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戒沙僧对孙悟空的“嫉妒之心”

2020-08-04李晓媛

青年生活 2020年14期
关键词:沙僧猪八戒孙悟空

李晓媛

摘要:《西游记》中取经三兄弟出生入死,表面上和睦互助,实际上八戒和沙僧长期对孫悟空存有“嫉妒之心”,如在孙悟空因打白骨精被赶走时不予劝阻,还煽风点火。这种情况存在的外部原因是孙悟空出身乡野、性格招摇、唐僧倚仗和人缘甚好,内部原因则是八戒沙僧存在微妙的不满和嫉妒心理,担心自己的本领被埋没和压制。但三兄弟虽有芥蒂,又彼此依赖互助,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纷乱。

关键词:《西游记》;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嫉妒

一、嫉妒之事

师徒四人千里迢迢西天取经,同吃住、共患难,可以说感情深厚,非常人可比。但是表面上三个徒弟互帮互助,非常和睦,但隐藏的矛盾也不小。

如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后,唐僧不识妖精,写下一纸贬书表明和悟空断绝师徒关系。但八戒却在一旁煽风点火,沙僧则全程沉默,未有笔墨描写他劝阻:

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1]

小说中唐僧每次念孙悟空的紧箍咒,基本上都是八戒的“功劳”,八戒常常以摔掇师傅念咒来报复悟空的捉弄。悟空骗了八戒从井底背出了乌鸡国国王,八戒十分生气,心中恼恨道:“这猴子捉弄我,我到寺里也捉弄他捉弄,婶唆师父,只说他医得活医不活,教师父念紧箍儿咒,把这猴子的脑浆勒出来,方趁我心。”[1]

五十六回,悟空又因打死草寇被唐僧驱逐,还生出了真假美猴王的波折,书中写道:“孙大圣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师徒都面是背非。”[1]可见取经团队师兄弟内部之间已有了矛盾,连唐僧亦有所察觉:如六耳猕猴现身抢走行李后,八戒欲前往花果山讨要,唐僧说:“你去不得。那猢狲原与你不和,你又说话粗鲁,或一言两句之间,有些差池,他就要打你。着悟净去罢。”[1]第十九回中乌巢禅师曾提到“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1]表示孙悟空内心恼怒、邪恶的欲念一直存在,只是被压抑着。这面和心不和的分歧与嫉妒,正是劫难的原因所在。

二、嫉妒之因

(一)孙悟空自身原因

同为西天取经的师兄弟,共同出生入死,为何“孙大圣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1]这与孙悟空自身特征密切相关。第一,出身乡野,大闹天宫。孙悟空只是一个草根,自恃武艺高强,自封了“齐天大圣”的野名号,虽后来被天庭承认,也是“有官无禄”的空头衔,之后又被请上天当了一个养马的低端弼马温。八戒沙僧却是根正苗红,一位是执掌天河八万水军的天蓬元帅,一位是在玉帝身边近身服侍的卷帘大将。按照天庭官吏的等级排行,八戒沙僧级别比刁蛮的孙悟空高出许多,如今却得俯首帖耳称其为“大师兄”,心中难免不快。

第二,性格招摇,戏弄师弟。因为孙悟空本领高强,顽皮好动,经常欺负戏弄八戒,比如骗他去巡山,结果被银角大王捉住,差点被烤成乳猪;骗他去井底寻找宝贝,结果是让他背乌鸡国国王的尸体;骗他去街上吃素面烧饼,其实悟空偷偷地把朱紫国王求医的皇榜揭下放在八戒怀中,害他差点被校尉拉去见国王;提前知道了真真、爱爱和怜怜几姐妹是神仙变的却不告诉他,让他出丑等等。第四十九回,猪八戒利用自己擅长的水中本领,把悟空摄在水中。悟空假身故意被摔出,“真身变作一个猪虱子,紧紧的贴在他耳朵里”,[1]274借助八戒的猪耳朵安然无恙地返回。原想凭“小聪明”捉弄别人的人却被人家捉弄了一回,最后落得跪地求饶、磕头赔礼。孙悟空对八戒的戏谑玩弄,虽然增加了情节趣味性,但八戒心中对此颇有怨言。

