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心理剧,促进小学生情绪管理

2020-08-06张缦莉刘剑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8期
关键词:心理剧情绪管理小学生

张缦莉 刘剑勇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尝试运用心理剧来促进小学生情绪管理,从情绪知觉、自我情绪管理、他人情绪管理、情绪利用四个层面进行考量,从而发现心理剧在这几个层面上的作用,希望借助心理剧这种方式让小学生认识情绪并能管理情绪,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的情商,也为探讨小学生情绪管理提供一种可操作的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心理剧;小学生;情绪管理

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现阶段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当与同学相处不如意时就会情绪激动难以控制,甚至发生一些过激行为,怎样正确地疏导学生的情绪呢?我们一直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现代心理学、生理学和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的作用,可以说是情绪主宰健康。情绪被界定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国内心理学家认为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区分等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包括如何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何克服冲动,延迟满足,如何调度情绪,避免因过度沮丧而影响思维,如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真诚地去理解别人,如何激励自己克服挫折,对未来充满希望等内容。情绪稳定性的重要意义愈来愈被人们所关注。

在一线教师的日常工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儿童本身情绪管理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对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不同的困扰。更迫切地想要了解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探讨情绪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以期未来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提出针对情绪问题应对和管理的可操作方案。

笔者对广州市长湴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尝试发觉心理剧对情绪的影响,将心理剧与情绪管理有机结合,借助心理剧这种方式让小学生们认识情绪并能管理情绪,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的情商。

一、心理剧的概念及特点

心理剧(psychodrama):是由精神病理学家莫雷诺(Moreno)1921年提出的,心理剧能帮助参与者,通过音乐、绘画、游戏等活动热身,进而在演出中体验或重新体验自己的思想、情绪、梦境及人际关系,伴随剧情的发展,在安全的氛围中,探索、释放、觉察和分享内在自我,是一种可以使患者的感情得以发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戏剧。

主要特点:

1.心理剧帮助人们在演出时充分地“经验”与“体会”问题,用“行动”帮助个体把不曾察觉的事物唤醒,触摸自己真实的感受。

2.心理剧运用音乐、绘画、游戏等艺术所具有的沟通功能来走入心灵的大道。

3.心理剧通过角色扮演,提供一种方法使人回到原来重要场景而修补个人与重要他人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治愈效果。

二、情绪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情绪管理,就是用对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情绪。

简单地说,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其核心必须将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是从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完善人出发,提高对情绪的自觉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不断进行自我激励、自我完善。

情绪最基本的4种表现: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情绪管理的三个基本过程:

第一,体察自己的情绪。也就是,时时提醒自己注意:我的情绪是什么?学着体察自己的情绪,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第二,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适当表达情绪,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的体会、揣摩,更重要的是,要确实用在生活中。

第三,以适宜的方式纾解情绪。选择适合自己且能有效纾解情绪的方式,你就能够控制情绪,而不是让情绪来控制你。

三、小学生情绪管理缺失的现状及其原因

1.小学生情绪缺失的现状

小学生这一群体,其情绪的感知能力要强于表达能力,但是情绪的控制主要受到其表达能力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小学生控制情绪能力不足。这是因为小学生年龄相对较低,自制力较差,只关心自己的感受,情绪波动较大。这体现在做事情缺乏坚持性,易怒,表现得很急躁,这都是缺乏自我情绪控制的表现。

小学生目前在认知他人能力方面相对较弱。同理心的缺乏,使得小学生对于不是自己的事情,就表现出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并缺乏与别人进行情感沟通。这会造成与他人甚至和自己最为亲近的家人都无法建立真实而又深刻的情感依赖。

小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表现得也不尽人意。目前,独生子女比较多见,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出现更多利己行为,表现出不喜欢分享,不乐意合作,无法与人和谐共处,或者在相处过程中出现自闭,逃避或难以沟通的等现象。

2.情绪管理缺失的原因

在教育体制上,虽然国家在大力的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传统教育的模式根深蒂固,评定一个学生的还是以成绩论成败,以分数的好坏当做一个主要的评定标准,并没有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发展作为一个主要的评定标准。在课堂教学上也并没有达到新课改的“三维目标”教学观的要求,比较注重传递知识和能力而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学习更多的还是放在学生的智育教育中,轻视学生非智力教育。

在家庭教育上,家庭和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学校和教师,家长的教养方式和父母自身的情商水平会影响孩子的情商发展。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对孩子影响也有所不同。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促进儿童积极情绪的发展,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使儿童产生焦虑、破坏性行为等负面的情绪。

四、心理剧对小学生情绪管理的作用

1.心理剧提高了小学生情绪知觉水平

情绪知觉是对自身情绪变化了解和认识的过程,是对情绪的感觉能力,就是所谓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关注自己情绪的起伏变化,对于不管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可以预先觉察到,可以感知到自己的内心情感变化。只有做到能够注意到自己自身真实的情绪感受,才能够避免被自身的情绪所操控,而是做到自己去操控情绪。对他人情绪的感知,即通过他人所表现出的肢体语言及脸部表情的变化来感知他人情绪改变的能力。

