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班级建设例谈

2020-08-10蒋丹亚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基础教育班级建设主体性

蒋丹亚

[摘要]在“新基础教育”背景下的班级建设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成长的主体性应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在中年级班级建设中设计若干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班级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班级建设,有利于中年级学生的社会化并在班集体中逐步发展自身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新基础教育 主体性 班级建设

“新基础教育”背景下的班级建设强调学生与教师合作进行,促进学生社会性和个性健康、主动发展,班级建设成为学生在校社会性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班级建设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成长的主体性应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怎样使学生在班级中实现集体发展与个性特长发展的统一呢?我们认为应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在自主性的班级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真正体会到班级生活的乐趣,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在小学三、四年级的班级建设中,我努力实践着新基础教育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的班级重建理念。依据中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班级建设活动,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积极、双向的互动,不断提升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逐步促进学生主体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现举例介绍如下。

一、创设“值日班长”,锻炼学生的主体性

案例简介:

一天早晨,我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正在认真早读。讲台上,小靓同学带头读着书,不时检查着其他同学的读书情况。咦,奇怪了,我班的小靓同学原来可是经常到太阳升得老高才会背着个书包匆匆忙忙闯进教室,而且即使是早读,也总是东张西望,从来就没有这么认真过。我十分好奇地走过去问:“小靓同学,今天怎么这么早就站在講台上带领同学们读书呀!”小靓同学害羞地说:“蒋老师,我今天是值日班长!”哦!他不说我还真的忘记了。难怪他这样认真负责!午饭后,我来到教室,见小靓同学又早早地在管理班级的“午间休闲读”了,瞧着他那股认真劲,我感觉他已经不是平时的那个做事拖拖拉拉、满不在乎的小家伙了。放学了,小靓同学又坚持到了班级中最后一个离校,他在检查完班级卫生后,又细心地把南、北窗锁好才来向我告别。我微笑着对他说:“小靓同学,你今天的表现真好!不光值日班长的工作做得好,你的课堂作业完成得也很认真啊!希望你能一直保持这样进步的状态哦!”小靓害羞地笑了。于是,他开心地与我道别,一蹦一跳地离开了。

案例剖析:

案例中的小靓同学原来是我班的后进生,行为习惯比较差,平时做事拖拉,成绩很不理想。因为这样的表现,他自己在班级中也总觉得抬不起头来。从小靓同学后来的日记中,我了解到,小靓同学特别希望当上“值日班长”,他认为只有好好表现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班长,所以在当值日班长这一天,他努力在改变自己,把最好的自己展现给大家。这次活动后,我感觉小靓同学有了明显的改变,他的班级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习态度端正了许多。虽然,我不知道这样的改变能持续多久,但是我想,既然他在改变,我就要以这次改变为契机促进他更加主动持久的发展。

调查研究表明,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角色固化”现象:通常班级组织出现了三角形结构的科层化,在三角形结构顶端的是班主任,第二层次是班委会与中队委等班级学生的高层领导,第三层次是小组长、小队长和班级中的积极分子,第四层次就是大多数学生,其中包括小靓这样的后进生。在班级中形成这样的固化现象,其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处在上层的领导,他们可能会习惯于管理他人,形成官僚主义,缺乏服务他人的意识;而处在底层的大多数学生,总认为自己是做群众的“料”,因此自我要求不严格,班级工作不热心,缺乏应有的主体意识。而“值日班长”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都有机会实现自我、展现自我、提高自我,尤其是那些从没有当过班干部的学生,更是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这种做法实现了学生“领导”和“群众”之间角色的转换,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角色固化”现象的不良效应。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更自信了,对自己的班级有了更深的感情,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变得更加主动,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二、设置服务岗位,促进学生的主体性

案例简介:

走进我们的班级,你会发现,小小“绿化角”显得绿意盎然:“碰碰香”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几盆吊兰长得郁郁葱葱,或长或短的枝蔓自然地下垂着,充满了诗情画意;几盆不知名的小花开了,有紫的,有红的,有白的,给绿化角增添了几分色彩……每天中午,几位“绿化小能手”就会主动把这些植物搬到阳光下,有的拿起了水瓶给这些植物浇上水,有的给这些植物修剪枝叶……通过同学们的精心护理,这些班级里的植物长得郁郁葱葱,在阳光下的花草显得更加精神了。

案例剖析:

班级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公共事务,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有些事务,如果不加细心安排,就会出现“失管”的情况、出现“责任分散”的现象,也就是说完成某项任务,在缺乏有效领导的情况下,负责任的人越多,每个人所负的责任就越少;当负责任的人很多时,甚至会导致基本没有人关心所要完成的任务,这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的。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人,都有实践锻炼的需要、展示的需要、沟通的需要,因此在设置班级岗位时,我注重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引领学生的自主发展。学期初,我就与学生进行了讨论,在班级中设置了班级服务“小岗位”,如“金牌领操员”“绿化小能手”等;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服务小岗位,主动上岗开展工作,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学生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转岗或轮岗。

自打班级服务的“小岗位”设置以来,班级建设工作就变得轻松了起来,每个学生在自主服务班级的同时,更是满足了学生自主成长发展的需要,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够获得更加健康主动的发展,充分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三、搭建竞争平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案例简介:

下课后,班里的同学经常会来到教室后面的墙壁处,面对着“我是小星星”的墙报叽叽喳喳地议论着:“17,18……”“小史同学有25颗小星星了!”“哎,我还只有18颗呢!今天,我要争取多得到一颗小星星!”……原来在教室后的墙壁上贴着“我是小星星”的墙报,墙报上写着每个学生的姓名,姓名的后面画着一些小星星,每个同学都有着数目不等的小星星:这些小星星都是同学们通过努力,取得了各种进步后,得到教师的鼓励后而画上的。

案例剖析:

小学中年级学生有着较强的可塑性,他们对外界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同时他们还具有很强的好胜心。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深入把握學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符合儿童特点的活动满足学生向上求胜的心理,促进他们能够自主健康地发展。我设计开展了星级评价擂台争星活动。评价的内容大到国家级的各种比赛,小到每天的作业完成、习惯养成,只要是取得明显进步或获得奖励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颗星星,让每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明明白白地展示在大家面前。同时,设计了星级擂台统计表格,由学生自主动手绘制,张贴在班级后面的墙壁上。星级评价实施动态管理,每天一汇总,全体学生均参与其中。这样的争星评比,把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反映在全班学生的面前,并且形成了学生之间“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星级评价中,我重奖励轻惩罚,多用加星的方式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每个月结束,我还会给加星多的学生写下“星星喜报”,发给他们带回家汇报给家长,让家长与学生一起分享这份喜悦;学生获得家长的鼓励和肯定后,服务集体、积极向上的劲头更足了。自从“我是小星星”擂台争星活动开展以来,学生们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较以前更高了,大家努力争取机会展现自我,形成了人人争发展、个个求进步的新局面。显然,通过搭建这样的竞争平台,较明显地促进了学生们主体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如果班主任能够认真践行“新基础教育”班级建设的理念,进行恰当引导,在中年级班级建设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完全可能的。同时,也只有我们在班级建设中,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着眼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活动,才能在不远的将来,使得我们的学生能够具有明显的目标调控意识,能够针对自己的情况有意识地选择努力方向,能够形成坚强主动、开朗幽默的个性,增强自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并让我们的学生呈现出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表现出更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新基础教育班级建设主体性
“新基础教育”影响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探究
从传统教育到“新基础教育”
关于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