第三,得意首徒,唐僧倚仗。孙悟空是武艺高强的大徒弟,从论资排辈上说,在八戒和沙僧之前。孙悟空亦自视甚高,在收了沙僧以后分配任务道:“错和我说了,老孙只管师父好歹,你与沙僧,专管行李、马匹。但若怠慢了些儿,孤拐上先是一顿粗棍!”[1]可见他认为重要任务只能自己完成,八戒和沙僧只够格做杂事。第三十七回乌鸡国王的鬼魂来找唐僧,三藏睡醒后连声叫“徒弟”,八戒被吵醒时怒道:“什么‘土地土地?当时我做好汉,专一吃人度日,受用腥擅,其实快活,偏你出家,教我们保护你跑路!原说只做和尚,如今拿做奴才,日间挑包袱牵马,夜间提尿瓶务脚!这早晚不睡,又叫徒弟作甚?”[1]可见八戒确实是取经路上的辛苦杂役,挑包袱、牵马、提尿壶,尽心尽力服侍唐僧。沙僧挑着扁担,负责殿后,日子相对轻松,且为人任劳任怨,中庸沉默,计较程度远低于八戒。而悟空走在最前开路,还常去化斋,虽说也辛苦,却风光无限,得唐僧器重。而八戒的辛苦付出得不到回报,自然满腹牢骚,还常打悟空的小报告。

第四,声望颇高,人缘甚好。孙悟空虽然大闹天宫时得罪了很多神仙,但危难时去找救兵都得到了相助。一是他神通广大,神仙们多有顾忌;二是奉观音之命前去取经,神仙们愿意支持。孙悟空还待人至诚,广交好友,如推倒了镇元子的人参果树,在医好果树后仍和镇元子成为了结拜兄弟,二人颇有相见恨晚之意。猪八戒和沙僧从未上天去找过救兵。八戒曾因喝醉酒调戏了嫦娥,而且“一嘴拱倒斗牛宫,吃了王母灵芝菜”,[1]把王母娘娘给得罪了,因此被贬下凡,还成了猪胎模样。不仅他碍于面子不好意思上天庭求人,神仙们也看不起他。沙僧因打碎琉璃灯盏被贬下凡,成了流沙河吃人的妖怪,天庭众仙必然不齿。况且沙僧性格内敛,以他的口才恐怕很难请到神仙。

(二)八戒沙僧原因

从八戒沙僧的性格特色来看,首先,八戒好色。师父认为孙悟空打死的白骨精是人类,要将其赶走,八戒身为师弟却不予劝解,反倒火上浇油。因为白骨精貌美,“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1]八戒对其动了色心,内心可惜孙悟空打死了她。其次,八戒懒惰任性。他挂念高老庄的丰衣足食和无拘无束,西天取经只是形势所逼,从自由妄为到受唐僧和悟空束缚,难免心中不甘,对悟空多有怨怼。

而从沙僧方面来看,之所以在孙悟空被赶走时全程沉默,但也是因为对孙悟空有微妙的妒忌心理。从沙僧性格看,第一,中庸内敛。他不善言辞,并且完全是处于一个跟风情况,猪八戒的怂恿决定了他的态度。第二,老实顺从。沙僧敦厚,愿意顺着唐僧的意思,不敢反驳。如第七十二回路过庵林时,唐僧突然想要化斋,悟空和八戒都不赞成,唯有沙僧笑道:“师兄,不必多讲。师父的心情如此,不必违拗。若恼了他,就化将斋来,他也不吃。”[1]可见沙僧是最了解、顺从唐僧的,因此唐僧要赶走悟空,他也默默听之任之,具有奴性。

