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子柒走红海外引争议

2020-08-10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李子文化

在千万“网红”博主中,李子柒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那一个。这个来自四川深山里的姑娘,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展开,用视频的形式给网友们展现了一个近乎理想化的田园生活: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四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膏……还有笔墨纸砚、活字印刷、皮影戏、胭脂水粉、蜀绣工艺、茶叶、竹艺、桑蚕丝、手工酱油,等等,她亲手制作的这些东西,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征。

如今,李子柒不光在国内拥有2000万粉丝,在海外也获得了大量关注。因为看了她的视频,不少外国网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中国产生了强烈好感。

不过,李子柒的走红也引发了巨大争议。有人认为李子柒是将中国落后的一面展示给外国人,其发布的关于农耕生活的视频无法代表当今中国社会的全貌,甚至是对中国形象的抹黑;还有人认为李子柒能成为现象级“网红”无非是团队商业化运作的结果……但是更多网友,包括不少主流媒体都认为李子柒是当今“中华文化输出”的成功典范。

多维解读

田园牧歌也是文化输出

国内有网友质疑李子柒,认为她的视频是在展示中国的落后,迎合了一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成见,是负面文化输出。持有这类看法的网友,其实是在潜意识中将叙事背景设定为超现代的工业社会,选择的参照系大概也是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礼赞工业成果无可厚非,可讴歌田园生活就是展示落后吗?事实上,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先进与落后之分。

李子柒的故事何以无障碍地跨越空间,让不同文明实现交融和对话?与其说是迎合了外国人对中国旧式田园生活的想象,不如说是戳中了在钢铁森林中栖居太久的人类对田园诗意的怀念与畅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返璞归真,爱生活、爱家乡的朴素情感,往往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让不同肤色、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心生共鸣、心有慰藉。李子柒毫无疑问属于对外文化传播者,至少是丰富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一个剪影。崛起中的东方古国,不仅有高楼大厦、大国重器,还有“一箪食一瓢饮”的田园诗意。而如何认识当代中国农村,新的时代也需要新的答案。原生态,并非只有“土味喊麦”一种打开方式,雨后山林、农耕日常、酿酒品茗,只要在其中倾注美感,同样可以找寻到充满生命力的鲜活表达。

文化输出从来都不只是官方的事

李子柒的視频让外国网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向往和喜爱之情,也让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这让我们意识到,在当今的互联网语境下,文化输出并不是一件多么严肃的事,它的民间化、平民化正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势,并且日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想当年,韩国女团WonderGirls的一首《Nobody》掀起了全世界模仿女团舞姿的热潮,PSY的一首《江南style》以其魔性旋律洗脑了世界各地人民,韩国的K-POP文化在形成风靡亚洲的“韩流”之后走向世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因为喜欢韩国偶像,而了解韩国、走近韩国文化。日本作为世界动漫大国,制作出了无数经典的卡通人物形象,其文化也在动画剧情的展开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对外输出。而印度也有阿米尔·汗这样的影视明星在影片中诉说“印度故事”,为让世界了解印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些成功的文化输出例子,几乎都是民间自发形成并渐成气候的。

与官方的努力相比,民间自发的文化输出有着灵活、新潮、流行的特点,形式更加接地气,表达方式也更贴合互联网语境。实际上,政府能做的非常有限,要么是产业布局初期的引导,要么是形成气候之后的锦上添花。真正把文化带出国门、走向世界,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贡献。中国文化走出国门,需要千千万万个李子柒,中国文化向外输出,也从来不只是官方的事。

备考素材

故宫迎来600岁生日

2020年是故宫的600岁生日,故宫正焕发青春。在过去的20多年里,故宫努力改变中规中矩的形象,探索亲民和活泼的方式,吸引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自2014年故宫淘宝创造的“网红四爷”IP走红以来,故宫文创产品就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快速在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商业版图上生根发芽。其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口红、服装、日历、故宫娃娃等文创产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早在2017年其文创产品收入就高达15亿元。

一座博物馆的价值,不仅在于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藏品,更在于应用这些文化资源为人们做些实实在在的贡献,在于将这些文化资源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通过文化创意为观众架起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奉上一场文化盛宴,正是很好的表现形式。让人们通过故宫文化创意直接触摸到文化,是故宫发展文化创意事业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一定要深入挖掘我们的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源提炼出来,和人们的生活对接,文物其实离我们并不远。”一手打造了故宫IP的故宫博物院前任“掌门人”单霁翔这样说道。

素材点拨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文创这项被当成旅游纪念品的营生并不受重视,博物馆也多数依赖政府补贴生存,缺乏活力和自我造血能力。故宫博物院近年来的变化改变了人们印象中高高在上的紫禁城的形象,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审美相结合,让文物真真切切地活了起来。

