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江地域黑土文化中国画表现艺术的研究

2020-08-04王静波董万多

美与时代·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国画

王静波 董万多

摘  要:龙江地域黑土文化是当代诸多艺术创作的优秀题材。龙江山水画家更是围绕龙江地域物象创作出众多国画艺术作品。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龙江地域黑土文化给予国画艺术提供了区域特征、民俗传统、价值审美等创作语言,为黑龙江美术乃至中国美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几代艺术画家遵循从物象到精神追求的努力,形成既有着民族审美趣味又体现龙江地域核心文化相互融合文化表现形式,拓展了人们对黑土文化的审美认知和审美经验,营造符合当代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的新境界。

关键词:龙江地域;黑土文化;中国画;龙江精神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文化厅社科艺术规划项目“龙江地域文化核心价值特征国画艺术表现的研究”(2018B096)阶段性研究成果。

龙江地域黑土文化在建国后经历了不同时期的艺术思潮,其中黑龙江山水画的文化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现实性地域物象特色表现向物象艺术精神升华的嬗变,代表着几代国画艺术家们辛勤耕耘开拓的成就,对黑龙江区域内黑土文化传承和发展有着特殊的艺术贡献。龙江本土国画艺术家们着重关注地域性问题方面的研究,积极探索山水画地域性文化与精神内涵的表达,借助山水画传统笔墨语言表现当代中国人文思想,逐步增强龙江地域物象表现的艺术性与丰富性。

一、黑土文化影响下龙江物象审美与创作

龙江地域自然物象为国画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泉,众多国内著名画家对龙江黑土地域文化的国画创作审美及艺术风格影响给予肯定。这主要体现在黑土文化对国画家的性情产生影响。龙江地域的山水地貌不同程度促进画家们性情的滋养,也促进了新国画风格的形成。地域性构成了中国画从人文传统的角度研究山水画的特点、品格、精神的基础。龙江黑土文化让画家们将本区域自然美景创作成黑土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国画艺术成为可能,形成黑土文化地域性自然美景与画家艺术家创作之心的交汇共融。另一方面黑土文化特点对国画创作风格产生了影响。在南朝时期,宗炳在《画山水序》中“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观点,为后世山水画家所传承,促进了中国山水画在地域性问题方面的研究,画家们积极探索山水画地域性文化与精神内涵的表达。因国内南北地域自然景色不同,衍生出风格迥异的山水画,这些山水画艺术折射出不同的文化认知、艺术语言、情感体悟,艺术风格呈现南北两派不同的风格,即北派画风雄浑苍劲,南派画风清丽秀润的面貌。

20世纪60年代在歌颂祖国美好河山思想的影响下,我国一些著名画家走进黑龙江开展艺术创作,通过画家们的讲学、采风、写生、举办展览等活动,推动黑龙江国画创作的发展。这期间傅抱石、吴作人、李斛、许勇等名家先后来到黑龙江采风写生,创作出具有龙江地域特点的山水画作品,改变了龙江山水画风格缺乏传统、基础薄弱的局面,对龙江山水画风格的提升产生了显著影响。省内画家参与了国内画家采风活动,共同来到牡丹江镜泊湖开展采风写生,期间画家们彰显了山水大家的艺术才华,并运用现实主义思想展现龙江地域山水地貌,开启了对龙江地域山水画现实特色表达的序幕。这一时期的黑龙江画家们深受内地画家的影响,坚定了他们到大自然中探寻用中国画的表现方式展现北方山水的责任与信心,形成了在艺术创作上主动探索地域特色表达的意愿,促进了这一时期黑龙江山水画地域物象特色地表达。如作品《天广地阔》(如图1)展现出我国北大荒开发时期,劳动人民勤勤恳恳耕作黑土地的情境。作品画面以大视野构图为主,山石与树木为近景,拖拉机深耕黑土地为中景,衬托红彤彤的太阳,阳光照耀广阔的大地,把壮观辽阔的黑土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黑土文化影响下龙江精神创作与内涵

从宏观角度看待黑龙江美术的发展历程,可以领略到龙江中国画艺术注入黑土文化区域特色对创作提升的重要作用。画家们给予黑土文化内涵的关注,确立了黑龙江整体区域美术的发展风格,“从美学意义上确立了中国画创作的黑龙江地域性的风格特征”。以龙江黑土文化地域特色龙江精神表达而著名的国画家卢禹舜先生为代表,其艺术观是基于龙江地域物象实景(白山黑水),创作出写意精神兼顾个体主观精神的山水画作品,他的艺术作品体现“对社会自己的思考和体悟并在精神上反映了与所处时代的一种内在联系与锲合”。卢禹舜的作品《静观八荒》系列(如图2)在形式上与以往的山水画不同,龙江精神层面表现出中国画艺术源远流长的文化精神,作品体现了对生命与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画面中展现龙江黑土文的敦朴敦厚、博大雄健、深沉凝重的艺术特点。画作运用“天人合一”的哲理将黑土拓展到宇宙洪荒之中,阐释国画空间的大境界、大宇宙、大美术,“以日月烟云、亘古矗立的山峦、奔流不息的瀑布流泉、苍郁的丛林灌木等意向,表现超时空的永恒性,仿佛时间空间已经静止,使画面传达出悠远阔达的景象”。

