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高中衔接工作中学生消极心理浅析与对策

2020-08-09杨大有马宜清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1期

杨大有 马宜清

摘 要: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一个关键点,而高一新生的适应状况,又直接影响着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各项发展。基于初中升入高中后学生的心理变化这一特点,教师提出相应的调整策略,帮助学生完成初升高这一重要过程的转变,顺利适应高中生活。

关键词:初升高;心理变化;消极心理;调整策略

一、初升高衔接中出现的消极心理

1.生理变化引发的心理变化

与心理变化密切相关的是学生的生理变化。高中生的生理发育在经过青春期的快速发育之后逐渐进入一个相对平稳和最终形成的发展时期。最明显的则是男生肩宽体壮,女生亭亭玉立。所以,在同伴交往中,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更强,更喜欢和异性接触和交往。还有学生情绪的发展。高中生情绪发展逐渐成熟,开始对冲动的情绪进行克制和忍耐,這时高中生会表现出一个特点——文饰性,也就是情绪会出现表里不一的现象。比如,受委屈,心里难过,却在大家面前装得若无其事;受到表扬,心里很高兴,却故意显得满不在乎等。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同伴关系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对人际交往方面的要求更高,已经包括人生共同的观点、理想、信念,这也使得高中生的友谊更为深厚。

2.消极心理的表现

学生的消极心理最主要的是挫折心理,重点中学的学生集中了各初中校的优等生,学习成绩都非常好,而普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乡村城镇的中等及偏下学生。考入高中后,学生的自卑心理特别强,家长叹息,亲戚遗憾,他们的挫折心理不断递增,容易对高中生活产生抵触情绪。除此之外,还有自卑心理、求助心理间歇心理、茫然心理、失落心理、怀旧心理和心理不稳定问题等,不一而足。

二、初高中衔接工作中学生克服消极心理的对策

1.自我认识和定位方面需要调整

对于新环境的适应最主要的问题是在这个环境中能够尽快进行自我定位,也就是认识到自己在这个新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了解自己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哪些还是自己拥有的,哪些是自己要继续努力的等。很多高一新生在面临新环境时,对自己的认识基本都停留在过去的自我评价中,也因此会产生很多新环境适应问题。这种适应不良的问题一般都会在高一下学期或者高二初始表现出来。因此,高一新生有必要及时调整自我认识。

2.学习方面需要进行的调整

很多学生进入高中以后都会出现学习内容增多、学习难度增大、老师教学进度加快,作业和考试频率和次数应接不暇等普遍的问题。如果在这样的学习现状中仍然保持初中老师手把手教学、老师督促一下学习一下,很有可能会适应不良。

高中阶段作为初中到大学的过渡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不去努力改变你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那么很快你便会遇到学习上的低谷,到了大学也很难跟得上其他同学。总体来说,改变一个人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的习惯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达到目的的,因此我们在高一整个学段都应该不断地去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学习的特色和自己的方式,不断地在这个过程中去弥补自己的不足。

3.人际关系方面容易出现的适应不良

刚刚来到高中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交到新朋友,但是每个人都有一些微妙的内心活动和从原来的生活环境带来的一些习惯。有些学生曾经在初中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佼佼者,难免会带着一些优越感来到新的环境。但是高中生对于事物的看法比起初中时更加的全面和个性化,带着优越感的状态会引起其他同学的看法,甚至会导致其他同学觉得你是个不容易亲近的人、自以为是的人,很可能会被边缘化。还有一部分学生从各个地区来到高中后可能从某些方面来看会稍微劣势一些,或者有的学生很少被赞赏肯定,他们带着一些自卑心理,总是拿自己的缺点或短板去与别人的优点相比,自己总是抬不起头,这样也会遇到人际交往的困扰。所以学生可以尝试尽量放下自己曾经的优秀或劣势,放下对高中学生交往的偏见,亲自真诚地体验和经历,这样你就会有新的收获!

另外,在高中是青少年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几年,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就是每个学生都会发现身边人的想法自己都猜不透,正如你猜不透别人在想什么一样。因为高中阶段的很多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思维方面的自负性和绝对性。而这些问题不仅要靠老师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教育,还要依赖于家长的继续努力。家长对学生的影响仍是至关重要的。

4.家长需要关注的变化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一个转折点,很多学生在小学初中时都是很听话的学生,那时候只要听话就可以优秀,但是高中是一个挑战能力的阶段,并不是听话就能一切顺利。家长朋友们应该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而不是按照曾经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要尽量做到尊重孩子,像朋友般对话。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无可替代;小学阶段,老师就是权威,所以很多小学生都有个口头禅,就是“我老师说……”到了中学阶段,特别看重友谊,在和朋友像“成年人般”的聊天中能找到共鸣。也就是为什么家长在对待这一阶段的孩子时,要放低自己的姿态,像朋友般地和孩子沟通。很多家长说他们越来越不会和孩子沟通了,说着说着就产生矛盾了,孩子也越来越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了。不太会和孩子沟通的家长请记住,学会听话比会说话更重要。聪明的家长总是愿意听孩子说,而不是自己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认识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不需要家长和老师讲大道理,他们自己都会想明白,要让我们的爱变得更科学、更有智慧。

注: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初高中心理衔接辅导及健全人格培养》(课题立项号:BY[2018]G270)研究成果。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