怀念和崇敬,是我们砥砺前行中强有力的鼓舞、鞭策和激励,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材料中的英雄人物出自《我和我的祖国》这部影片,这些人物来源于生活,他们的事迹和品质是考生熟悉的。当然,考生可以跳出人物本身的限制,对人物进行更深入的解读,但是一定要符合历史的真实。正因为如此,这道作文题的立意是很丰富的。对于这些英雄人物可以这样解读:胸怀天下、志存高远、敢为人先、为国奉献、坚定忠贞、坚守信仰、舍生取义……在行文过程中,不能止于人物表面事迹的陈述,要能认识到其品质和精神的实质;不能将人物简单并列,要能挖掘人物之间品质精神的共性,具有鲜明的中心和思想的深度。但无论从哪一角度立意,都必须紧扣题目材料要求,对观点有较为深入的思考,并且从文化层面和实践层面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或个体人生体验加以阐析,依据题目的各项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在文体方面,如写议论文,可从“平凡与伟大”“个人与国家”“小与大”等主题展开论证;如写散文可以围绕这些英雄人物,结合现实,谈自己的见解;如写记叙文,则可以拟写一个生活中的故事来凸显“英雄人物”“家国情怀”等主题。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选择什么角度,都要联系题目材料分析得出,不可抛开材料,另起炉灶;写作时题目材料不可大段引用,不可反复分析,论证观点时最好能联系实际。

佳作展评

点亮每一颗星

文/屈冰蕊

如果每个人都活成一束光,那么中国将是一轮闪耀的太阳。

——题记

是不是有人生而不同?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思考过,因为人与人之间可以过得截然不同。有的人在沙海中种下希望的种子,成就一片片绿洲;有的人在工地上播洒汗水,只为家人儿女的生计;有的人活得像太阳,有的人只是一片绿叶。

人生的价值和贡献真的可以由生活环境、工作职业来衡量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没有人生而不同,没有谁的人生可以被否定。每个人都可以是英雄,每个人都可以活成一束光,每个人都可以让世界更美好。

回顾历史,平凡人也可以成就万千灯火。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天安门广场成立了第一个华灯班。那时条件艰苦,没有技术支撑,只能靠人力。摇摇晃晃的车上是华灯工人们挺拔的身影。他们一盏盏地点亮,一代代地传承,才让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火照亮了北京夜空几十年。他们是普通人,但我们能说他们的付出可有可无吗?他们是平凡人,但他们的行为和精神不值得称赞吗?他们也是英雄,他们的精神在夜空中熠熠生辉。在落后的年代里,有无数人化身为如今万家灯火中的一颗火星,燎起了中国觉醒的烈火。

放眼当下,平凡人也可以闪耀全场。在当今社会,仍有数不胜数的普通人在发光发亮发热,为社会贡献力量,为国家赢得荣誉。他们是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获得冠军的快递小哥,是在 2019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夺得金牌的高中生,是在异国他乡求学成为法国一座城市形象大使的中国妹子,是地铁上自戴“无须让座”灯牌的老爷爷……他们是普通人,活得平凡,和我们一样每天关心柴米油盐,和我们一样每天面对作业试卷,和我们一样每天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但也和我们一样每天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即使是星星之火,也可燎原。再小的星光也可以点亮一片黑夜,再弱的火花也可以融化一块寒冰。平凡人也可以不平凡,在中国 14亿人中,有多少人正在不屈不挠地坚持梦想?有多少人正在不卑不亢地直面挫折?有多少人正在践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这些人是你,是我,也是他,每个人都在努力编织着自己的梦想与未来。

展望未来,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要靠我们这代人去实现。我们有多坚强,中国就有多伟岸;我们所散发的光辉有多耀眼,中国就有多灿烂。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星,点亮自己的星光,成就祖国闪亮美丽的新时代!

/点评/

文章标题和题记由表及里,直接切入主题。主体部分采用层进式的结构,首先围绕材料,提出观点;然后层层递进,从“回顾历史”“放眼当下”“展望未来”三个维度论述了“平凡人也可以活成英雄”的观点。在论述时紧紧扣住热点素材展开,既充实了文章内容,又丰富了文章内涵。文末再次点题,呼应标题。

猜你喜欢

钱七虎我和我的祖国祖国
如果第一颗扣子扣错了
如果第一颗扣子扣错了
如果第一颗扣子扣错了
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让自豪感爆棚
《我和我的祖国》的幕后故事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