对实验组实验前后的情绪知觉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得到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前后实验组情绪知觉水平的P值为0.000,其小于0.05,说明实验前后实验组在情绪知觉方面有显著差异,其情绪知觉平均分数由31.96提升到35.30,情绪知觉能力有明显提升。经过了近一学年的心理剧辅导训练,小学生的情绪知觉能力提高了很多。在心理剧游戏过程中,小学生能明显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变化,能够感知自己遇到困难时的焦虑与不安,并试图使自己冷静下来,体验解决问题后的喜悦。

2.心理剧增强了小学生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自我情绪管理是指个体遇到外界出现的事物或者人、事不符合自身的内心需求时,可以控制悲观情绪的滋生,积极地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并找出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情绪管理的有效性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可以让我们冷静理智分析自己遇到的问题,把要出现的消极情绪扼杀掉,转换成积极的情绪,对于不同的情境采取相应的情绪反应,并采取应对方法,从而转变了消极的情绪状态,让自己又恢复愉快状态。

对实验组实验前后的自我情绪管理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得到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实验前后实验组自我情绪管理水平的P值为0.006,其小于0.05,说明实验前后实验组在自我情绪管理方面有显著差异,其自我情绪管理平均分数由30.35提升到33.83,自我情绪管理能力有明显的提升。实验刚开始的时候,在心理游戏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小学生常常表现得措手无策,或者唉声叹气,有的想打退堂鼓,这样的现象反映了焦虑、抑郁、强迫、偏执等心理症状,这跟他们不能管理控制情绪有关。在实验的末期,在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与失败,小学生出现焦虑、偏执等状态后,他们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不是把关注点放在结果上,而是去分析出现问题的缘由,然后再去解决问题。由此可见,通过团体心理剧,可以让小学生提升自我情绪管理,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3.心理剧提升了小学生他人情绪管理效率

管理他人的情绪实际上就是处理人际关系。完善的人就是要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事业的成败,还影响着他的日常人际交往甚至是以后家庭婚姻的幸福。

对实验组实验前后的他人情绪管理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得到表3:

实验初期,在心理剧游戏过程中遇到问题,小学生彼此之间会出现相互埋怨、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这是小学生缺乏有效的他人情绪管理;实验末期,游戏过程中遇到问题,小学生彼此之间不在相互埋怨,互相推卸责任,而是彼此相互鼓励,相互理解,共同承担责任,做集体利益的捍卫者。由表3可以看出,实验前后实验组他人情绪管理水平的P值为0.003,其小于0.05,说明实验前后实验组在他人情绪管理方面有显著差异,其他人情绪管理平均分数由32.09提升到36.96,他人情绪管理能力提升明显。

4.心理剧促进了小学生情绪利用能力

情绪是人的心理情感的外在表现,是客观事物与人的内在需求相互协调和冲突的一个过程。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为学习、生活和事业加足马力,而消极悲观的情绪会损坏人的身心健康和破坏人际关系。人的情绪和其他心理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控,大脑皮层下的神经系统可由情绪的生理反应进行调控,这就说明人的情绪是可以自己转换的,可以把消极的情绪转换为积极的情绪,人可以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情绪逐渐成熟起来。

对实验组实验前后的情绪利用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得到表4:

实验初期,玩心理游戏过程中,小学生经常出现自顾自玩的现象,不能形成有效的合作,情绪不积极,不主动,也会出现情绪异常激动的现象,这是小学生缺乏情绪利用的表现;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游戏过程中,小学生会积极主动,合作紧密,很少出现情绪异常激动,游戏能较高效地完成。由表4可以看出,实验前后实验组情绪利用水平的P值为0.003,其小于0.05,说明实验前后实验组在情绪利用方面有显著差异,其情绪利用平均分数由33.48提升到37.91,情绪利用能力提升明显。

受素质教育及家庭教育的影响,小学生的情绪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小学生年龄相对较低,自制力较差,只关心自己的感受,情绪波动较大。这会体现在做事情缺乏坚持性,易怒,表现得很急躁,这都是缺乏自我情绪控制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认知他人能力较弱,缺少与他人的情感沟通,不喜欢分享,不乐意合作甚至出现自闭,逃避或难以沟通的等现象,对其未来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我们运用心理剧,对促进小学生情绪管理进行了研究。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验以后,小学生能明显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同时更多地与周围人合作,合理利用情绪,分析问题原因,解决问题。

试验干预结果表明,实验组实验前后表现出显著差异,实验组在情绪知觉、他人情绪管理、自身情绪管理、情绪利用指标上均有明显提高,说明运用心理剧能有效促进小学生情绪管理水平,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Salovey,P.,Mayer,J.Emotional intelligence.Imagination,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J].1990,9(3):185-211.

[2]許远理,李亦菲.情绪智力魔方——情绪智力的9要素理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3]王淑俐.情绪管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4]晏红.中国儿童情绪管理[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1.

[5]车文博.心理治疗手册[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

[6]孙红,张辉,任霞.适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良模式一心理剧[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1):870-871.

[7]李帮琼.心理剧一有效的学校团体心理咨询方式[J].教学与管理,(2007):44-45.

猜你喜欢

心理剧情绪管理小学生
浅析校园心理剧治疗对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的影响
浅谈运用校园心理剧解决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有效方法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探析与实施模式
浅谈情绪管理在安全中的实践与应用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我是小学生
初探情绪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一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现状分析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