龙江黑土文化地域特色龙江精神表达另一位画家是于志学先生,其作品《雪漫兴安》(如图3)展现龙江独特的冰天雪地情境。于志学先生探索出独特的北方自然冰雪及物象的表现方法,提出了中国画“光”“冷文化”等绘画观念,创新提出“画山无石、画林无树、画树无枝”的黑龙江冰雪山水画描绘物象的理论观点。这种创新的冰雪山水画技法,使龙江冰天雪地的景致在中国山水画语境中具有表现的可能。国画界把这种表现冰雪绘画作品统称为“冰雪画”,由此形成了冰雪山水画派。于志学精心研究将矾水做调剂画法的创作探索,使表现北方冰雪在中国画中成为可能,通过北方冰雪水墨画展现我国北方冰雪形质和特点。北方冰雪水墨画是对中国画绘画材料的创新与再造,尊重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创造性材料更新,呈现中国画笔墨固有的艺术基因,在艺术视域里重塑北方自然冰雪物象。

在世界画坛面前,龙江地域冰雪山水画以崭新的艺术姿态呈现,突破中国画对冰、雪物象艺术表现模式,弥补中国画近一千多年来在北方冰、雪方面的绘画空白,让传统中国画技法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

三、黑土文化影响下龙江精神传承与发扬

龙江黑土地域文化越来越成为当代本土知识分子群体的精英文化,黑龙江中国画继承中国画文化遗产的分支部分,在世界艺术格局的发展潮流中,黑龙江的中国画艺术有义务和责任继续传承和发扬水墨艺术这项文化遗产。“以复古为革新”是康有为的革新原则,如要继承式发展需对前人文化、传统理念的推进与演变,文化的推陈出新寄托于循序渐进式的发展,不能有断裂断代的思想。民族文化复兴离不开中国画笔墨的描绘,离不开黑龙江黑土地域文化的哺育,但黑龙江中国画保持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又不可避免地借鉴西方现代流派艺术。龙江水墨艺术家们从改革开放时的困惑,到坚定与传统的平行,并探索时代潮流下东西方文化的逻辑关系。艺术家们没有被西方的现代化浪潮同化,而以其作为借鉴,运用水墨文化特殊的艺术语言体现龙江黑土地域文化气息。

黑龍江水墨艺术家们在新时代的召唤下,研讨龙江黑土地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画文化价值,进一步触及本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问题。问题的探讨增强了黑土精神的承载,也增强国人的文化自尊。龙江水墨画的现代化演变是国家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体现,而黑龙江水墨绘画的进步发展,离不开社会现代化潮流与全球化的进程,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结果。当代黑龙江中国画艺术体现了当代文化语境中产生的艺术表现方式与文化载体。现代水墨绘画中的形象与笔墨趣味正在远离传统的语言形态与评价标准,从精神层面上作出现代的转化,这也是现代黑龙江中国画的重要艺术特征。

四、结语

现如今我国开展轰轰烈烈的民族文化复兴事业,固守传统停止不前显然不行。龙江水墨艺术中存在的黑土地域精神化特色,实质就是艺术不断前行的成果。龙江中国画艺术创作观念也随时代脚步不断发展,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精神的艺术特征。黑龙江美术整体区域文化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和富有挑战。面对多元文化共融的时代,黑龙江中国画的发展更要着重关注黑土文化内在的艺术美与人文内涵,遵循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相融,让龙江中国画走进大众、走进生活。龙江黑土地域文化精神嵌融于水墨艺术之中,这种文化属性传承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伴随着全球信息化科技时代的发展,龙江中国画艺术愈加需要展现民族文化基因,增强我国在世界竞争中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王子林.浅析关东地域性与花鸟画表现[J].美术大观,2013(3): 40-41.

[2]窦永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画的精神母体[N].甘肃日报,2016-07-20.

[3]常宇晗.卢禹舜:天地有大美,立足传统,面向当代[J].艺术市场,2019(7):52-59.

[4]达婷.我国传统文化生态观对当代山水城市建设的启示[J].中国园林,2012(5):121-124.

[5]卢禹舜.静观八荒系列2[J].艺术市场,2018(3):112-113.

[6]张晓丽,刘洋.浅谈黑龙江冰雪山水画派[J].美术教育研究,2017(1):27.

作者简介:王静波,硕士,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董万多,硕士,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中国画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