王珮瑜:京剧其实很好玩儿

若问谁是当今京剧圈最“出圈”的“角儿”,那一定非“瑜老板”王珮瑜莫属。2019年12月16日,王珮瑜带着自创品牌《老生常谈·王珮瑜京剧清音会》亮相上海大剧院,三层楼座无虚席。上海站是王佩瑜2019年京剧清音会全国巡演的收官之战,2020年,她的京剧清音会便迎来了第十个年头。

王珮瑜的京剧清音会创新性地采用了沙龙式的演出方式。清唱、不扮戏、不着戏服、依现场情况定制戏码,还加入了实时直播、弹幕互动和千人大合唱等元素,突破了传统的表演模式,让观众大呼过瘾,也为京剧吸引了一大波年轻戏迷。

这些年来,王珮瑜一直致力于京剧的传播和推广。为推广京剧,她上过许多热门综艺节目,短视频平台、音频平台都是她传播京剧艺术的阵地。不管何时,你若问“瑜老板”的诉求是什么,她都会坚定不移地告诉你:“我就是试图打破窠臼,传递‘京剧其实很好玩儿的理念。”

素材点拨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不存在绝对的鸿沟,需要的是有人去传承、创新和传播。即使不“出圈”,王珮瑜依然是12岁学戏,14岁入科,16岁凭借一折《文昭关》艳惊四座的“小冬皇”。然而因为热爱,所以想要京剧“活”得更久、“活”得更好,对于王珮瑜来说这份责任义不容辞。

观山:“抖音达人”的书法人生

当书法撞上抖音,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有着“国宾礼书法家”之称、担任世界华人书法协会副主席的观山给出了答案:在他的ID为“观山书法”的抖音账号上,《沁园春·雪》《满江红》《紫气东来》等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被拍成视频一一呈现出来,作品《沁园春·雪》更是获得了4000多万浏览量、84万点赞量,以及4.2万条网友留言。

借助短视频平台,观山这位大书法家一跃成为网络红人。他坦言,这是自己推广传统文化的方式之一。书法创作并非易事,就拿工具來讲,写大字时需要使用大笔,大笔本身就很沉,再蘸上墨汁,光一支笔的重量就超过 1 公斤。大家或许只能从抖音上看到观山短短几分钟的创作过程,但更多时候,他一写就是三四个小时不停歇。

如今已年逾花甲的观山从未停下推广传统文化的脚步,他仍带着书法进行百城巡展,参与过近二十家电视台的现场直播。他表示:“虽然辛苦,但能将书法文化发扬下去,就觉得很幸福。”

素材点拨

当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还在为推广传统文化躬身力行,当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还在为发扬传统文化殚精竭虑,我们青年人还有什么理由把传统文化拒之门外?生命不息,传承不止,守住传统文化,不忘来路,方能稳步前行。

考题预测

试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李子柒,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用镜头记录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三时三餐、四季流转的农家生活。这些视频备受追捧,无数外国粉丝留言“她让我爱上中国文化”“求英文字幕跟进”。但也有网友质疑她的视频是在展示中国的“落后”,迎合了一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是负面的文化输出。

在席卷全球的好莱坞大片中,出镜率颇高的元素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炫酷拉风的豪车战机,抑或是未来感十足的“黑科技”,影片往往宣扬超级英雄主义。也有人指出,世界上许多国家、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多姿多彩,还有很多值得挖掘和思考的东西。

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故事,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故事讲述方式。请综合以上材料内容,从以下角色中任选一个角色,谈谈你对讲好本国故事的看法和建议。

1.拥有百万粉丝数的明星、“网红”或博主(含李子柒);

2.外国网友观众;

3.国内时事评论员;

4.青年学生。

要求:结合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题目采用了辩证材料与角色驱动的复合命题形式。 第一部分由两段材料构成,中外各一,仔细观照每一段材料,又可见其内含辩证的元素,对于李子柒现象、好莱坞文化,都有褒有贬,命题具有探讨的开放性。第二部分属于任务驱动,对于上述开放性材料略有收拢,聚焦在“讲好国家故事”的角度,“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故事,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故事讲述方式”一句提示考生,行文既要关乎“国家故事”,又要涉及“讲述方式”。另外,审题立意时,不要把“看法和建议”中的“建议”视为模糊信息,其实这是很具体的任务驱动,即对“如何讲好国家故事”必须有明显的回应措施、做法。此外,本题还试图创设具体情境角色,注重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的营造,设置了角色表,试图从当事人、旁观者、青年、中外等不同视角来观照高考创新写作、呼应高考新动向。

就立意而言,本题应聚焦“讲好国家故事”,即文章重在谈“讲什么”“怎么讲”两方面。考生可以立足本国,倡导各司其职、各显其能,讲述国家之美,也可以倡导交融对话、共述世界佳话,还可以在反思失败案例的基础上给出建议。

