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德主义与新康德主义哲学及其心理学方法论蕴含

2020-08-04彭丽芳

青年生活 2020年14期

彭丽芳

摘要:新康德主义是兴起于19世纪中后期德国的人文科学哲学,它继承并改造了康德主义的先验论,新康德主义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康德主义以及新康德主义的哲学要旨出发,简要介绍新康德主义心理学方法论蕴涵以及与心理学发展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康德主义;新康德主义;心理学方法论

一、前言

(一)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1724年-1804年),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著名德意志哲学家,康德的学术影响整个德国,并闻名欧洲。以1770年为界,其思想可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在前批判时期,以自然科学的研究为主,具有较多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批判时期,康德主要研究哲学,提出了他完整的先验唯心主义,二元论和不可知论的哲学观点。

(二)康德主义

所谓康德主义,是指包括在划时代的十八世纪康德著作中的思想体系,或是后来研究康德著作吸收康德精神的哲学。

1、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统一

《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康德在此三部著作中分别阐述了他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思想,构成了所谓真善美的批判哲学体系。

《纯粹理性批判》主要考察理性的认识能力,即理论理性。用形而上学回答了“我能知道什么”的问题。讲的是知识本源与知识条件的问题。哲学与形而上学二者是其先验唯心主义的主要部分。《实践理性批判》考察理性的实践能力或者说意志能力,即实践理性,探讨道德何以可能的根由。用伦理学回答了“我应当做什么”的问题。用先验唯心主义说明道德原则为什么是先验的,即伦理学。第三批判《判断力批判》考察的判断力则是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起沟通作用的中间环节,关注的是审美理论与目的论的层面,用宗教学回答了“我可期待什么”的问题。用先验唯心主义去研究“美”的问题,并且认为只有天然禀赋的人才能创造出“美的艺术”,即美学。

2、“哥白尼式的革命”

就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必然性来源问题,近代西方哲学史上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展开了持久的争论,但都没有为此问题找到终极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康德力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他在肯定感觉经验为科学知识提供客观性的同时,针对经验主义者休谟的“不可知论”,提出了所谓的“哥白尼式的革命”。所谓康德“哥白尼式革命”,并非单纯地是一种认识论的革命, 而是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态度的确立,是从“知识”以“对象”为转移到“对象”以“知识”为转移的,就像地球和太阳在宇宙中的位置一样,只换了认识主体和对象的位置。

培根、霍布斯、洛克等经验论哲学家认为,感觉经验是知识的惟一来源。如洛克曾经明确地说过,心灵原是一块白板,上面没有记号。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因此,经验是观念的惟一来源。例如,通过归纳法、总结法获得知识。

唯理论者们,如笛卡尔、莱布尼茨等认为经验是靠不住的。唯理論认为人们所具有的最简单明了的真理性的观念,都不是从经验得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的,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具有科学的意义。但笛卡尔并没有将自我意识进行经验和先验之分,而“哥白尼式的革命”之所以得以实现,先验自我意识概念的提出是关键要素之一。

3、自在之物。

康德认为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之物,独立于我们的心灵而自在地存在。即认识本身之外的,又绝对不可认识的存在之物。对自在之物的设定将我们的世界划分为不可知的世界和可知的世界。作为现象的基础,人们认识现象必然要承认自在之物的存在。

(三)新康德主义

新康德主义是一场针对在古典唯心主义浪潮消退后科学领域泛滥的唯物主义思潮的反对运动,企图通过复活和解释康德的有关理论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1965年,奥托·李普曼出版了《康德和模仿者》,正式反复提出“回到康德那里去”这个口号,它标志着新康德主义这个哲学流派正式登台。所谓“回到康德那里去”,实质是复活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及其研究方法,歪曲和抛弃康德的“自在之物”的概念。

新康德主义作为一种广大的哲学思潮,虽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但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理论观点:强烈地反对非理性主义与思辨的自然主义;充分肯定了康德的“哥白尼革命”;继承并改造了康德的先验论,并提出了他们的价值学说;试图阐明人文世界之不同于自然世界的特点,确立与人文世界的特性相适应的研究方法,由此完成了人本心理学方法论的哲学准备。