沙僧虽曾自我夸耀:“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往来护驾我当先,出入随朝予在上”,[1]但身份却相当低微,只是奴仆,常常“晦气色脸”。吴承恩生活在明代中叶,科场失意,四十岁才得了个岁贡生。宋代以来的科举制度,乡试、会试的考官,统称帘官。[4]《明史·选举志二》:“在外提调、监试等谓之外帘官,在内主考、同考谓之内帘官。”帘官之“帘”,正取于门之帘。吴承恩撰写《西游记》时,将沙僧写成了玉皇大帝身边的帘官,他打碎琉璃盏被贬为河妖,寓意着给帝王做事一旦出错就是万劫不复,封建用人制度残酷不已。

三、微妙的人性阴暗面

嫉妒,是对他人的优越地位和对心中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楚辞·离骚》:“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5]1954年,社会心理学费斯汀格提出了“社会比较”理论,只有通过把自己与别人比较,才能评价自己的态度、能力、价值观。费斯汀格认为,当选择与自己类似的人作比较时,可以達到较好的结果。八戒沙僧虽和悟空在出身经历上相差悬殊,但他们同处一个师门,共赴西天取经,自然是有类似性和可比性的,因此在对比的过程中,产生了不满和嫉妒的心理。而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害怕被压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源于害怕被群体抛弃的恐惧。

《论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6],“平均”是证明大家都同属于一个群体的显性指标,有一个人过于优秀和突出,都会打破团体的平衡,取经团队的这种平衡很明显被武艺超群的孙悟空打破了。而孙悟空自信张扬、大大咧咧的性格特征,更是加剧了这一情况。老猪和沙僧这种嫉妒之心早已埋下了种子并扎根,只是等待时机爆发而已。因为只要有孙悟空在,八戒和沙僧永远只是助手和陪衬,永远别想出头,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不过,他们三人一起长途跋涉、出生入死,师兄弟情谊还是真实存在的。如唐僧要念“紧箍儿咒”,他们会“苦劝”,让悟空“饶打”。沙僧忠厚老实,一般悟空称呼他为“沙师弟”、“老沙”;猪八戒滑头,因此孙悟空时常叫他“呆子”,不失为关系亲昵的表现。第四十回唐僧被红孩儿抓走,师兄弟三人沮丧地说“趁早散了”等话,之后又醒悟过来,说道“被别人耻笑”“其实也不该散”。孙悟空最后鼓舞道:“兄弟们,还要来结同心。”于是师兄弟三人共同投入了与妖魔的战斗。第四十一回,孙悟空被红孩儿用火烧伤,猪八戒救了孙悟空,而且悟空因受伤驾不起筋斗云,八戒这时主动提出“有甚话吩咐,等我去请。”[1]孙悟空高兴地同意了。在不“平均”的团队里,“嫉妒之心”时常出现,因为每个人都想成为团队的领头羊,害怕被压制埋没,希望是功劳者、受器重者,自己的本领能被别人发现和肯定。经过不断的磨合,八戒沙僧二人虽对悟空怀有嫉妒之心,却又信任依赖他,发自内心地帮助他,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复杂人性。

参考文献

[1](明)吴承恩著.西游记[M].北京:金城出版社.1998.

[2]刘戈著.西游记新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3]张更祯.试论《西游记》中的沙僧形象[J].林区教学,2014(06):18-19.

[4](清)张廷玉撰. 明史[M]. 北京:中华书局, 1991.

[5](汉)刘向辑.楚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1.

[6]刘兆伟译注.论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388.

[7](美)利昂·费斯汀格(Leon Festinger)著;郑全全译.认知失调理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沙僧猪八戒孙悟空
我看沙僧
孙悟空脸谱
我的妈妈是“孙悟空”
《西游记》沙僧形象浅析及当下思考
沙僧套路最深?
猪八戒问路
猪八戒失眠
文身我也有
猪八戒减肥记
雷伊大战孙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