先说“讲什么”。什么是好的国家故事呢?考生可以多问问自己:我所讲述的国家故事,是生动的还是空洞的?是不乏鲜活个体还是仅限宏大叙事的?是热衷自我感动还是注重感动别人?这样有利于找到好故事的标准。李子柒成功的原因就是她讲述了共鸣、共情的大同之美,她的故事体现民族特色,她所呈现的田园慢生活又适时地击中了现代人的痛点,补足了现代人的短板。

其次,好的故事还需好的讲述方式。李子柒制作的视频采用润物无声、亲切自然的讲述方式,它们皆源于生存、行于生活,其初衷未必想到文化输出,反而“无心插柳柳成荫”。桃“李”不言,未来可“期”。当然,后期制作精良也是一大因素。在这一层面,考生也可以反思以前的讲述方式是否太急不可耐、生硬灌输、过于“有心栽花”?

最后提醒大家的是,写作本题要有角色代入感,要强化角色特征,不能仅在文章首尾生硬安插角色,不能“笑场”“出戏”。近年来尽管不乏角色应用写作,但不少考生还是容易自顾自地写成普通议论文或记叙文,缺乏角色代入感、对话感。

佳作展评

中国之风,山高水长

文/周科帆

睁开眼,便是国风盎然,有海棠春睡,有芍药抽簪,有桃花在料峭春风中挣扎着开出花瓣。国风之盛,不尽于此,有北斗耀空指明路,蛟龙出水逐青波,有东风疾来做战鼓,神舟徐行梦日边。中国之风,山高水长;中国故事,其道大光。青年学生,自是中国传统故事的传承者、中国时代故事的不二主角,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的共同使命。

无论你是居庙堂之高,深谙言说之道,还是处江湖之远,打拼于草根之间,每一位为美好生活而努力的国人,都可以成为国家故事的优秀讲述者。一如李子柒,摒弃“文化自卑”的论调,重新定位自己的生活轨迹,以自信为基,在时代的舞台上发声:田垄间的藕臂秧苗、倩影青衫,自是竹外桃花、春葩如笑;那洞庭秋水旁的文君当垆,在自媒体的摄影机下躬耕陇亩;盛唐的锦心绣口,两宋的山色渐青,都在场景的布局、数字化的处理与渲染中重现。昔日的种种鬼斧神工、妙手偶得,在不同文化的冲击下,成为共鸣世界里的中国好故事,为越来越走进世界中央的中国形象增添了新的色彩。

瑰丽的中国传统故事,无论是在本本泛黄的典籍中,还是在口口相传的民谣里,都有着非凡的气象,如盛夏白瓷梅子酒,白瓷脱胎于泥坯,终锻炼成器,于酷热难当之际,送来清凉,滋润着神州代代。无论是戏曲小说、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音乐舞蹈,还是饮食烹饪、宫室园林、舟车什物、衣冠服饰,都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事载体,何来落后之说?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星仪谶纬,还是处江湖之远的铁犁牛耕,中国故事,本就应该是这般山高水长、雅俗共赏。子柒种种,非是营造中国的“刻板”印象;恰恰相反,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正是古中国文化呼吸的一张一翕。

精彩中国故事仍在被书写,一代代优秀讲述者薪火相传,接力创造中国好故事、讲好中国好故事。好的讲述者固然要立足自身传统,但也应与时俱进,如当年“舌尖中国”、当今“诗词大会”等节目,以现代的传播方式赢得更大的共鸣;我们还应采各国之笔法,研世界思潮为墨,正如美国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壮大,与它善于借鉴、整合、吸纳输入地文化资源不无关系,熊猫、花木兰、兵马俑、金字塔等元素不时出现在其电影当中。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要学会运用“现代语言”“国际语言”,开拓活水之源,续写“中国奇迹”,扬大国之风,创万世华章。

闭上眼,仍有五千年中国故事荣曜秋菊,那幅幅制艺精湛的工笔勾勒,气势磅礴的肆意泼洒,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中国之风,山高水长。

/点评/

文章开篇组合运用海棠、桃花等传统意象和东风导弹、神舟飞船等现代成就,导引出“做中国故事的不二主角,讲好中国故事”的鲜明观点;而后,就事論事,以密集的意象、场景为李子柒的故事点赞,深入阐释了何为“国家故事的优秀讲述者”;最后,作者拓展论述,从传统到现代,为“怎么讲好”中国故事支招。作者在行文时,既立足传统也展望未来,既立足“何人能讲”也注重“怎么讲”“讲什么”。另外,本文从标题的拟定到正文文白相间的语言使用,都处处彰显着浓浓的中国风,令人沉醉,可见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猜你喜欢

李子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智能鼠捉鼠记
一次难忘的生日
秋天
李子有多少
奔跑吧!李子柒
李子核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