二、新康德主义哲学要旨

(一)产生背景

新康德主义的出现和盛行与19世纪整个欧洲经济文化,尤其是与德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的经济文化的分不开的。19世纪末,德国经济问题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们为了恢复人体地位和尊严,逐渐开始对理性和科学进行反思和批判。新康德主义就在这个时期出现并广泛流行于德国。

并且,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失败,欧洲各国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资产阶级需要一个理论来攻击和取代马克思主义,新康德主义只讲眼前利益和事实的现象和信仰主义很适合这种需要,于是新康德主义在德国流传开来。

此外,19世纪末20世纪初,处在大变革时期的西方社会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都遭到普遍怀疑,哲学家依据“纯粹先验的方法”推演自然体系的做法遭到自然科学家的反对,哲学陷入颓废的境地。德国古典哲学日益暗淡,一些哲学家开始转向于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企图在崇尚精神的德国古典哲学中去寻回人的尊严,此时由哲学家李普曼发出“回到康德那里去”的口号让人们看到了哲学复兴的希望,因此在德国哲学界受到极大的欢迎。

(二)发展阶段

19世纪50年代,新康德主义萌芽。1965年,奥托·李普曼的《康德和模仿者》一书正式反复提出“回到康德那里去”这个口号,标志着新康德主义这个哲学流派正式登台。19世纪70年代—90年代,在初期朗格等人思想的影响下,新康德主义发展表现了新的特点。以柯亨为代表的马堡学派着重从自然科学、先验逻辑、数学唯理主义、文化哲学等方面,以文德尔班为代表的弗莱堡学派则重点从价值论、文化科学、社会历史理论等方面向前推进新康德主义。新康德主义在这一时期得以兴盛。19世纪末—20世纪初,柯亨、那托普、卡西尔、李凯尔特等人,发展了新康德主义的休系,并把新康德主义推进到专门领域,对哲学与社会也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新康德主义衰落。

(三)代表流派

1、早期形而上学和生理学派

早期新康德主义以李普曼、朗格等人为代表,他们不重视康德的实践哲学而只强调康德的理论哲学。在对康德理论哲学的解释中,他们一般都采取心理学或生理学的观点来说明知识的问题。李普曼把康德的先验性观点解释为意识的生成组织。朗格主张感觉世界是人的机体和未知实在交相作用的结果,抛弃了康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使康德哲学彻底唯心主义化。

2、马堡学派

马堡学派以数学、科学指向见称,创立者为柯亨。这一学派主要从认识论、先验逻辑、数学理性主义等角度,特别是从数学、物理、逻辑以及社会伦理等方面来论证、阐发新康德主义。

认识论:马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把康德的先验方法论作为批判哲学的根本思想,认为认识论就是要阐明知识的逻辑基础前提,因而认识即是纯粹的方法论。马堡学派认为,哲学应当成为科学的认识论,其首要任务在于制定科学认识的逻辑和方法论的基础。在马堡学派看来感觉与思维并无本质区别。

先验逻辑:马堡学派认为,先验方法是从科学事实出发,寻求科学知识的要素与逻辑结构的,而揭示一切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是哲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而先验方法是康德哲学思想结构中的构造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力量。柯亨认为,康德的先验方法是自然科学的结果。那托普则要求我们追溯已被创造的各种科学事实原则及规律。

数学理性主义:把正确自然科学的成就与批判哲学相结合,强调科学理性的重要意义,是新康德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马堡学派将数学和逻辑发展的成就作为其唯心主义的根据。

3、弗莱堡学派

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又名巴登学派、历史学派和西南学派,弗莱堡学派的基本哲学观点与马堡学派一致。不过他们着重于研究社会历史问题。文德尔班首先看重的是有关具备普遍意义价值的学说,即思想中的真理,意愿与行为中的善以及感觉中的美。他在原则上分清了历史与科学的界限。李凯尔特强调人文科学同自然科学的差异,并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哲学。

