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书法:笔尖上的传统与现代

2020-08-06

江苏教育 2020年45期
关键词:书写书法数字

王 昊

一、书法教学:时代变迁中问题思考

书法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组成,纳入到常态化的教育教学当中,已经历5 个年头,为我国中小学发展核心素养提供了更为全面细致的要求。通过中小学不同阶段的书法教育,为人文精神、民族内涵、生活底蕴等方面的提升奠定了重要意义,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书法作为一个艺术与实用兼有的艺术形式,与当下信息化时代发展之间有着突出的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传统文化,该如何对接信息时代下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矛盾,这也是书法教学面临的巨大变革与挑战。

(一)教学师资的匮乏

书法专业素养师资的匮乏是当前书法教育的一个重要矛盾。因为一部分教师对书法书写能力的不过硬,甚至不具备相应的能力,致使在书法教育的过程中,只关注了表面的形式,忽略了书法的结构和章法布局,缺失了书法核心内涵。甚至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力的提升基本依赖于学生自身的天赋和家庭培养,很难深入地有效指导。

(二)书法实用的弱化

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但随着时代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文字书写的需求在大幅下降,以及阅读观看手写文字的机会也变得很少。文字书写的工具和实用性都在弱化,尤其是毛笔书法,需要反复机械式的临摹练习,却又极少能运用在学习生活当中,这就降低了学生学习书法的动机和兴趣,更难以感受到书法作品背后的艺术情感和深度。

(三)教学方式的陈旧

示范临摹是目前主要的书写技法教学方法,也是一直以来的传统方式。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实际操练的时间并不多,能在有限时间内讲授清楚书法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可能的。不论是临帖还是教师书写示范,又或者是概念文化的照本宣科,没有技巧的临摹和生硬的讲解,无法达到实际的教学需求和目标,简单化的教学方法,也让学生无法理解书法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底蕴。

二、书法软件:同根同祖的审美基因

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关于书写技能的训练主要是硬笔和毛笔两类。汉字书写过程中的用笔、结构以及全局章法等因素构成了中国书法审美的重要取向。书法艺术既是造型的艺术,也是线条的艺术,亦是一种融时空于一体的表现形式,尤其毛笔书法主要凭借着传统笔墨纸砚为创作工具,这也是传统书法丰富变化的独特魅力所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数字书法的概念也逐渐浮出水面,通过书法创作工具的数字化演变,推动着书法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和传承。

(一)数字书法的审美以传统为准则

随着这些年的研究探索,数字书法已经能够对书法传统工具、肌理效果、墨色模拟、压感控制等,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完美的呈现。对笔墨纸的仿真,主要还是基于传统书法效果的还原,还是以传统审美为准则的视觉形式。

(二)数字书法技术是构成现代书法艺术的基本构件

数字书法软件中,有一项很重要的研究内容就是书法工具的数字化建模,就是用来表现还原毛笔以及墨纸交互效果的。建模的原理大致分两块:基于经验的模型和物理驱动的模型。无论是怎样的模型建立,都是对笔墨纸砚的模拟还原,也是现代书法创作表现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是架构起书法艺术这座大厦的零配件。当数字书法软硬件实现了书写中用笔的每个力度反馈,笔屏的交互操作或墨汁流体效果等与现实基本无异的时候,数码笔与屏幕展开时就等于笔墨纸砚铺好了,那么留给中小学生的就是如何写好字,如何进行书法创作的艺术性的问题了。

(三)数字书法审美评价的发展方向

中小学数字书法创作,实质是借助计算机工具创作出符合书法审美要求的创作作品, 因此, 以传统书法线条字样等审美为准则的评价,必然要关联上计算机工具这个重要的媒体,新的审美机制也必会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拓展,为构建符合审美认知的新的数字审美评价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借鉴数字化的美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书法美学结合,生成符合现代化的数字书法的审美,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