弗莱堡学派认为价值是指有用性,指有意义还是无意义,是诸多存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关系的总和。文德尔班认为认识论问题是一个价值论问题,事实知识要服从于主体感情和意志服从于价值知识。李凯尔特认为哲学就是要研究价值的价值,探讨价值的意义,建立各种存在无之间的联系。

文德尔班创建历史哲学理论,李凯尔特加以发展和完成。(1)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文德尔班认为,与历史科学注意个别化不同,自然科学则注的一般规律,但二者出发点都是经验和感觉事实。(2)历史科学与价值。弗莱堡学派把人的活动与历史知识的对象看成是文化。在文化这一范畴中,包含有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等。因此,他们把历史科学又称为历史的文化科学。“价值”是历史文化科学的基本范畴。(3)历史哲学。弗莱堡学派认为历史哲学是采用个别化的方法研究与普遍文化价值有关的对象,并从对象的各方面进行叙述。从根本上说历史哲学是历史的文化科学。

三、新康德主义心理学方法论蕴含

新康德主义的心理学方法论蕴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人文科学的研究取向。新康德主义者们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个别化的研究方式为人本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支持。(2)问题中心论。以价值论问题为中心,衡量科学的标准最重要的是有效地解决有价值的问题,而不在于形成一套套规则和程序。(3)价值统一的研究立场。新康德主义价值观引发心理学研究中“价值”的思考,哲学的任务就是从价值的角度对知识进行评估,从而建立事实的领域与价值的领域之间的联系。(4)个别化的研究方法。新康德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有普遍化的方法原则,而文化科学则采用个别化原则。弗莱堡学派对人的研究凸现了人的个体性。

四、新康德主义与心理学的内在关联

新康德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是为了建立与自然科学相对的历史科学或文化科学知识的合理性。心理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坚决反对把心理科学等同于自然科学。心理学以文化科学心理学观和主观经验范式的人文主义为研究取向,反对价值中立,强调研究人的心理的目的性和意义性,在方法论上以问题为中心。新康德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闵斯特伯格的心理学、勒温的心理学、奥尔波特的心理学、马斯洛的心理学。

五、结论

每个时代都有它独有的属性,新康德主义作为一种哲学理论也不例外,它也是一定时期经济和社会文化的产物,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新康德主义已经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活动了,与其他哲学学派越来越接近最后被其继承和取代。当然,它所提供的方法论影响着心理学的发展,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同时也有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整合是心理学研究的趋势,如何整合才能还原“ 人的心理”的真实性?是用人文精神融合科学主义,还是用科学主义来解释人文精神?如何整合才能促使心理学走进生活实现其价值?如何在重视人的意义和价值的同时还不忽视人的物性?面对目前的趋势和现状,我们要正确对待这两种取向,不能矫枉过正。只有合理利用这些方法,扬长避短,去揭示心理现象背后规律的同时描绘出其独特特征,才能完整地展现人的心理全貌。

参考文献

[1]陈明.新康德主义哲学新探[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2):14-   17.

[2]黄虹.新康德主义对心理学研究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 2007(17):218-219.

[3]蒋瑛瑾.新康德主义中的心理学方法论探析[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08, 8(3):126-128.

[4]L.W.贝克,孟庆时.新康德主义[J].世界哲学, 1979(5):64-70.

[5]李德森.新康德主义社会历史理论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  2014.

[6]刘放桐.新康德主义简述[J].哲学动态,  1980(11):26-28.

[7]李龙海.康德"哥白尼式革命"及其认识论意义[J].理论探讨, 2002(4):24-25.

[8]毛怡红.当代新康德主义研究述介[J].哲学动态, 1993(5):38-41.

[9]彭運石.从“机械主义科学”到“人本主义科学”──马斯洛心理学方法论探微[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2):70-75.

[10]彭运石.西方心理学三大方法论评析[C].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 2001.

[11]秦裕华.对康德哲学方法论的反思[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16(11):18-22.

[12]翁绍军.新康德主义给我们的启示[J].社会科学, 1985(6):43-45.

[13]谢立平, 彭运石.论新康德主义的心理学方法论蕴含[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版,2007, 25(1):53-57.

[14]朱智贤.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0, V6(3):13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