三、软件功能:科技翰墨的相得益彰

(一)灵动流逸:压感技术的笔触

书法线条是书法艺术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汉字毛笔书法的书写工具成就了丰富多样的笔画线条。线条的形态是传达情感的一种主要载体,林语堂说过:“在书法上, 也只有在书法上, 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数字书法软件的压感技术笔触形成,正是实现了与传统书法同样的核心表现力。目前书法软件基本都能做到行笔自如,落笔有形,《画时书圣》书法软件中,提供诸多可供书写练习的笔触工具,有钢笔、狼毫、羊毫等(见图1),每种笔触自然流畅,随着用笔的轻重角度,线条也发生着变化。压感技术产生的粗、细、浓、淡万般变化让书写效果符合纸质感受和审美的标准。可能会有人觉得毛笔蘸墨的过程没有了,也不用宣纸折叠格子了,控制水份技巧也无用了,书法的创作技能也降低了……现状确实是这样,但与此同时,学生对墨色浓度数字化的调节能力,运用手腕控制压力的技巧,以及屏幕宣纸像素分辨率经验都得到了提升。所以说,不是传统能力的缺失,而是技能的转化。

(图1)

(二)外师造化:自由调整的笔画

书法艺术的表现力,除了线条表达之外,更多的便是强调了书法中的笔法章法等方面。教师在讲解字与字、行与行位置布局的过程中,依照范例讲解,或是对比问题案例,又或是运用示范,形式单一,直观性也不强,学生领悟起来也不得其法。但运用数字书法软件拆字的功能,就可以非常轻松地调整每个字或每个笔画的样式、长短、粗细乃至角度等。通过在原本的书法作品中,对有问题的局部或整体进行修正,让学生一瞬间就可以看到优劣的对比,懂得教学中的知识点,将笔法章法理论对照引入文字修正的前后,体会出书写要领。除此之外,这种自由调整的功能,还可以非常轻松快捷地进行书法集字活动。借助集字的过程,集成书法作品,既能够鉴赏名作,又可以了解集字的内容和样式等,在集字中整体感知书法之美。

(三)笔墨横姿:书写回放的过程

东汉蔡邕说:“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这段话主要表达了书写过程中的笔势,而笔势是一个极为重要,却又往往被忽视的概念。一方面是因为概念抽象不易讲解,另一方面是运笔过程中没有记录,没有可讲解的依据。所以运笔的笔势除了观察教师的示范之外,学生是无法客观认识到自己运笔的过程。《画时书圣》书法软件(见图2),即非常好地设置了书写的录制管理功能,所见所得,记录管理器可全部或分段录制书写过程,并能反复播放,方便教学演示及自我评价。同时可以保存为独立文件进行分享交流。让学生能跳出主观的书写思维,在回放中用第三人的视角观看自己用笔时的轻重缓急、提按顿挫的变化、运动的节奏。还可以回忆当时书写过程中的感受,进行自我反思。

(四)唐临晋帖:丰富直观的资源

(图2)

《画时书圣》中有1800 幅以上历代名帖、传世佳作欣赏临摹,支持分类检索。名帖资源还可随意调节透明度形成摹字板,使得一成不变的临摹变得更加有趣。方便查询的数字书法字典,每个文字平均有30 个以上的变化,不仅可以查询书法的正草篆隶等字体,还可以了解作者及出处,超过128000 个书法字体均支持矢量输入,能够很方便地进行集字创作。形式多样的书法资源、实用的功能,丰富了教学形式,弱化了学习难度,增强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五)中堂条幅:创作多样的形式

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装裱的书画具有更强的装饰感,也更有利于观赏。书画的装裱对中小学生则意味着创作的成就感,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创作意识,调动更大的学习兴趣。在《画时书圣》软件中,数字化作品的装裱非常方便地实现了这样的效果(见图3)。

(图3)

除了装裱的形式,还有印章制作。学生不仅可以将作品通过局域网提交到教师端,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作品保存、分享,并自动形成多样化展示的个人作品集,丰富了书法教学的评价形式。

猜你喜欢

书写书法数字
Unwritten 尚未书写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用什么书写呢?
养成书写好习惯
书法欣赏
答数字
数字看G20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